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國清 王梅
摘要:班主任的管理對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小學階段的學生心智還未成熟,思想較為單純,生性好動,這給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和挑戰(zhàn),需要教師能夠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更好的成長。
關(guān)鍵詞:以人為本;班主任;管理;措施
小學階段是學生的起步階段,班主任需要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盡心盡力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在日常的工作中要仔細的觀察每一位學生的情況,對待學生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愛心,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guān)系,采用新穎的教育方式,尊重每一位學生,促使學生能夠?qū)崿F(xiàn)全面發(fā)展。
一、小學班主任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忽視學生的主體位置
在小學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仍舊保留著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未能認識到如今學生才占有課堂的主體地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無法滿足新課程改革的標準和要求,不符合素質(zhì)教育的教育理念,制約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1]。針對這一問題,班主任需要足夠的重視,注重學生主人翁意識的提高和培養(yǎng),讓全班學生都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班級管理中,并且能夠在學習中逐漸成為學習的主人,掌握主動權(quán)。
(二)管理模式陳舊、單一
目前,仍舊有很多小學班主任采取的是傳統(tǒng)的管理方法,按照學習成績把學生分為三六九等,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才能夠擔任班級干部,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沒有發(fā)揮其才能的地方,甚至還會被教師嘲諷,這非常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造成學生無法健康成長,嚴重降低了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熱情和積極性。在目前信息化、現(xiàn)代化的社會中,教師需要采用更加先進、新穎的管理方法。
(三)忽視學生個性化培養(yǎng)
根據(jù)我國小學的教育情況來看,很多班主任未能全面了解并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仍舊采用的都是一些填鴨式或灌輸式的教育方法,只注重教學內(nèi)容的講解,忽視了學生個性化的培養(yǎng),加上教師評價方式不夠科學、合理,久而久之就造成學生出現(xiàn)厭倦心理,最終可能會出現(xiàn)逃學、逃課的情況。
二、以人文本理念在小學班主任管理中的應用措施
(一)營造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
班主任要經(jīng)常與學生進行交流,讓學生可以向班主任講述其真實想法,能夠跟班主任成為朋友。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班主任需要認識到,每一位學生都相當于是一顆小樹苗,只有細心的呵護,關(guān)心學生,才能夠保證學生能夠健康茁壯的成長[2]。因此,教師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愛心,能夠面面俱到,以平易近人的態(tài)度與學生相處;其次,小學階段的學生天性愛玩,但也會有一些學生因為家庭或其他方面的影響,逐漸形成一種自卑、沉默、不愛交流的性格,針對這種性格的學生,班主任需要格外關(guān)注,讓自己成為學生能夠信賴的“第二家長”,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將教室打造成學生的“第二家庭”。
(二)實行全民化管理
以人為本的理念就是需要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要具有民主性,努力做到全民參與的管理模式,讓全班學生都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主要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首先,班主任需要建立健全班級選舉制度,考核體系中不僅要參考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還要考慮學生的責任意識、行為表現(xiàn)等,可以在全班進行問卷調(diào)查,讓學生為班級干部進行評選和打分,讓學生自己評選出合適的班級干部;其次,在確定好班委后,就需要建立一個監(jiān)察小組。監(jiān)察小組內(nèi)的成員不能包括班委,需要從不是班委的學生中評選出來,監(jiān)察小組負責監(jiān)督班委的日常工作,保證班級管理體系的合理性和健全化;最后,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雖然學生的年紀尚小,但是應具備了處理問題的能力,教師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機會去解決問題。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班級活動中列舉出最近出現(xiàn)的問題,制定合理的解決對策,并將其落實到班級事務(wù)中,無論是班干部,還是其他學生,都能夠有事可做,盡可能減少閑散職位。同時,班主任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制定管理模式,逐漸提高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建立健全評價體系
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就需要足夠尊重學生的個性,了解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無論是學生的性格、行為習慣,還是學生的學習特征。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評價體系是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在進行評價時,教師需要明確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保證學生健康成長為目的,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管理班級的過程中培養(yǎng)自信心[3]。首先,班主任需要定期開展班會,班會的主題主要是圍繞著如何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讓學生學會與他人交流與溝通,能夠跟班主任和同學表達出自己真實的想法,保證每位學生都能夠健康、快速的成長;其次,班主任要讓學生成為班會、教育活動的組織者,讓學生自己參與到管理工作中,利用學生的實踐能力來貫徹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
(四)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
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都擁有其特有的性格和特點。小學階段的學生心智還未成熟,認知能力較差,但是成長的空間足夠大,在成長過程中出現(xiàn)的差異也較大。學生的心思比較直白、簡單,常會出現(xiàn)偏科的情況。此時,班主任就需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其他任課教師進行交流,在上課期間細心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分析造成學生偏科的主要原因。有些學生比較調(diào)皮,班主任不能一味地去指責,而是分析學生出現(xiàn)此類情況的原因,加強與家長的聯(lián)系與溝通,制定切實可行的解決措施。教師也要多多鼓勵和肯定學生,提高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愛上學習、樂于學習。
(五)選擇現(xiàn)代化的教育方式
如今,我國已經(jīng)進入信息化、現(xiàn)代化的社會,要想保證班級管理能夠始終貫徹以人文本的理念,就需要班主任選擇、創(chuàng)新班級管理的方法,促使班級管理也能夠緊隨時代發(fā)展的腳步,實現(xiàn)班級管理的信息化、現(xiàn)代化。首先,班主任需要學習先進的班級管理理念和制度,借鑒多樣化的管理方式,根據(jù)實際情況引用合理的管理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和進步;其次,班主任要關(guān)注時代的發(fā)展和變化,將新的理念和措施應用到班級管理中,促使班級管理工作能夠與時俱進。
三、結(jié)束語
總而言之,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對于學生的成長而言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班主任需要全面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采用開明化的管理方式,建立健全評價體系,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差異,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的教育方式,將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應用到班級管理工作中。
參考文獻:
[1]譚延慶.以人為本理念在小學班主任管理中的應用[J/OL].學周刊,2018(31):152-153[2018-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