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
摘 要:近年來,教育界一直在倡導進行教育改革。但許多老師只是停留在了對教學方法、學習方法的改革上,也就是改革更多地關注了“如何教”“如何學”的問題。然而,長期以來語文課堂教學的低效性甚至是無效性更多的是由于語文教學內(nèi)容的不確定性導致的,而且,教學內(nèi)容制約教學方法,“如何教”服務于“教什么”。
關鍵詞:課堂教學;關注文本;語文素養(yǎng)
筆者認為語文課堂教學最重要的是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確定。確定正確的語文課堂教學內(nèi)容是上好一堂語文課的前提,是改變語文課堂教學“高耗低效”的關鍵。
那么,如何有效確定語文課堂教學內(nèi)容呢?
一、以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這一目標為原則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到“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所謂“語文素養(yǎng)”,包括必要的語文知識、豐富的語言積累、熟練的語言技能、良好的學習習慣、深厚的文化素養(yǎng)、高雅的言談舉止。因此,我們進行語文教學時既要關注基礎知識的傳授,還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學習能力的提高等多方面。
二、關注教材編輯者的意圖
語文學科的教材看起來顯得零亂,但實際上它也有自己較為完整的體系。如蘇教版的語文教材,每本教材有六個單元,每單元有4~5篇課文,另外還有誦讀欣賞、口語交際、寫作、語文實踐活動等內(nèi)容。各單元都有各自的單元主題,所有內(nèi)容都是圍繞這一主題來組織的,從中不難看出編者的意圖。在教一篇課文的時候,我們應該先考慮它所屬的單元特征,關注單元前面的導讀。除此之外,編者的意圖還體現(xiàn)在課后的“探究·練習”上。比如教《白楊禮贊》時,可以先看該單元前的導讀。單元前的導讀告訴我們,這一單元學習“詠物抒懷”的文章,說“大自然,不僅孕育了我們的生命,而且給予我們許許多多人生的啟示”,學習本單元后“你對生活會有更豐富的解讀,對人生會有更深刻的領悟”。從編者的這一意圖來看,課堂教學內(nèi)容應該有“托物抒情”“文章構思”“感悟體驗”等方面的內(nèi)容。再看課后的“探究·練習”,編者設計了四道題:一道是理解文章中關鍵句子意思的題目;一道是語言賞析題,加點詞語都是一些表示程度的副詞;第三道題是誦讀體會句子(反問句)感情的題目;最后一道是背誦積累題。整合課前的導讀和課后的“探究·練習”“托物抒情”(象征的手法)、“語句賞析”應為本課的重點教學內(nèi)容。由此,我們可以將《白楊禮贊》的5、6、7、8自然段作為重點研討的內(nèi)容。因為5、6段具體描繪了白楊樹枝干筆直、努力向上、倔強挺立的形象,寫了“物”;7、8段贊揚了白楊樹是“樹中的偉丈夫”,揭示了白楊樹的象征意義,抒了“情”;同時,這些段落中又包括了“語句賞析”中反問修辭、限制性修飾性詞語的錘煉等內(nèi)容,能幫助我們很好地完成“語句賞析”的教學任務。如果我們依照這一思路去確定《白楊禮贊》的課堂教學內(nèi)容,便解決了本文“教什么”的問題了。
三、關注文本內(nèi)容
王榮生先生將課文分為“定篇”“例文”“樣本”和“用件”四種類型?!袄摹焙汀皹颖尽钡幕拘再|(zhì)是一樣的,“用件”指的是教材中資料性的東西,在這里暫不考慮。因此,語文課文大體上可以分為“定篇”和“例文”兩大類。
“定篇”類的課文,它的教學目標在于“見識經(jīng)典一番”,而“經(jīng)典訓練的價值不在實用,而在文化”(朱自清先生語)。一些文質(zhì)兼美的“定篇”,它們體現(xiàn)了中國文化特有的審美情趣,擔任著承載并傳承優(yōu)秀文化的重任。我們可以將課堂教學的內(nèi)容確定為“正確理解與賞析”,側重于語文課的文學性功能,意在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如在教學李白的《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我就將“準確理解并賞析詩歌中所蘊含的復雜的思想感情”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引導學生結合寫作背景,抓住詩歌中富有特征的景物描寫,反復誦讀體味。
“例文”類的課文,它的教學目標不在課文本身,而更多的在于課文所承載的一些知識、概念、技能、策略等。因此,對于一些在表達技巧、結構方式等方面有鮮明特色的“例文”,可以將尋找概括文章所體現(xiàn)的“共同的法則”和“共同的樣式”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如在教學《花兒為什么這樣紅》一文時,我就將“學習文章綜合運用多種說明方法的寫法”“把握文章嚴密而巧妙的結構”“體會準確生動的語言”作為課堂教學的內(nèi)容。
四、關注文體特征
我們常說教師上課要“教什么像什么”??梢?,文章的體裁也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著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確定。不同的體裁,其基本要素和特征是不一樣的,我們只有充分了解了文體知識之后才能更好地確定課堂教學的內(nèi)容。
如詩歌,它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用凝練而形象的語言,表達作者豐富的情感,具有鮮明的節(jié)奏、和諧的音韻,其基本要素是意象,意象又構成了意境。如教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就可以從文體特征和基本要素兩方面來確定課堂教學的內(nèi)容。具體抓好兩個方面:首先,這首詩中有哪些具體的意象?這些意象構成了怎樣的意境?這一意境傳達出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其次,這首詩的語言特點賞析。如“定然有”“定然是”“定能夠”“定然”等詞語的妙用;想象、聯(lián)想等手法在詩歌中的作用等。
五、關注學生的需求
確定一堂語文課的課堂教學內(nèi)容時,一定要考慮學生現(xiàn)有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明白哪些內(nèi)容的學習是學生憑借自己的能力可以完成的,哪些是經(jīng)過教師的點撥、訓練可以掌握的,哪些是即便老師用心講解了學生也不太能接受的。不同的內(nèi)容應該不同對待。當然,也要考慮到學生個體的差異,能力不同的學生需要獲得的學習內(nèi)容也是不同的。
此外,非語文的不教。王榮生先生說“合宜的教學內(nèi)容是好課的底線”,所以,語文所教的一定得是“語文”的內(nèi)容。
總之,語文課堂教學內(nèi)容非常豐富。只有依據(jù)一定的原則,才能減少課堂教學的隨意性、盲目性,才能改變語文教學“高耗低效”的現(xiàn)狀,才能使好的教學方法收到好的教學效果。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