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口到高級的、著名的、正統(tǒng)的西餐廳,只點了一份最便宜的牛排給孩子吃。你想到的是“溺愛”,還是……不!他們知道在貧困環(huán)境里長大的小孩,更可能會有不凡的成就。所以,他們希望能及早教會他們的孩子正確的用餐禮儀;更重要的是,也想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記住自己曾在高級餐廳中,接受過備受尊重的服務(wù)的那種感覺,希望他無論在貧窮還是富貴中,都能成為一個永遠懂得自重的人。
一對穿著整齊素凈的夫婦,帶著一個大約六七歲的小男孩,來到一家著名的正統(tǒng)西餐廳。
他們坐定之后,侍者遞上菜單,這對夫婦看也不看琳瑯滿目的菜肴,直接將菜單還給侍者,點了一份價格最低的牛排。侍者臉上露出詫異的神色,遲疑地問道:“一份牛排?可是你們有三位,夠用嗎?”那個爸爸靦腆地笑了笑,說:“我們都吃過了,牛排是給孩子吃的!”很快地,那一家人所點的牛排,包括餐前的濃湯及生菜沙拉,送到了孩子的面前,父母親其樂融融地看著他們的孩子用餐。
這種三個人只點一份牛排的情形,在這家十分高級的餐廳中,難免引起一旁其他客人的側(cè)目,同時,也引起了餐廳經(jīng)理的注意。經(jīng)理找來負責(zé)服務(wù)那一桌的侍者,詢問具體的情況。侍者簡單地回答,是一對溺愛小孩的父母,只點了一份最便宜的牛排給他們的孩子。
經(jīng)理了解情況后,難免會對這一桌特殊的客人多注意些。他發(fā)現(xiàn),這對父母在教導(dǎo)孩子使用桌上的刀叉時,取用的順序十分正確,而且對于孩子的用餐禮節(jié),也要求得相當(dāng)嚴格,反復(fù)而有耐心地教他們的孩子,直到他做對為止。
這個餐廳的經(jīng)理,看到這種情況,知道這一家人的情況和侍者所說的,事實上有著極大的出入。于是,經(jīng)理叫來侍者,交代了幾句話。隨后,侍者端著兩杯咖啡,送到那一家人的桌前。那個媽媽連忙擺手,正要說他們沒有點……經(jīng)理走上前去,禮貌地告訴他們,這是餐廳招待的。然后,經(jīng)理和這對夫婦聊了起來,終于了解了為什么這一家人只點一份餐點的真正原因。
那個爸爸說:“不怕你知道,我們的經(jīng)濟狀況很差,根本吃不起這種高級餐廳的晚餐,但我們知道在貧困環(huán)境里長大的小孩,更可能會有不凡的成就。我們希望能及早教會他正確的用餐禮儀;更重要的是,我們也想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記住自己曾在高級餐廳中,接受過備受尊重的服務(wù)的那種感覺,希望他無論在貧窮還是富貴中,都能成為一個永遠懂得自重的人。”
(蔡正兵摘自《咸也好,淡也好》,中國紡織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