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鐵軍 張懷杰 魏 杰
(1浙江省寧波市余姚市農業(yè)技術推廣服務總站 315400;2浙江省寧波市余姚市陽明街道農辦 315400)
微生物肥是由一種或數(shù)種有益微生物細菌經發(fā)酵而成的無毒害、無污染的生物性肥料,具有能促進作物生長、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的作用,且已在多種作物上廣泛應用。微生物肥施入土壤后能固定空氣中的氮元素,活化土壤中的磷、鉀元素,從而改良土壤結構,提高肥料利用率[1]。為進一步了解微生物肥在水稻上的應用效果,筆者特選取了2種微生物肥進行了其在早稻上的施用效果試驗,現(xiàn)將相關試驗結果報道如下。
試驗設在浙江省寧波市余姚市牟山鎮(zhèn)青港糧食生產功能區(qū)內進行。供試田塊土壤為青粉泥田,土壤pH 5.43,有機質含量24.83 g/kg,有效磷含量3.44 mg/kg,速效鉀含量173.7 mg/kg,CEC 168.1 cmol/kg。
供試水稻品種為“中早39”,于4月5日播種,4月30日拋栽,6月24日始穗,6月27日齊穂,7月23日成熟。微生物肥為海晟寶微生物肥和三科微生物復合菌肥,有機肥為浙江雷日科技有限公司余姚分公司生產的商品肥(氮、磷、鉀養(yǎng)分含量分別為2.07%、4.50%、2.01%)。
試驗依據(jù)基肥肥料施用種類和施用量不同,共設4個處理:(1)常規(guī)施肥,施碳酸氫銨0.6 t/hm2+過磷酸鈣0.3 t/hm2;(2)有機肥3.75 t/hm2+碳酸氫銨0.3 t/hm2+過磷酸鈣0.15 t/hm2;(3)有機肥3.75 t/hm2+碳酸氫銨0.3 t/hm2+過磷酸鈣0.15 t/hm2+海晟寶微生物肥15 L/hm2;(4)有機肥3.75 t/hm2+碳酸氫銨0.3 t/hm2+過磷酸鈣0.15 t/hm2+三科微生物復合菌肥15 L/hm2。每處理重復3次,小區(qū)面積為33.3 m2。
基肥于拋秧前按處理設計施入;5月6日進行第1次追肥,均施尿素112.5 kg/hm2;5月13日進行第2次追肥,均施尿素112.5 kg/hm2+氯化鉀112.5 kg/hm2。其他病蟲害防治同常規(guī)。
試驗前后分別采取試驗地土樣,測試土壤中有機質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鉀含量等養(yǎng)分指標。從水稻返青后開始到抽穗期結束,每小區(qū)固定10叢作為觀察對象,每5天進行1次分蘗數(shù)調查,并做好記錄。收獲成熟期每小區(qū)選取5穴進行采樣考種,考種測定項目有產量、有效穗數(shù)、每穗總粒數(shù)、每穗實粒數(shù)、千粒重等。
由表1可知,本試驗以處理(4)產量最高,為7.855 t/hm2,顯著高于其他3個處理;處理(1)產量最低,僅為6.895 t/hm2。其中,處理(2)較處理(1)增產4.13%,說明在減少速效化肥用量的同時加施有機肥,能有效提高水稻產量;處理(3)和處理(4)分別比處理(1)增產6.96%和13.92%,且達顯著水平;處理(3)和處理(4)分別比處理(2)增產2.72%和9.40%;處理(4)較處理(3)增產為6.51%,且達顯著水平,說明施用三科微生物復合菌肥較施用海晟寶微生物肥更利于提高水稻產量。
表1 不同處理對“中早39”產量和經濟性狀的影響
由表2可知,處理(1)與試驗前土壤各養(yǎng)分指標變化不大;處理(2)的土壤有效磷、速效鉀和有機質含量均比試驗前減少,這可能與減少了基肥中速效化肥的施用量有關;處理(3)和處理(4)的土壤有效磷含量、速效鉀含量、pH、CEC平均值分別較試驗前和處理(1)有所增加,表明施用微生物肥可激活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有效增加土壤養(yǎng)分的含量。
試驗結果表明,在早稻生產上配合施用海晟寶微生物肥及有機肥、三科生物復合菌肥及有機肥,均可較常規(guī)施肥顯著增產,且施用三科微生物復合菌肥較施用海晟寶微生物肥顯著增產,說明三科微生物復合菌肥在水稻生產上具有較大的推廣價值。同時,施用微生物肥可激活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有效增加土壤養(yǎng)分的含量。因此,長期施用適宜的微生物肥,可增進土壤肥力,提高肥料利用率,從而降低早稻生產成本。
表2 不同處理對土壤養(yǎng)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