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潔
前兩天,我在班級群里發(fā)了幾張孩子的活動照片,家長群里立馬活躍起來。
家長1:“我家娃穿多了,老師能否幫助小朋友脫一件?”
家長2:“我家寶貝跑哪里去了,怎么照片里沒看到?”
家長3:“我兒子怎么只有個背影?!?/p>
家長4:“對啊,我家的也只有側影?!?/p>
……
老師的想法
在家長群發(fā)活動照片的本意,是想讓家長了解孩子們在幼兒園里的情況,如孩子們正在進行什么活動,學到了哪些本領,或者教師是怎樣引導孩子的,讓家長對幼兒園生活更有參與感,達成更好的家園溝通和合作。但是很多時候,家長第一時間總是被自家寶貝的“細節(jié)”所吸引。
家長們的聲音
家長1:我特別想知道孩子的情況,所以老師一發(fā)圖片、視頻,我都會特別關心,首先肯定會看看老師有沒有拍到我的孩子。
家長2:老師發(fā)的照片不就是讓我看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嗎,我關注孩子很正常呀。
家長3:我肯定關心自己孩子身上的“細節(jié)”啊!
家長4:別的孩子露正臉,我的孩子不是背面就是側臉,這是老師的問題,我要是不在適當時候“反映”一下,老師以后還是不會注意到的。
家長5:我們當家長的,畢竟不是老師,也不是教育專家,老師發(fā)圖片到底想表達什么,能不能在發(fā)之前有個簡短的說明。
家長6:看了這照片我會想,里面為什么沒有我的孩子,他是不是沒有參加活動?或者是老師忽略了我的孩子,或是有偏心?這種情況在我孩子身上是不是常態(tài)?
家長7:我們從照片里得到的信息是很多的,大家一般會選擇自己感興趣和最關心的一部分。所以,我希望老師發(fā)照片的時候能配上文字。
分 析
家長的不同聲音折射出他們不同的育兒理念,以及他們對待育兒這件事的不同視角。總的來說,有下面幾種類型的家長:
民主型
這類家長的心態(tài)比較自然、放松,對老師的教育行為大多抱著認可和包容的態(tài)度。這種類型的父母能夠理解他人(當然包括孩子)的想法和行為,并能經(jīng)常性地與對方進行溝通,達成兩者之間的相互認同。
保護型
這類家長對孩子不放心,總想讓孩子停留在自己的視線范圍內(nèi),事事都想為孩子考慮周全,擔心微小的疏忽會對孩子造成損傷。這類家長喜歡幫辦代替,容易忽視孩子自身的能力發(fā)展。
茫然型
這類家長多數(shù)在對待老師傳達的信息時相當謹慎,總期望與老師能“心意相通”,反復揣摩老師行為的意圖,但又不善于主動與老師溝通,最后往往容易曲解老師真正的意圖。
抱怨型
這類家長對老師和教育方式有諸多想法和要求,大多擁有非常個性、獨立的教育觀念。他們喜歡用自己的方式向對方傳遞信息,但是彼此又不夠信任。
家長們該怎么做
孩子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家長的心,每位家長都希望老師在學習和生活上能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注,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老師的陪伴和教育下得到很好的成長。但是,究竟怎樣的家長才能和老師達成更好的家園溝通和互動,進而更好地促進孩子成長呢?經(jīng)過調(diào)查了解,我發(fā)現(xiàn)下面三種類型的家長容易和老師達成良好的溝通。
主動承擔家園共育責任的家長
幼兒教育并不是幼兒園一方面能單獨勝任的,只有幼兒園和家庭通力合作,才能促進孩子健康成長。所以說,樂于和老師溝通并做好幼兒園教育活動延伸工作的家長,能夠更好地幫助孩子適應幼兒園生活。
充分理解和信任老師的家長
由于社會上個別現(xiàn)象,使得一些家長對老師不夠信任,如有的家長會認為孩子不在鏡頭里一定是被老師忽視了,孩子衣領沒翻好就是老師照顧不到位,回家喊餓肯定是在幼兒園吃不飽……
孩子、家長、老師,在這三者之間,最美好的三角關系應該是:家長支持老師,老師支持孩子。如果家長在一些小細節(jié),比如孩子喝了幾次水、衣服又穿多了等問題上糾結,會讓老師感受到不被理解的壓力。所以,能得到家長的理解和尊重,對老師來說是莫大的鼓勵。
積極和老師溝通交流的家長
有的家長由于工作繁忙,每天匆忙接送孩子,和老師溝通得很少。殊不知,在和老師達成良好溝通這件事上,家長的態(tài)度起著很大作用。如果家長的態(tài)度非常保守且被動有所保留,那么跟老師的溝通就會存在障礙。
所以,家長要重視與老師的溝通,真誠地把孩子的生活習慣、近期變化或出現(xiàn)的問題反饋給老師,讓老師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成長軌跡,并在教育方式上不斷調(diào)整,促進孩子的成長。
老師們該怎么做
更細致地做好家園溝通工作,讓照片中的“細節(jié)”不再是家長關注的“焦點”。
多一點細致
在幼兒園的活動中,用圖片作為家園間的溝通方式很常見。在發(fā)圖片的時候,教師要有意識地將自己想要傳達給家長的信息表達出去,多一些文字說明,讓圖片幫助教師說話。多了這個步驟,既表達了教師的意圖,也能幫助家長更好地理解圖片背后的意思,讓家園溝通更順暢。
多一點細心
教師給家長發(fā)圖片信息的時候,要考慮到此時面對的是全體家長,有些孩子身上的“細節(jié)”很可能變成家長關注的“重點”,所以教師應該考慮得更全面一些,如:是否忽略了個別孩子?照片的選取是否需要有一定要求?
作為教師,要思考哪些“細節(jié)”可能會成為家長關注的“焦點”?這些細節(jié)是否確實反映了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果確是問題,教師就要正確面對、積極解決。將圖片中這些“細節(jié)”反映出的問題逐漸減少至不再出現(xiàn),這樣家長的視線自然會被正確地引導,照片中的“細節(jié)”也不再成為家長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