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張愛玲筆下的男女情愛可謂是形態(tài)多樣,但縱觀其作品中的許多愛情故事,卻發(fā)現(xiàn)其中存在一種共同性傾向——男性失語,女性獨語。本應(yīng)琴瑟和鳴的男女情愛故事常常缺乏男性的呼應(yīng)和共鳴,成為女性的喃喃自語的獨角戲。
關(guān)鍵詞:張愛玲;愛情小說;“獨語式”
張愛玲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史上一位有著絕世才情的傳奇女作家。她的小說不著重描繪歷史風(fēng)云的變幻和具體的政治背景,而是以普通人的婚戀和家庭生活為主要題材,著重描寫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時期蕓蕓眾生、癡男怨女們的愛恨糾結(jié);她的小說主要以女性為視角,著重表現(xiàn)受舊文化影響的女性的生存困境、心理掙扎和無奈悲涼的人生;她的小說擅長心理描寫,對人物心理和人性描寫的深刻和犀利讓人嘆為觀止。
一、獨語的女性
(一)主動追逐,自我陶醉的愛情獨語者
在張愛玲時代,女性在兩性關(guān)系中仍處于相對被動的地位,正如她在《談女人》一文中所提到的,“對于大多數(shù)女性來說,愛意味著被愛”。張愛玲筆下的女主角保持著被動和被動的態(tài)度。
(二)飛蛾撲火,跨越禁忌的愛情獨語者
(1)叔嫂之戀
在七巧與季澤的關(guān)系中,作為一個男人,季澤是傲慢自大的,但他理性地權(quán)衡利弊,試圖收斂和回避。七巧明明意識到自己會承擔更大的風(fēng)險,她可能會身敗名裂,但她仍然對愛情飛蛾撲火。
(2)父女之戀
在《心經(jīng)》中,小寒陷入了一種幾乎瘋狂的狀態(tài),因為這是一種亂倫的愛情。她愛她的父親,拒絕同齡男性的愛慕,甚至計劃永遠不結(jié)婚,但她擔心她父親的愛會因時間流逝而減少,所以她向她的父親強調(diào)她是認真付出這份愛。然而,父親單方面干凈利落結(jié)束了這段關(guān)系,最終成為一個令人尷尬的倫理道德鬧劇。
(三)理性自省,蒼涼落寞的愛情獨語者
張愛玲作品中的女性不計得失,甚至把生死置之度外,她們知道自己要什么。他們對自己、男人、愛和世界都有深刻的理解。正因為如此,其愛情獨語才顯得尤為悲哀。
二、失語的男性
(一)男性的自私
與女性獨語相反,男性是失語。一方面,女性正在熱愛詮釋愛情,而男性則在另一邊靜靜地沉默?!皬垚哿岬哪行允澜缡且粋€崩潰的廢墟、荒涼的人性。
(二)男性的“空心”
男人之所以看到愛情是微不足道的,之所以愛情集體失語,被動無為的原因,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他們?nèi)匀粺o法自給自足,所以不可能承擔女人的想法。他們中的許多人就像一群戴著面具的空心人。在看似強大的面具下,有各種各樣的恐懼、困惑、沮喪和無根感。
三、女性的困境
(一)欲女的掙扎
《金鎖記》是當之無愧的現(xiàn)代文學(xué)名篇。小市民麻油店的女兒曹七巧嫁入舊式貴族大家庭姜公館,她的悲劇人生由此拉開了序幕。她卑微的出身被姜家上上下下都瞧不起。封建宗族大家庭的擠壓及正常情欲的不能滿足和長期壓抑,曹七巧逐漸心理扭曲,走向變態(tài)。
(二)真愛的毀滅
《半生緣》是張愛玲的一部長篇小說,也是張愛玲少有的以真愛為題材的小說。女主角顧曼禎是一個獨立堅強的新式女性,出身于上海的一個普通小市民家庭,男主角沈世鈞是一個忠厚老實的上進青年,出身于南京的一個舊式富商家庭,兩個人在同一個工廠上班,在交往的過程中真誠地相愛了,他們的愛那么溫馨那么純粹,在張愛玲眾多描寫愛情婚姻的故事中,猶如一股清泉,沁人心脾。但是命運是變幻莫測的,人生是充滿無奈的,在兩個人要談婚論嫁的時候,卻突然失散了。這種遺憾里有命運的捉弄、人生的無奈,也有人性的軟弱及封建落后思想對人的影響。
(三)婚姻的虛空
《紅玫瑰與白玫瑰》是張愛玲小說中的名篇。它寫的是一個表面上看起來無比優(yōu)秀成熟、有責(zé)任心的男子伶振保(“他整個地是這樣一個最合理想的中國現(xiàn)代人物”)不堪的愛情和婚姻。他生活在無愛的婚姻中,雖然他“覺得他白糟蹋了自己”,但是他寧可砸碎他自己,也“砸不掉他自造的家,他的妻,他的女兒”,“振??粗诌叺氖澜?,他沒有法子毀了它”。這是一個人本能的情感訴求和現(xiàn)實存在的強烈沖突,婚姻雖然是虛空的,缺乏真愛,但它畢竟是婚姻,是一個人在社會上立足的標志,所以只能留下人生深沉的嘆息。
四、結(jié)語
我們認為,張愛玲小說的經(jīng)典性就在于她以女性的敏銳和細膩闡釋了永恒的人性,并且這種人性開掘的深度是一般作家難以比擬的。時代在變,社會生活在變,也許愛情和婚姻的具體故事和情節(jié)變了,但是滲透于其中的人性,它的內(nèi)在沖突、虛榮、軟弱、自私和冷漠等這些負而的東西可能將永久存在,難以根除,所以永恒的人性導(dǎo)致愛情婚姻中的永恒困境。張愛玲講述愛情婚姻的故事,她對其中人性的陰暗而不是批判和鞭撻,也沒有提出有益的解決方案,她只是以自己的理解、觀察及天才般的才情本真地進行還原和描述,對人性的不可理喻、陰暗和局限充滿了同情和悲憫。是的,因為懂得,所以慈悲。我們今天可以從這些愛情婚姻的人性書寫中得到某些啟發(fā)和警示,去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和諧的愛情婚姻生活,這也許就是張愛玲小說的現(xiàn)實意義。
參考文獻:
[1]盧志娟.女性愛情神話的終結(jié)個人婚姻悲劇的預(yù)言——新解《紅玫瑰與白玫瑰》[J].陰山學(xué)刊,2017,30(06):24-29.
[2]柳亞飛.論張愛玲小說《傾城之戀》的愛情悲劇[J].蘭州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2017,33(11):23-2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