摘 要:通過將心理學理論應用到小學語文教育工作中,不僅可以提升教學質量,同時還能培養(yǎng)學生積極學習、鉆研的興趣與愿望。本文先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定位進行探討,并進一步研究心理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心理學;具體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344(2018)33-0025-02
1 引 言
小學期間的教學工作只有滿足了心理方面的需要,才能使學習更有動力。在進行小學語文的教學工作中,教師要積極營造符合小學生心理需要的教學氛圍,并且積極調節(jié)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通過激勵的方式使學生快樂、主動地學習。
2 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定位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科技的不斷進步,未來發(fā)展道路在于教育,教育行業(yè)發(fā)展很快,但教學質量需要更加提高,尤其語文更加重要,為了解決小學語文教學上的問題,必須增加心理學教學法,因為教學質量發(fā)展需要對教學質量進行管理,要結合心理學教學法,將這項工作更好的實施下去,在用心理學法進行語文教學過程中,會出現(xiàn)各種問題時,要從問題中吸取經(jīng)驗教訓,增加措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通過分析后提出相對應的解決辦法,增加心理學教學法才能使其教學更加完善。根據(jù)以往經(jīng)驗和經(jīng)歷闡述語文教學中心理學教學法的作用分析,使其語文教學有效安全穩(wěn)定的發(fā)展。
3 心理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3.1 充分尊重智力發(fā)展的規(guī)律
對于小學時期的語文教育工作來說,它是學生語文基礎奠定時期,這一期間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想像力都在不斷的提升。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工作時,語文教師需要對所教內容以及學生智力的發(fā)展狀況進行分析,進而體現(xiàn)學習的智力價值。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對小學生的智力發(fā)展規(guī)律進行研究,并且在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真正將學生智力放在教學目的的首要位置上。語文教師需要對課堂進行精心的設計,在傳授語文基礎知識的過程中盡可能促進小學生智力的發(fā)展,并積極進行學生潛能的開發(fā)。教師應該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進而提升學生對于字、句、篇、章的掌握能力。
3.2 積極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
教師通過積極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教學氛圍,可以使小學生產生一個愉悅的“心理磁場”。一方面,語文教師要熱愛并且尊重自己的學生。人本主義心理學家提到,一個人只有獲得了別人的充分尊重與關懷,才能發(fā)自內心的接受對方的行為與語言。因而,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情感,并且對學生的優(yōu)點要持一種欣賞、贊美的態(tài)度,并且要及時的捕捉學生的閃光點同時進行表揚。尤其是對于一些成績落后或者是性格內向的學生來說,教師要多與他們進行真誠的溝通,并且充分理解學生的心理與處境,積極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困難。另一方面,教育教學工作中,師生之間要注意情感的交流。情感作為認知的重要前提,其在教學工作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人只有在心情愉快的情況下,整個人的身體將會處于一種最佳的狀態(tài),這一期間人的各種潛能將會得到充分的開發(fā),對于小學生亦是如此。課堂教學中,老師要展現(xiàn)出真誠的笑臉以及鼓勵的眼神,并且通過親切的對話、交流,與學生產生心靈上的互動。教師通過創(chuàng)造一個沒有壓力的課堂氛圍,學生可以暢所欲言、各抒己見,這也有利于學生交流能力與學習能力的提升。
3.3 分析學生的心理特點,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要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心理學認為,人在反復的失敗條件下將會產生極度的恐懼感。小學時期正處于心理成熟的重要階段,學生對于失敗的恐懼導致學生不敢大膽的進行嘗試,這樣一來學習就會顯得很被動。這一過程中,語文教師應該激發(fā)學生的強烈學習動機。國外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提到,成功所帶來的歡樂將會成為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并且這一力量將會使學生產生一種好好學習的愿望。因此,在教學工作中,要注意揚長避短,積極為學生提供一個特長展示的舞臺。另外,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尤其是語文這門學科,好多問題并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關鍵是要學生獲得一種獨特的學習體驗。即使是回答問題錯誤的學生,教師也要多進行鼓勵與引導,使學生從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小學期間大多數(shù)的學生都會表現(xiàn)出一種爭強好勝的態(tài)度,并且在學習方面也不甘示弱。教師要充分遵循學生這一心理特征,通過應用合理的競賽、表揚等方式,激發(fā)他們對于學習的興趣愛好。比如說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生字的學習時,首先要為學生找到適合自身特點的學習方法。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之間進行溝通,比一比誰的辦法更多。這一期間,可能有的學生在思考,有的學生在繪畫,也有的學生在比劃或者是討論。教師可以對學生的方法進行點評,并且通過小組交流的方式,再讓他們當一回小老師進行學習方法的傳播。對于一些復雜的字,可以鼓勵學生拆成幾部分進行記憶;對于相似的形聲字,可以鼓勵學生變成兒歌進行記憶;對于一些象形字,可以通過想一想或是畫一畫的方式進行記憶。另外,教師還可以將一些字編成故事或者是順口溜、字謎,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鼓勵學生提升自身的學習興趣與學習能力。
3.4 注重閱讀,做好詞語背后意思的破解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費爾德曼曾經(jīng)在寫道:我們可以將閱讀的方式分為兩種類型:①閱讀編碼教學法。對于這一教學方法來說,重點是強調閱讀的成分,比如說字母的發(fā)音以及字母之間的組合(語音),同時還包含字母以及發(fā)音是怎樣組合為單詞的。費爾德曼指出,閱讀過程需要對單詞的各個成分進行加工,并且要將并它們組合成單詞,這樣一來才能從單詞中推測出相應的書面句子意思以及段落的意思。②閱讀整體語言教學法。對于這一教學方法而言,它的主要觀點就是兒童應該通過接觸完整的作品,進而來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在進行具體的教學工作中,不應該將重點放在教小學生痛苦的讀單詞方面,而是應該積極的鼓勵他們根據(jù)單詞來進行上下文意思的推斷。日常的小學語文課,教師要指導兒童進行閱讀,這一環(huán)節(jié)幾乎所有的從業(yè)人員都知道。但是,在具體的執(zhí)行過程中,卻存在著較多的問題與漏洞。雖然教師在不遺余力的努力著,但是目前國內兒童的閱讀興趣與閱讀能力卻在逐漸的減弱。由于中西方在文化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因而在進行方法的選擇上要根據(jù)自身的教學狀況以及學生的認知能力進行選擇。但毋庸置疑的是,小學期間可以鼓勵教師采用閱讀整體語言教學法,并且鼓勵家長購買一些名著給學生進行閱讀。對于這些名著來說,在小學年齡段就開始涉獵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3.5 創(chuàng)設情境,提升學生的感悟
在興趣與愿望的推動下,學生才能積極、主動地的進行新知識的探索。另外,通過創(chuàng)設相關的情境,還能有效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而使學生在心理上產生一種愉悅感,進而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比如在進行《螞蟻和蟈蟈》一課的教學工作中,教師可以通過螞蟻、蟈蟈的謎語進行引入,讓學生進行猜謎活動,進而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一個人的心靈深處,都存在著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即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是稱為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以及探究者。小學期間是兒童精神世界的豐富時期,因而對于這種需要油氣強烈。因此,教師再進行日常的教學工作中,要積極為學生提供一個自主探究的機會與情境。這樣一來,才能使學生置身于一種探索問題的環(huán)境中,進而有效的激發(fā)學生學習與求知愿望。
4 結束語
因材施教是小學階段教學工作中的一項重要的教學方法,為了提升日常的教學效果,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注重心理學知識的應用,同時還要根據(jù)不同年級、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與學習能力進行教學方式、方法的創(chuàng)新與改進,進而可以揚長補短,激發(fā)小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濃厚興趣。因而,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智力發(fā)展的規(guī)律,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與氛圍。同時,還要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為學生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
參考文獻
[1]姜琳琳.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心理學原理的思考[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1(17):45~46.
[2]桑切克.教育心理學[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7.
[3]范 蓉.淺析小學語文教學與心理學的結合[J].小學時代,2010(4):124~125.
[4]孔祥云.淺談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J].教學實踐,2012(1):153~154.
收稿日期:2018-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