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陶街是位于廣州市越秀區(qū)朝天路和解放中路之間的一條街道,東西向,全長190米,是一條具有幾百年歷史的老街。從歷史文化方面來講,陶街在廣州眾多老街中并不出名,但說起廣州的二手市場集中的地方,陶街卻是名聲在外,許多外地人還常常把陶街誤說成是“淘街”,有淘寶街的意思。
說起廣州的二手市場,它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末。當時正值改革開放初期,國外的商品特別是電器在國內(nèi)只有在友誼商店和出國人員服務部看得見,不但價格高而且要用外匯券買,普通沒海外關系的家庭是很難體驗到這類商品的。于是,以銷售二手國外電器產(chǎn)品為主的市場應運而生,由于進口的二手電器比國產(chǎn)的電器更加先進、質(zhì)量好,價格又相對便宜,自然受到廣大追求性價比的普通百姓的歡迎。到20世紀90年代初,廣州開始了大規(guī)模的舊城改造,各區(qū)的幾個二手電子市場陸續(xù)被拆遷而消失了,而以陶街為中心,輻射至惠福西路、解放南路、中山六路等路段的二手市場不但沒受波及,反而發(fā)展壯大起來,鼎盛時期陶街附近的將軍東、和潤、新陶街等電器城遠近聞名。
2
陶街的二手市場之所以興旺,是因為回頭客多,而且多數(shù)人逛陶街會上癮。這種“癮”除了來自進口二手貨品的多樣性,也有二手市場所賣貨品的不確定性。即使是熟客每次去逛都能發(fā)現(xiàn)新進的貨品,能給人驚喜,同時滿足人們“淘寶”的心態(tài),自然形成了陶街的情懷,陶街的顧客以男人為主,因此陶街又被稱為最具情懷的“男人超市”。
走進陶街,一家家小店毗鄰而居,雖然店面常常擁擠混亂,但貨品、店主與顧客的“零距離接觸”,給人親和感覺的同時,更激發(fā)起人們“淘寶”的欲望。這里的貨品千奇百怪,幾乎涵蓋了除了食品以外的所有生活用品,從發(fā)燒音響、家用電器、數(shù)碼產(chǎn)品到家裝用品,服裝鞋子,還有很多情懷滿滿的老舊二手貨。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追求新潮的年輕人,有勤儉持家的中年人,也有沒事閑逛看看新鮮東西的老年人,不過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希望在這里花最少的錢滿足自己的情懷。陶街里最具情懷的地方是地攤市場,外地朋友常說沒有逛過地攤市場的不算來過陶街。地攤市場是周末才開放的,每逢周末,地攤的人流不亞于北京路步行街,除了回頭客,你還可以看到結伴而來的珠三角四鄉(xiāng)大叔們,他們說著濃重的四鄉(xiāng)白話,討論著淘到的心愛之物。還有外省代購的客人,一邊咨詢賣家一邊跟遠方的朋友通話。筆者曾經(jīng)遇見三名來淘貨的香港人,好奇地問他們,香港的電器產(chǎn)品那么便宜,怎么來陶街買東西?他們說香港的二手老古董音響配件沒有這里齊全,而且比這里還貴,他們來過好幾次了??梢娞战忠呀?jīng)成為廣州一張?zhí)厥獾拿?/p>
3
陶街的二手市場是一個時代的產(chǎn)物,隨著國家經(jīng)濟的發(fā)展,廣州市舊城改造的進一步深入,陶街的二手市場還是逃脫不了被拆遷的命運?,F(xiàn)在將軍東、和潤、新陶街等市場相繼被關閉了,加上國家開始控制洋垃圾進口,進口商品少了,人流也隨著減少了。筆者作為陶街的???,看著一間間曾經(jīng)滿載著我們這一代人情懷的商鋪歇業(yè)了,原來想把陶街作為將來退休后首選活動地方的計劃落空了,心里不勝唏噓。但也從另一方面看到了國家開始抵制洋垃圾,注重保護環(huán)境的決心,這說明國家在進步。
世事滄桑,也許未來的陶街會改造成高樓林立的新小區(qū),只希望能夠留下街口牌坊上的石碑,向人們提起昔日陶街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