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怡 張正萱 魏麗蓉 李秀春
【摘 要】目的:探討風險管理在新生兒PICC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130例新生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65例,分別實施常規(guī)護理管理和風險管理,比較應用效果。結果:觀察組風險事件發(fā)生率為4.6%,對照組風險事件發(fā)生率15.4%,觀察組要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風險管理應用在新生兒PICC護理中,可以減少風險事件的發(fā)生。
【關鍵詞】風險管理;新生兒;PICC護理;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risk management in neonatal PICC nursing. Selection methods: from July 2016 - June 2018 treated 130 cases of newborn childr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s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65 cases in each group, routine nursing management and risk management respectively, compa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risk events was 4.6%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15.4%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cidence of risk ev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risk management in neonatal PICC nursing can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risk events.
Keywords Risk management; The newborn; PICC nursing; The effect
【中圖分類號】R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10-03--01
新生兒PICC護理中,對護理要求非常高,在護理工作的實施過程中,對于安全方面的保證尤為重要。風險管理融入了風險意識,在護理管理的過程中,能夠有效提升護理管理工作的安全性,保證新生患兒的安全[1]。本研究將我院2016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130例新生患兒納入樣本中,實施風險管理并對應用的效果進行分析。現(xiàn)將情況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7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新生PICC患兒進行研究,隨機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均為相同的65例。對照組:男35例,女30例;平均年齡(5.23±1.24)d。觀察組:男34例,女31例;平均年齡(5.45±1.17)d。兩組患兒在上述各項基本資料的比較中,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是并不顯著,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符合臨床醫(yī)學對比研究的要求,具有研究的意義。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管理,主要涉及到病情監(jiān)測、生活護理等方面的內容。觀察組采用風險管理,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fā):(1)評估護理風險:根據(jù)患兒的實際情況,結合以往的護理經驗,對潛在的風險進行評估,充分掌握潛在的護理風險,以便做好積極的應對。(2)制定護理護理方案:根據(jù)掌握的潛在的護理風險,制定出風險管理方案,嚴格的按照風險管理方案開展護理工作。(3)風險管理措施:①轉變護理人員的PICC護理觀念,樹立風險意識,將風險意識落實到護理管理工作中。②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培訓,提升護理人員的理論水平和護理技能,以便更好地應對風險管理。③在實踐的過程中,進行持續(xù)質量改進,不斷優(yōu)化風險管理工作。④加強對PICC護理質量的監(jiān)督,定期對護理人員的風險管理工作進行檢查和考核,提高風險管理的實施質量。⑤重視對環(huán)境的改善,一方面要營造無菌的環(huán)境,定期對病房進行消毒和殺菌,另一方面護理人員要嚴格按照要求無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風險事件的發(fā)生情況,把包括導管堵塞、體液外滲、感染等,計算風險事件的發(fā)生率,并進行比較分析。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研究獲取到的數(shù)據(jù)采用SPSS23.0軟件包加以處理,以P值得大小作為組間數(shù)據(jù)是否存在差異的標準,若P值在0.05以下則表示存在顯著差異且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照組總共10例發(fā)生風險事件,風險事件的發(fā)生率為15.4%,其中堵塞4例,體液外滲2例,感染3例,其它1例;觀察組總共發(fā)生3例風險事件,風險事件的發(fā)生率為4.6%,其中堵塞1例,體液外滲1例,感染1例,其它0例。兩組風險事件發(fā)生率比較,觀察組要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
3 討論
新生兒PICC護理工作中,常會因為主客觀因素的存在,客觀因素如細菌污染,主觀因素護理人員的能力,導致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影響了患兒的健康恢復,甚至威脅到患兒的生命安全,因而必須要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解決[2]。
風險管理的重點在于“風險”,在護理管理的過程中,融入風險預防的理念,用于預防風險事件的發(fā)生。在實際的護理管理工作中,要注重進行風險評估,掌握好潛在的風險因素,進而制定出風險管理方案,涉及到護理人員的培訓、持續(xù)質量改進、風險管理監(jiān)督以及環(huán)境風險管理等內容,從各方面著手,考慮到各方面因素,保證患兒的治療安全[3]。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在風險事件的發(fā)生率方面要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充分說明了風險管理在減少風險事件中的作用,要比常規(guī)護理管理效果更好。
綜上所述,風險管理應用在新生兒PICC護理中,有利于降低風險事件的發(fā)生率,保證新生患兒的安全,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李芳.風險管理方法在新生兒PICC護理中的運用[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5,15(20):107-108.
宋祥芳.精細化管理護理方法在早產兒PICC置管維護中的應用研究[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5,19(24):233-234.
徐慧琳.安全管理路徑在兒科PICC臨床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7,14(A02):327-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