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錫川 王靜
【摘 要】:目的 對比DR與CT在診斷肺動脈栓塞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期間收治的74例疑似肺動脈栓塞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分別予以DR檢查、CT檢查,以手術(shù)病理檢查為基礎(chǔ),對比不同檢查方法的診斷準確率、敏感性和特異性。結(jié)果 74例疑似肺動脈栓塞患者經(jīng)過手術(shù)病理診斷,確診肺動脈栓塞患者共52例,占比例為70.27%,CT檢查診斷的準確率為92.31%高于DR檢查診斷的準確率為76.92%,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4.727,P<0.05),手術(shù)病理檢查作為金標準,CT檢查診斷的敏感性、特異性分別為86.54%、86.36%,DR檢查診斷的敏感性、特異性分別為59.62%、59.09%,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CT在診斷肺動脈栓塞的診斷的準確率、敏感性、特異性均高于DR診斷,具有廣泛的推廣價值。
【關(guān)鍵詞】:DR;CT;肺動脈栓塞
【中圖分類號】R32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10-03--01
肺動脈栓塞是指栓子(包括內(nèi)源性或外源性)將肺動脈堵塞引起肺循環(huán)障礙的綜合征[1]。肺動脈栓塞臨床無典型的癥狀,導致誤診率較高,因此,予以肺栓塞患者早期的診斷對患者良好預后具有關(guān)鍵作用。準確對肺栓塞診斷,并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可以顯著的降低患者的死亡率[2]。目前,影像學檢查是肺栓塞的首選診斷方法。為對比分析DR與CT在診斷肺動脈栓塞的臨床應用價值,本次研究對74例疑似肺動脈栓塞患者觀察,現(xiàn)將檢查結(jié)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期間收治的74例疑似肺動脈栓塞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35例,年齡范圍24-76歲,平均年齡(49.9±6.4)歲,所有患者均知曉研究,同意參加,醫(yī)學倫理會批準。
1.2 檢查方法
CT檢查方法:應用CT儀對患者進行檢查,患者取仰臥位,掃描范圍:隔面至肺尖,掃描參數(shù)設(shè)置:電壓:120kv,電流260mA,層距1.5,層厚2.5mm,重建層厚1.5mm,掃描方式如下:采取雙期對肺動脈期進行掃描,經(jīng)肘正中靜脈用高壓注射器注入非離子型碘對比劑,劑量約100ml,濃度月300mg/ml。流速約4.0ml/s,掃描延遲時間10-12s,主動脈期掃描延遲時間約40s,最短掃描時間0.8s/周,胸部掃描時間(一次)在5-8s內(nèi)完成。
DR檢查方法:應用普通放射投照對患者進行DR檢查,指導患者取左側(cè)位、右位等體位,用胸部高于120-150kv進行投照,保證可以清晰觀察患者肺部紋理、心臟等,并對觀察結(jié)果詳細記錄。
1.3 觀察指標
觀察不同檢查方法診斷的準確率、敏感性、特異性,對比在診斷肺動脈栓塞的診斷中DR與CT的臨床應用價值。用字母A表示真陽性人數(shù),用字母B表示假陽性人數(shù),用字母C表示假陰性人數(shù),用字母D表示真陰性人數(shù),用字母n表示總例數(shù),準確率=(A+D)/n ×100%;靈敏度=A/(A+C)×100%;特異度=D/(D+B)×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準確率、敏感性、特異性指標進行分析,用(%)表示研究指標,X2檢驗,數(shù)據(jù)對比有差異用P<0.05表示。
2 結(jié)果
2.1 病理診斷結(jié)果
74例疑似肺動脈栓塞患者經(jīng)過手術(shù)病理診斷,確診肺動脈栓塞患者共52例,占比例為70.27%。
2.2 不同檢查方法診斷準確率
CT檢查診斷的準確率為92.31%(48/52),DR檢查診斷的準確率為76.92%(40/52),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4.727,P=0.030<0.05)。
2.3 不同檢查方法診斷的敏感性、特異性
手術(shù)病理檢查作為金標準,CT檢查診斷的敏感性、特異性分別為86.54%、86.36%,DR檢查診斷的敏感性、特異性分別為59.62%、59.09%,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細見下表。
3 討論
肺動脈栓塞是臨床常見的疾病,主要由人外周靜脈血栓形成導致,易誘發(fā)供血不足、肺組織壞死等多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3]。相關(guān)研究報道,在肺動脈栓塞過程,易引起局部缺血,進而導致缺血性壞死的發(fā)生[4]。予以肺動脈栓塞患者造成的影像學診斷,可以及時對患者進行確診,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促進患者病情的改善。
DR檢查是指直接數(shù)字化X線攝影,主要采取數(shù)字技術(shù),具有動態(tài)范圍廣、環(huán)境適應性強等特點,但是其準確率欠佳。CT是常用的影像學診斷方法之一,具有掃描速度快、可以清晰顯示病變部位,定位準確,診斷率高的特點。在CT成像中,對于肺動脈栓塞部位或者病變部位周圍發(fā)生新鮮病變時,周圍病變會出現(xiàn)均勻的陰影密度,且灶邊界陰
影清晰可見。相關(guān)研究報道顯示,在臨床肺動脈栓塞診斷中,應用CT診斷的準確率遠遠高于DR診斷準確率,應用價值高[5]。對本次研究結(jié)果分析,應用CT檢查診斷肺動脈栓塞的準確率、敏感性、特異性均高于DR檢查,該結(jié)果說明在臨床肺動脈栓塞的診斷中,應用CT診斷的效果要顯著優(yōu)于DR檢查,因此,在臨床中可以廣泛的應用。
綜上所述,在臨床肺動脈栓塞診斷中,應用CT檢查的準確結(jié)果遠遠比DR檢查有優(yōu)勢,因此,CT檢查用于早期肺動脈栓塞的診斷中,對肺動脈的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季云海, 王紹波, 何宏,等. 急性肺動脈栓塞的CT平掃征象分析[J]. 云南醫(yī)藥, 2016,10(2):162-166.
于海洋. DR與CT在診斷肺動脈栓塞的臨床應用價值對比[J].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 2018,12(31):182-183.
侯居魁. 256層螺旋CT肺動脈造影對肺動脈栓塞的診斷價值[J]. 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6, 11(16):34-35.
孟濤. CT肺動脈造影與MR診斷肺動脈栓塞的臨床價值分析[J]. 中外醫(yī)療, 2017,13(1):181-182.
白山·軍斯汗, 瑪依拉·夏侃, 王云玲. DR與CT在診斷肺動脈栓塞的臨床應用價值對比[J]. 影像研究與醫(yī)學應用, 2017, 1(7):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