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一七一中學初三 郭易安
今年暑假,我參觀了大英博物館。來到這里,自然是不能錯過“中國館”的。聽說此館收藏了許多中國文物之最,有些是孤品,在國內(nèi)難得一見。
參觀者很多,一路上我踮著腳,瞪大了眼睛,生怕錯過哪件寶貝。我們跟隨著導游,在一組唐三彩前停下了腳步。唐三彩是泥與色彩的邂逅,那絢麗的色彩強烈地沖擊著我的眼球。眼前這匹身披彩釉的駿馬,靈動的綠色順著馬背上強壯的肌肉蜿蜒而下,黃色與醬紅色的色釉潑灑在馬背上,宛如一朵朵綻放的花兒。這馬似乎要撒開四蹄,向我們飛奔而來。再看那尊泰然自若的人像,黃褐色的長褂上點綴著綠色云紋,仙氣飄飄。
望著這些唐三彩,心中充滿對唐三彩匠人的敬佩和對我國歷史文化的自豪。這時,身后的一位同學小聲說:“這些大概是搶來的吧!”一句話刺痛了我的神經(jīng),心中頓時五味雜陳,腦海中浮現(xiàn)出電影里英法聯(lián)軍火燒圓明園的情景,再看這些寶貝時,頓時覺得他們神情悲傷,似在默默訴說著身在異國他鄉(xiāng)的凄涼。
導游好像聽見了同學們的竊竊私語,他語氣沉重地說:“事實上,這幾件唐三彩不是被搶走的,而是我們自己在20世紀30年代將其賣給了外國人,后來幾經(jīng)輾轉流落到了大英博物館?!甭牭竭@里,我有些釋然,但馬上又感到一陣悲痛:我們自己對老祖宗留下來的遺產(chǎn)都不好好保護,又有誰替我們保護?這些文物擺在英國的博物館中,國人想看一眼只能千里迢迢地跑到這里。我越想越羞愧。
文物承載著一個民族的歷史。記得一位哲人說:如果一個民族輕視自己的歷史,忘記過去,那這個民族不會有未來。此次英國之行,所到之處,我時刻感受到英國人對文化的珍視,大到一座古堡,小到家庭傳承的老物件。而我們呢?國家越來越強大,作為具有五千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是否更應該珍視自己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并將其發(fā)揚光大呢?
教師點評
在國外看到中國的文物,小作者的情感從自豪變成憤怒,繼而又變成悲痛,這一情感變化為揭示文章主題做了鋪墊?!拔奈锍休d著一個民族的歷史”,一趟異國之行讓小作者發(fā)出這樣的感慨,不枉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