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是故人來
Yonex Cab20的拍框說是“多重石墨積聚”技術做的,這是怎么一回事?
天堂有羽(《羽毛球》特約編輯)
其實這個技術的源頭不是CAB20,而是其前身CAB15。1984年上市的CAB15是Yonex公司歷史上第一支全碳技術的球拍,CAB20是CAB15的T頭內置升級版。
“多重石墨積聚”,一開始我以為是“碳布滾筒成型”的一種文藝的說法,甚至一段時間認為是“全碳素材料”的一種矯情的譯法。直到看見燒總拍的Cab15的照片,上面的水標文字“multiple layered carbon graphite”。
于是,我覺得原譯者可能沒有搞清楚碳素與石墨的關系。事實上,因為碳是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已知的含碳化合物有近千萬種之多,在這里產生誤解也是情有可原的。
如果是“multiple layered graphite”,直譯“多層石墨”也就算了。“積聚”一詞就不要用了吧。如果要加個準確的詞當后綴的話,也應該是“復合(加工)”。
如果是“multiple layered carbon graphite”,個人認為最到位的譯法應該是“多層碳布復合加工dacf05c0d0d56d148379f32e008ae9f0”。
現在我們對全碳技術司空見慣,會覺得這個詞已經不值一提,但是時間如果回到上世紀80年代,碳素材料的球拍才剛剛走出試錯期,碳素技術還不像現在一樣靠譜。舉個例子,當時的吹風管曾試過動物腸衣,當年的熱膨脹劑曾試過食用蘇打。你就知道那個當年,全碳技術的攻關就像“土法煉鋼”一樣多么不容易,所以也能理解YY為什么不敢輕易碰全碳技術,為什么做第一支全碳拍要那么糾結,中間還要冒著被指“掛羊頭賣狗肉”的危險,用碳布包裹鐵芯,做一個偽全碳的版本。于是,你會覺得從上面這支cab15看得出,當年是怎么一咬牙、一跺腳做上了全碳拍。確定全碳路線方針后,馬上模仿當年的競爭對手肯尼士carbonpro787,把T頭內置后,做出YY歷史上第一支一體化的全碳拍CAB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