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波
摘要:德育,簡單來說就是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中學生正處于三觀初成的階段,需要有人引導他們形成一個正確的道德觀念。班主任作為一個班級的管理者,同時也是與學生日常接觸最多的人之一,如何正確引導教育學生,值得每個班主任深思。
關鍵詞:中學生;德育;途徑
中學生正處于青春發(fā)育期,生理逐漸成熟,心理正處于青春叛逆期,逆反心理嚴重。而當前的社會是一個信息高度發(fā)達的社會,人們可以通過各種渠道接受各種各樣的信息,尚未成長的他們對于目不暇接的各種信息尚無法明確判斷[1]。因此,對于初中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尤為重要。班級作為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具體環(huán)境,對學生道德觀念的形成相對于其他環(huán)境有著不可替代的影響。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管理者,首要任務就是要注重學生思想道德的教育。本文將主要討論班主任在日常教學生活中對學生進行德育的作用以及途徑。
一、實施德育的作用
(一)有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
一個人道德的好壞源于對道德的認知,班主任在日常班級管理中要加強學生對于道德的認知。首先,在班級建設管理過程中要適度“放權”,給予學生一定程度的自主發(fā)揮空間,把班級當做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實驗室[2]。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其次要仔細觀察每一個學生身上的特點,利用班級活動,充分發(fā)揮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中學階段,學生身上的表現(xiàn)欲往往比較強烈,比如,有的學生想擔當班干部,有的想展示自己的音樂或者繪畫才能,有的善于表達,期望被聆聽等。這些合理的要求老師就應滿足,摒棄學習好的學生當班干部的觀念,讓學生發(fā)表就職演講,競爭上崗;辦個班級音樂會或畫展,一方面滿足學生的需要,一方面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舉辦辯論賽,讓大家都可以暢所欲言。這樣既可以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又可以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
(二)有利于學生道德信念的形成
中學生尚未成年,三觀初成,因此具有極大的可塑性,班主任在日常班級管理給予學生潛移默化的引導,可以極大促進學生內(nèi)心道德信念的形成。比如組織學生學習革命先烈、中外名家事跡,給自己樹立榜樣,通過榜樣的力量激勵學生健康成長。通過這些活動,豐富學生的道德情感,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二、實施德育的途徑
(一)班主任要加強學習,提升德育工作的素養(yǎng)
目前大部分學校尚沒有專職的德育教師,班主任不僅要承擔教學任務,也要擔負學生的德育工作。因此,客觀上就對班主任有了更高的要求,班主任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更要關注學生的德育工作,不能秉持傳統(tǒng)觀念,認為學生學習成績優(yōu)秀就可以。我們的教育目標是要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學生,因此,班主任首先要更新觀念,其次要加強德育工作能力的提升。因為班主任日常的行為處事,會對學生有一種潛移默化的引導,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會成為學生的榜樣,因此,作為班主任也要加強自己的道德建設,要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
(二)多多鼓勵學生,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
中學生正是表現(xiàn)欲強烈的年紀,老師給予的鼓勵會給他們樹立極大的信心,同樣,來自于老師的否定,也會讓他們喪失信心。班主任在日常班級管理中要注重給學生傳遞積極正面的能量,要尊重他們的人格,注重以人為本。不要偏袒成績好的學生,也不要苛責成績差的孩子,公平的對待每一位學生。對于他們優(yōu)秀的方面要及時給予肯定表揚,不對的地方也不要太過極端,要用積極正面的方法引導他們認識自己的不足或者錯誤,并幫助他們改正。充分發(fā)掘每一個學生的潛力,促使他們形成一個獨立健全的人格。例如,本班有一位來自離異家庭的男生,沉默寡言,不愿與其他同學交流,一次偶然間班主任發(fā)現(xiàn)他唱歌方面很有天賦,便一直鼓勵,先在班級活動中表演,后來鼓勵他參加校級活動,慢慢的,孩子也變的活潑開朗,與班級其他同學打成一片。
(三)舉辦各項活動,促進德育工作的開展
國家重視教育的最直接表現(xiàn)就是學校各項硬件設施的完善,現(xiàn)在大部分學校都引入了多媒體教學設備,這樣更大程度上豐富了學生的活動內(nèi)容。除了傳統(tǒng)的運動會、文藝晚會、辯論會等,還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觀看影視、圖片,欣賞音樂等,可以更大化的拓展學生的認知范圍,引發(fā)學生獨立思考,更可以引導他們相互討論交流,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例如,可以組織學生觀看《變形記》之類的節(jié)目,一方面讓學生了解貧困地區(qū)的孩子現(xiàn)狀,一方面就其中有爭議的部分引導學生進行辯論,培養(yǎng)學生明辨是非的觀念和艱苦奮斗的品質,教育學生常懷感恩之心。
(四)深入了解學生,加強學生心理輔導
現(xiàn)在大部分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家庭的寵溺,讓他們大多比較任性且心理脆弱,性格中缺乏責任感。而信息的高度發(fā)達,也讓他們可以隨意獲取大量的信息與知識,因此,無論思想上還是行為都極具個性化。作為班主任,要摒棄傳統(tǒng)觀念里老師高高在上的作風,平等的和孩子們交流,深入了解孩子們的想法和特點,關注孩子們的心理健康[3]。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與孩子們交流,運用適當?shù)姆椒ㄟM行疏導。讓老師對學生的關心不僅僅停留在學習方面,也要關注孩子們的生活和心理健康。讓孩子們保持積極樂觀的生活和學習態(tài)度。
(五)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積極引導學生家長參與學生的德育工作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作為與孩子接觸最多的人,對于孩子的影響不言而喻。作為班主任,要積極與學生家長溝通,關注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班主任在與學生家長溝通的過程中要強調學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充分引起家長的重視,而不是傳統(tǒng)的“只要成績好,一好頂三好”。要建議家長在平時的生活中注重自己的言行,以言傳身教的方式正確引導孩子,做到在校老師教,在家父母教,讓孩子在父母老師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可以借助家訪、學校家長參觀日等活動,讓老師和家長充分了解學生情況,形成家長老師齊抓共管的局面,讓孩子更健康的成長。
三、結語
中學階段是學生成長中最為重要的階段,學生在此期間會初步形成自己的三觀和基本的道德觀念,作為中學班主任一定要積極重視學生的德育工作,抓住這段關鍵時期,把德育工作貫穿于學生的整個中學階段。把握每一個機會,利用各種方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觀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