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月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洗腳,多是以清潔為主,草草了事,但養(yǎng)生學家提醒,科學的足浴方式,不僅是要把腳洗干凈,還要能起到保健養(yǎng)生的作用。因為人體腳上遍布很多穴位,如果通過熱水薰蒸、浸泡、洗浴等方式給雙腳的反射區(qū)良性刺激,不僅能促進身體的氣血通暢,保證人體新陳代謝功能的正常運轉(zhuǎn),增強機體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還能保持足溫,防止寒從腳底入侵。以下幾種足浴方法,長期堅持,對健康很有益處。
熱水薰蒸法將滾燙的熱水倒入桶或盆內(nèi),桶或盆的高度最好在30厘米左右,以便熱氣得到長久的蒸發(fā)。再找一個結(jié)實的木架,放在桶或盆內(nèi)略高于水面處,用于放置雙腳,然后讓雙腳及小腿被熱氣蒸熏20~30分鐘。為使熱氣不至于很快散盡,可用一個大的塑料膜蓋住桶或盆口,中間開兩個口,雙腳從袋口插入。待盆內(nèi)水溫下降后,拿出木架,將雙腳浸泡在水中搓洗,直至水溫漸涼為止。為了更好地刺激穴位,可邊蒸洗邊用手對雙腳進行擦揉,也可用雙腳相互搓壓。
熱水浸泡法在泡腳桶中倒入熱水,水溫一般維持在40~50℃。為保持水溫,可隨時加入熱水(注意避免燙傷),水量應超過踝關節(jié),時間以20~30分鐘為宜。在泡腳的同時,用手緩慢、連貫、輕柔地按摩雙腳,先按摩腳背,后按摩腳心,直至發(fā)熱為止。這樣,能使局部血管擴張、末梢神經(jīng)興奮、血液循環(huán)加快、新陳代謝增強,如能長期堅持,不僅有保健作用,還能對神經(jīng)衰弱引起的頭暈、失眠、多夢等癥狀有較好的療效。
食輔泡腳在家里足浴時,也可加入一些簡單的輔料,如鹽、姜、醋等。在熱水中加入鹽浸足,可緩解感冒癥狀,加快痊愈,用量為每1 000克水加15克鹽;姜有散熱、止痛、溫胃、殺菌等作用,適用于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高血壓患者,用量為每1 000克水加生姜50克,也可將生姜切沫煮水取汁泡腳,效果更好;醋有殺菌、軟化血管的作用,還能降血脂,骨質(zhì)增生、高血壓和高脂血癥患者可以選用,用量為每1 000克水中加入30克醋。
中藥泡腳將中藥加入足浴水中,是許多經(jīng)營性足浴場所常用的方式。自己在家用中藥泡腳,要在中醫(yī)的建議下配置適合自己體質(zhì)和病情的中藥材。最為常見的是艾草泡腳,具體方法是:準備鮮艾葉50克(干艾葉只需30克),倒入1 500毫升水煮開,撈去艾葉,將艾葉水倒入洗腳盆中,待水溫降至45℃時泡入雙腳,水冷后再加入熱的艾葉水,反復浸泡至全身微微出汗為止。泡腳時間控制在半小時以內(nèi)。艾葉泡腳有驅(qū)寒祛濕、鎮(zhèn)咳祛痰、緩解感冒、抗過敏、降肝火的作用,但陰虛血熱者不宜經(jīng)常泡腳,容易使虛火和寒火下引,導致上身供血不足,造成頭痛、情緒暴躁等情況,建議一周用艾葉泡一次腳即可。
需要提醒的是,在足浴前,最好事先了解一些足部反射區(qū)位置的知識,以便根據(jù)穴位進行針對性的按摩刺激。足浴應在飯后1小時進行,足浴后半小時喝300~500毫升溫開水。糖尿病患者、心腦血管病患者以及有凍瘡、腳氣的患者要慎用足浴方法。如果在蒸熏雙腳過程中出現(xiàn)頭暈等不適癥狀,應提前結(jié)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