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征和
最近,一位身居美國紐約的華裔女孩的一條推特文火了,一下獲得了12萬條評論,38萬個點贊,看哭了無數(shù)海外華裔……
女孩的推特敘述了自己在美國成長的幾個有代表性的階段。
8歲那年,女孩班上的同學點了中餐外賣,而送外賣的人正好是她爸爸??吹桨职謥韺W校,她非常開心,因為爸爸是她的英雄。令她意想不到的是,同學們對她爸爸是一臉的不屑,他們嘲笑她爸爸的模樣,還笑著、鬧著模仿她爸爸的口音。那一刻,女孩說她再也不想做中國人了。
9歲那年,女孩參加了芭蕾舞夏令營。有人神秘兮兮地告訴她,另外一個女孩很討厭她,原因是她的眼睛形狀很奇怪。女孩覺得很受傷,但一時又找不到合適的語言反駁對方。這時的女孩恨極了自己那張充滿亞洲特色的臉,心底涌起一個念頭:再也不想做中國人了。
16歲那年,在萬圣節(jié)派對上,兩個同學裝扮成亞洲游客,故意把眼睛拉成瞇瞇眼,把相機掛在脖子上,擺出剪刀手,這讓女孩覺得很不舒服。但是,當老師問她這兩個同學是否很失禮時,女孩違心地說了“不”。她真的不想讓別人覺得她太緊張、太保守,于是她也違心地加入到哄笑的隊伍。其實,那時她的心里在翻騰:再也不想做中國人了。
女孩17歲了,她走進了大學,迎面而遇一群華裔同學。又是一個意想不到,這些同樣有著華裔身份的同學卻有著一種她從未認識過的驕傲。其中的一位同學問女孩為什么不說中文,為什么她最喜歡的食物是烤奶酪而不是小籠包。女孩吞吞吐吐,哼哼著說,她的家庭并不是這樣生活的。她明白自己說謊了,是她主動拒絕了自己的文化,從很久以前開始,她拒絕說中文,她說媽媽做的中餐“很惡心”。但在大學稍有時日,深受一群華裔同學的感染,女孩便開始重新追溯那些她曾經(jīng)很厭惡的東西。那一次,也是她有生以來第一次想做一個中國人。
女孩20歲了,在大學里,她用了三年時間重新找回了自己,她把自己的中文姓氏“任”大大地文在了自己的身上,這個字從此將永遠和她在一起。女孩再也不像許多年前一樣,因為別人的歧視而感到不適——她愛上了自己,一個中國人。
25歲,女孩看了一部全華裔陣容的電影《摘金奇緣》(又名《瘋狂的亞洲富人》)后,哭得梨花帶雨,芙蓉垂面:原來每一個亞洲人都是那么美。她開心極了,自己是個中國人!
女孩名叫金伯莉·任,有著一張典型亞洲人的臉,從小在美國長大,現(xiàn)在是美國《赫芬頓郵報》亞洲版的編輯。2018年8月,金伯莉在看過最新上映并在美國大火的《摘金奇緣》后,內(nèi)心大受觸動,手敲鍵盤不止,在推特上分享了她作為在美國生活的華裔,從小到大的心路歷程,引發(fā)了眾多華裔的共鳴。他們在金伯莉的故事里,看到了曾經(jīng)或者現(xiàn)在的自己,并發(fā)出感慨:“相同的劇本,不同的人物?!庇腥藢λf:“我讀中學的時候,在午餐時間和另外一個華裔同學用中文聊天,一大群女孩突然來到我們的桌子前騷擾我們,就因為我們在說中文。我人生中從未有過那么尷尬的時候。”甚至有很多生活在美國的其他國家的網(wǎng)友也對她說:“我有一半的印度血統(tǒng)。我記得7歲時,我的朋友告訴我,她不能和我一起玩了,因為我是印度人?!薄?我記得在學校里被欺負的事:因為我?guī)Я烁鐐惐葋喪澄镒鳛槲绮?,就被同學們嘲笑味道太奇怪。我只好把午餐扔到垃圾桶里,因為我不想被其他同學嘲笑。那天,我餓了一天的肚子。”
一段時間內(nèi),金伯莉的推特評論區(qū),就像是一個受種族歧視者的心碎故事匯集地。但很快,更多的人還是從金伯莉分享的經(jīng)歷中得到了鼓舞,讓他們能夠坦然面對歧視者的眼光,勇敢面對,為自己尋根,做真正的自己?!爸x謝你金伯莉。我有和你相同的經(jīng)歷,我是墨西哥裔。在還沒有太遲之前,我正在努力尋找我的根基所在?!苯鸩蚋吲d而自信地回復:“我曾經(jīng)抗拒說中文,不想承認自己是中國人,但是現(xiàn)在,我為自己是中國人而驕傲?!?/p>
金伯莉走出了種族歧視的陰影,更鼓舞了一批人邁進了陽光地帶。如今的金伯莉顯得更加明媚,她充滿自信地說,我們也許無法阻止歧視的目光,但我們完全可以做到不歧視自己,認同自己,認同自己的根。這個世界,正是因為人種不同,膚色多樣,語言豐富,方顯得更加絢麗多彩;世界是多元的,少一點歧視,就會呈現(xiàn)出它本來應該有的美麗與和諧;世界是一個百花園,每一種色彩都是上帝珍愛的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