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波
去年夏天帶兒子去了一趟北海道,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北海道的安靜。電車上基本沒有一個人說話,連咳嗽都是小聲克制的。早上在酒店餐廳吃早餐,聽到隔壁情侶特別小聲的交談,頓時覺得兒子的說話聲音太刺耳了。
在那家針掉下去都能聽見的小餐館,兒子每叫一句“媽媽”,都像打碎了盆子一樣轟轟烈烈,我不得不小小聲告訴他:“這里不能大聲說話,小點聲,會吵到別人。”兒子木知木覺,依然聲音響亮地回復:“為什么啊?”
是這樣的,國內幼兒園每次問小朋友能不能好好完成任務,說小聲了都覺得小孩沒信心,必須鼓勵他們,大聲說出來。于是那一次旅行,每到公共場合我就特別揪心,感覺到了日本人無形中射來的眼神。
今年想再去,選擇了沖繩。因為一個在沖繩開民宿的朋友說,沖繩人很隨意的,這里不需要那么準時,也沒有那么小心翼翼,自動扶梯你站哪邊都行,放心吧。
前兩天還行,沖繩游客多,小孩在水族館跑來跑去,完全沒什么問題。直到后來去了八重山附近的一個小島,那種令人窒息的安靜又來了,島上人不多,島民300多人,還有59只貓,2只雞,100多頭牛。
酒店人也不多,晚上8點我們一家泡在室外游泳池,明月當空,清風徐徐,四周只有蟲鳴呷唧聲,和偶爾兩只烏鴉飛過,發(fā)出啊啊的叫聲。倘若是一對蜜月情侶在這里,那是再好不過,但撲騰在水里的小孩,又一次大聲喊起來: “我是水怪,哈哈哈?!?/p>
這大喊大叫聲猶如驚濤拍岸,瞬間打破了島上的寧靜,于是我又開始了萬般賠小心的無奈,下水半小時,提醒500遍,小點聲小點聲,這里的人不喜歡大聲啦。至于那種說沖繩人不會準時的規(guī)則,也全都是騙人的,日本人依然很準時。
在酒店租自行車,被叮囑晚上7點半前要還,7點35分騎回來,發(fā)現前臺已經關門了。于是我們一家就成了島上最散漫的人,大大咧咧走進一家面館,老板指手畫腳半天,終于弄懂了意思,沒預約不行。老公出門后非常不解地說: “我吃面只要5分鐘,為啥不行?”
我們開始選擇到沒人的海灘去玩,但有一次從另外一個島買了煙花回來,酒店工作人員帶著吃驚的表情說,這個島絕對不允許放煙花。我鄭重地朝她點點頭說“明白明白”,想想還是非常詫異,站在海里放也不行嗎?
回來后跟朋友說起這些事,她說日本人肯定表面微笑,內心很生氣,不過估計也很羨慕你們,活得這么放飛自我。
不能給別人帶來困擾,好像是日本人的一條準則。如果不是這種街上連垃圾桶都很難找的國家,大概日本的街道也不會這么干凈。直到有一次我沒帶小孩,誤闖人一家居酒屋,忽然發(fā)現里面的日本人說話格外大聲,笑得格外猛烈,仿佛忽然間活過來一樣。噢,原來在這里才是可以大聲說話的地方??!
從日本回來后,晚上帶著小孩去街上散步,我有點懷念日本,于是我問小孩: “你覺得日本好玩還是中國好玩?”小孩毫不猶豫地大聲回答: “那當然是中國了,在這里我可以大聲說話?!?/p>
閱讀分享:“不能給別人帶來困擾”“一定要堅守約定”……經濟發(fā)達了,國家強大了,國民素養(yǎng)也應隨之提升。《師說》有言:“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痹趯崿F“中國夢”的今天,我們也可以說,一切先進的、有益的東西,都值得好好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