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芬
幼小銜接是指幼兒園與小學兩個教育階段平穩(wěn)過渡的教育過程,也是幼兒在其發(fā)展過程中所面臨的一個重大的轉折期,如果處理得不好,會對幼兒日后的發(fā)展帶來不利的影響。所以,幼小銜接的重要性不可忽視。
一、拒絕誤區(qū),培養(yǎng)習慣
剛上一年級的孩子之間就存在明顯差距。有些孩子的學習習慣特別差,上課坐不住, 不會聽講;有些孩子沒有時間觀念,致使學習不講效率,而有的孩子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口頭表達能力強;有的孩子自立自強,做任何事情都忙而不亂……這便是“先前栽樹,居后乘涼”的最佳體現(xiàn),幼兒園階段是培養(yǎng)孩子各種習慣的最佳時期。
如果錯過了這一時期,另外一種錯誤的觀念撲面而來:孩子現(xiàn)在還小,到年齡便開竅了。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是學習習慣。如果家長不去花力氣培養(yǎng)孩子的習慣,那壞習慣會伴隨孩子的一生,而這個壞習慣也不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而消失。舉個簡單的例子,作為成年人想想看自己身上是不是也有很多不好的習慣,我們這些不好的習慣改變了嗎?那對于孩子來說,想改變一個習慣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如果從來沒有想過怎樣去改變,只是被動地期望孩子突然有一天幡然醒悟,一下子能脫胎換骨,這樣渺茫的希望可能會一直伴隨孩子, 長大以后身上的毛病依然存在。
在幼小銜接這條分水嶺,作為父母,務必要想明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是一個只會學習、一昧追求分數(shù)名次的人,還是一個健康快樂、品德高尚、綜合能力強的人……每個家長都會有自己的答案。想清楚這些問題,再用從容淡定的心態(tài)來輻射孩子。
二、拒絕包辦,德育為先
從幼兒園進入小學,孩子般會面臨五大變化。1、學習內容:從具體生活走向抽象內容;2、師生關系:從側重保教走向側重教育;3、學習方式:從游戲為主的活動走向以符號為媒介的學習;4、生活作息:從時間寬松走向相對緊湊;5、社會期待:從基本沒有壓力的“小朋友”走向承載了家庭更多期望的“小學生”。這五大變化個個極具挑戰(zhàn)性,而很多家長會認為第三項變化,即從游戲變學習是最重要的。實則不然,在這五大變化中,每一項都是必不可少的關鍵。很多家長事無巨細都喜歡包辦,生怕孩子做不好。其實,孩子在動手的過程中,很多能力都會得到鍛煉,比如孩子在做一件比較難的事情時,他們會想辦法,做各種嘗試,這個過程就是孩子獨立思考的過程。我們經常會抱怨孩子沒有主見,可是很多時候我們都沒有給孩子機會。孩子在獨立完成一件事的時候,內心的那種成功的喜悅無以言表,這會讓孩子更有信心,更樂于去接受挑戰(zhàn)。自理能力強的孩子,一上學生活就井井有條,就會很自信。自理能力差的孩子一天到晚丟三落四,生活也是各種忙亂,總會出各種亂子。對于剛入學的孩子來說,這無疑是災難,每天都會過得提心吊膽,生怕挨批評,怕被人嘲笑,家長可以想象一下孩子的心理壓力有多大。長此以往,孩子的自信心就受到了打擊,對上學、 對學習都會失去信心。家長包辦太多還會給孩子一種錯覺,他們是給家長學習的,我想孩子一旦有這種思想,那在學習的路上就會比較艱難。
在完成破繭成蝶的過程中,德育是重中之重。它是幼小銜接教育永遠繞不開的話題,這一段時間里,有效的德育是具有滲透性的。朱小曼教授談及德育,她認為德育是“鹽”,人不吃鹽不行,但也不能單獨吃鹽,而必須將鹽溶解在各種食物當中吸收;我們在吸收鹽的時候,是看不見鹽本身的,因為鹽已經融入到各種食物之中,很自然地進入了人的體內。德育正如鹽一樣,它是無痕的,卻是有心的,廚師做菜用鹽絕對是用心的,否則菜就毀了。德育的有效是有心與無痕的完美結合。幼小德育應該滲透到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該局限于一定的時空。因為只有滲透到學生生活的其他方面,才會更深刻。為了讓學生懂得感恩,語文書品德書上都有要求學生在其父母親生日的那天幫父母親做點什么的實踐活動,不管做什么、怎么做,哪怕打掃衛(wèi)生、做一頓飯,哪怕炒一個菜或幫父母親洗一次腳,但絕對不能漠視。當然,生活教育滲透德育不一定是教師布置的具體任務,更可以是幼兒自發(fā)地從身邊小事做起。
三、拒絕攻略,重在陪伴
幼小銜接的這一階段不僅考檢著孩子的適應能力,對家長和老師來說,它更是一場無形的備戰(zhàn)。在幼小銜接這條路上,家長老師不是權威,而是行者。家長需要轉變觀念,不斷學習育兒經驗;老師需要付出耐心,不斷內化孩子的品性。教育是長線工程,人的培養(yǎng)并不是一場靠搶跑就能領先的比賽。不同年齡有不同的心理特征,不同的心理特征適合不同的學習方式,家長應努力做小學零起點教育的支持者和監(jiān)督者,不要做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鼓動者和脅迫者。我們不必亦步亦趨于某些教育攻略,更應關注自已孩子的點滴變化,陪伴他們健康成長。
“孩子經過幼兒園學習,已具備了相應的生理、心理發(fā)展水平,上小學是童年生活的自然延伸,不是一場‘翻山越嶺。”其實,幼小銜接中家長更應注意孩子的作息和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而非教授課程和學習內容本身。生活就是學校,家庭就是課堂。利用家庭這個課堂,不但完全可以實現(xiàn)幼小銜接,而且有利于親子關系的形成。教育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這個過程雖然艱辛,但值得所有人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