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光
摘 要:《祈禱落幕時》是日本作家東野圭吾的一部長篇推理小說,曾在2014年榮獲第48屆吉川英治文學獎,其早期作品多為精巧細致的本格推理,后期筆鋒愈發(fā)老辣,文字鮮加雕琢,敘述簡練兇狠,情節(jié)跌宕詭異,故事架構幾至匪夷所思的地步,擅長從極不合理處寫出極合理的故事,作風逐漸超越傳統(tǒng)推理小說的框架。東野圭吾的推理小說,最與眾不同的地方在于,在正常的犯罪事件的描述中可以深度挖掘隱藏在案件背后的諸多秘密,而這些秘密往往與人性緊密相連,每當合上書時,我都會感嘆不已,在抽絲剝繭的破案過程中,讓讀者細細體味親情、友情、愛情與生命的分量和自我救贖的意義。
關鍵詞:東野圭吾;《祈禱落幕時》;父愛;救贖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32--01
《祈禱落幕時》(后文中都以《祈》代替)以一個名叫田島百合子的離異女人失魂落魄獨自來到仙臺謀生為開端,講述了近30年的人間大愛。百合子在宮本康代的幫助下,在康代的酒吧里工作,幾十年的歲月悄然而過,在這期間百合子和一個名叫綿部俊一的核電廠工人結為戀人,百合子心中有與丈夫孩子分離的秘密,綿部俊一心中也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兩個有故事的人互相吸引著對方,直到百合子在家中不幸去世。綿部俊一聯(lián)系了百合子的兒子加賀恭一郎來收取他母親的遺物,便再也沒有聯(lián)系過。直到十幾年后在加賀恭一郎所工作的日本橋地區(qū)發(fā)生了一起年輕女子死亡在家中的事件,在調查中加賀恭一郎發(fā)現(xiàn)該女子家中有和當年母親遺物中同樣的日歷,一月到十月都寫著日本橋的名字,回憶的列車呼嘯而過,珍藏在玻璃瓶中的薄荷糖依舊散發(fā)的甘甜氣息,記憶如潮水般涌來。
一、縝密的情節(jié)構建
(一)跨時空并進的故事情節(jié)
東野圭吾將兩代人的故事穿插講述,巨大因果聯(lián)系形成一張嚴密的網,小說前期講述的一個四處流浪的女子淺居厚子,看似與本小說主要內容沒有太大的關系,但是經過劇情的逐漸深入,卻發(fā)現(xiàn)她才是整個事件的始作俑者,幾十年前的一個夜晚,假借丈夫淺居忠雄的印章在外面欠下巨債,便從此消失。逼的丈夫淺居忠雄帶著女兒博美連夜逃亡,途中遇到了當時在日本核電廠工作的綿部俊一并無意中將其殺死,為了掩蓋罪行,淺居忠雄冒充綿部俊一去核電廠生活,將綿部俊一的尸體偽造成因欠債而自殺的自己,將女兒送入孤兒院,就這樣,長達幾十年的書信父女情故事便開始,由此牽出了百合子、加賀、公寓里死亡的女子等人物角色和各種故事情節(jié)。
(二)指向明確的人物語言設置
小說設置的情節(jié)和語言無一不是為主旨服務的,每一個場景的出現(xiàn),人物語言的設置都是在表達人物內心復雜矛盾的情感糾葛,體現(xiàn)了主人公深沉甚至有些變態(tài)的父愛,“我一遍遍祈禱著你能順利成長,你的成功,便是對我的最大救贖?!弊髡邔χ倚圻@個每個角色在時空并進的情節(jié)中都有其存在的價值,無論是活著的亦或死去的,他們被忠雄和博美這兩個人編織的網關聯(lián)起來,直至落幕時真相大白。
二、地點設置的隱喻性
小說中重復出現(xiàn)的十二座日本橋,讓讀者不斷揣測它出現(xiàn)的意義何在?直到忠雄的身份被揭露后,這個感人的十二座橋的真正意義才浮上水面,自從三十多年前父女分別后,兩人靠著書信維持的聯(lián)系,每次忠雄寄信都是以博美朋友的名義,寫下爸爸的關心的問候,因為博美是公眾人物,為了不牽連女兒,兩人約定了見面的日子,那就是在每個月的日本橋上,兩人在遠處相隔一笑,便擦肩而過。橋是一種隱喻性的存在,象征著父女兩人因為諸多因素永遠無法共同生活的殘酷現(xiàn)實,只有在橋上匆匆一見,表達對彼此深沉的愛。
三、深沉扭曲的父愛
父愛如傘,為你遮風擋雨;父愛如雨,為你濯洗心靈;父愛如路,伴你走完人生。
淺居忠雄,小說主人公,在飽受輻射的摧殘,背負殺人罪孽,父女無法相認生活的多重壓力下,精神變得日漸壓抑扭曲,到了為了女兒可以不惜殺人和自我犧牲的變態(tài)程度,女兒成了他活下去的唯一動力,他為女兒掃除了一切生活和工作上的障礙,可最后選擇自焚的忠熊,卻被女兒親手掐死了,因為在兒時僅有的歡樂時光中,和爸爸看電視時兩人曾探討的一個問題“被火燒死是不是很痛???”為了不讓爸爸痛苦,博美別無選擇……大火紛飛,博美的思緒和感情隨著火焰消逝在黑夜中……,最終扭曲的父愛,還是毀滅了女兒,所以從讀者的角度來說,忠雄的父愛和罪惡并沒有被救贖,一個人的自我救贖,不能通過他人來實現(xiàn),最終還是只有通過對自我的懲罰來實現(xiàn)自我的救贖。
人生會有落幕之時,然而靈魂沒有落幕。東野圭吾很擅長設置這樣讓人憋屈的結局,在愛與恨,正義與邪惡之間讓讀者無法取舍,也許這才是真正的人性,因為人性太過復雜,所以無法用對與錯去衡量。
總的來說,小說講述了一對父女在當時日本社會中掙扎生活的人間悲劇,因人心的冷漠和社會黑暗而遭受折磨,導致整個家庭的分崩離析。讓我們感受到親情不可思議的羈絆和一個父親對子女的愛,同時也側面反映出21世紀的日本社會,其實較五十年前來得更加陷阱處處,兇險異常。
參考文獻:
[1]《祈禱落幕時》[日]東野圭吾著 代珂譯 南海出版社 2015年1月第一版。
[2] 《論東野圭吾小說的救贖意識》華祺蓉 安徽大學文學院 安徽文學(下半月)2015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