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詩的國度,尤其《詩經(jīng)》更讓我癡情?!对娊?jīng)》風(fēng)、雅、頌三部分,其中有不少描寫美人的詩篇,如《衛(wèi)風(fēng)·碩人》里的“手如柔夷,膚如凝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陳風(fēng)·東門之池》里的“彼美淑姬,可以晤歌”,《陳風(fēng)·月出》里的“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等。
細(xì)品這些美人,各有千秋?!吨苣稀りP(guān)雎》里的“窈窕淑女”心靈美好,儀容嫻靜,品行純潔善良;《邶風(fēng)·靜女》里的“靜女”嫻靜美好;《鄭風(fēng)·有女同車》里的女子如花朵般鮮艷嬌美,儀態(tài)大方,品德出眾;《鄭風(fēng)·野有蔓草》里的美人眉清目秀,猶如帶著露珠的蔓草一樣可愛動人;《召男·野有死麕》里的女子如玉一樣純潔溫和。總的來說,這些女子不僅外表美麗,而且品行端正、高潔,儀容嫻靜,具有中國傳統(tǒng)的文雅、含蓄、溫婉之美。
另外,有些美人還難以接近,如《周南·關(guān)雎》里的“窈窕淑女”令人寤寐思服;《秦風(fēng)·蒹葭》里的“所謂伊人”被苦苦地追尋而終不可得。
作為中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離騷》也運(yùn)用了大量美人香草的比喻,以此代表美好的政治理想和高尚的人品,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yuǎn)影響。
當(dāng)時(shí)的楚國,君主昏庸,政治黑暗,屈原遭受排擠,只能通過香草美人來表達(dá)自己美好的追求。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釋為兩種,一是比喻君王的,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二是自喻的,如“眾女嫉余之娥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香草作為裝飾,支持并豐富了美人的意象。詩人種植了大片的香草,“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其目的是“冀枝葉之峻茂兮,愿竢時(shí)乎吾將刈”。詩人愛香草成癖,“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攬木根以結(jié)芷兮,貫薜荔之落蕊”,“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同時(shí),香草意象作為一種獨(dú)立的象征物,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潔;另一方面和惡草相對,象征著政治斗爭的雙方?!峨x騷》最后說:“既莫足與美政兮,吾將從彭咸之所居!”可見前面大量敘述的香草美人都是為了最后“美政”的提出做鋪墊的。從這個意義上說,香草美人也帶上了政治色彩,是屈原政治理想的化身。在《離騷》中,香草美人意象共同構(gòu)成了一個復(fù)雜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統(tǒng),使得詩歌蘊(yùn)藉而生動。
之后,通過詩經(jīng)和楚辭這兩大詩歌發(fā)展源頭的推動,“美人”這個意象多了些不一樣的含義。
《感遇十二首》為唐朝大臣張九齡遭讒貶謫后所作的組詩。這組詩托物寓意,抒發(fā)了作者的身世感慨,表現(xiàn)了作者的理想操守,是其五言古詩的代表作?!陡杏鍪住て湟弧分杏羞@樣兩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這句詩中的“美人”表面上指的是觀賞的人。草木散發(fā)香氣是它的天性,怎么會求觀賞者攀折呢?實(shí)則是詩人托物言志,以春蘭和秋桂的芳潔品質(zhì),來比喻自己守正不阿的高尚節(jié)操;以春蘭和秋桂不因無人采折而失去芬芳美質(zhì),來比喻自己的志潔行芳,不求人知的高雅情懷。
張九齡以文學(xué)入仕,以其才識被擢為宰相。他溫文爾雅,鑒識俱佳,在各方面都表現(xiàn)出有別于一般朝臣的儒相風(fēng)度,而且是一位正直敢諫的諍臣。開元二十四年八月,舉朝上下都在為慶賀玄宗大壽的“千秋節(jié)”而奔忙。有的大臣進(jìn)獻(xiàn)奇珍異貨,有的官員貢獻(xiàn)寶鏡。但張九齡卻與眾不同,他發(fā)揮了自己貫通典籍的優(yōu)勢和特長,搜集整理了歷代王朝興廢的事實(shí),分析總結(jié)了各朝盛衰的根源,撰成《千秋金鏡錄》五卷,上獻(xiàn)玄宗,作為慶賀玄宗生日的禮物。然而,對這種婉轉(zhuǎn)諷諫的方式,玄宗只是表面接受,三個月后,張九齡的相職便被無情地罷免了。
張九齡寫這首詩其實(shí)是表明自己有堅(jiān)貞清高的品德,表達(dá)自己遭貶謫的抑郁。就算君主和世人都不理解他,他也無怨無悔。縱然沒有“美人”攀折,他也自懷草木本心。
無獨(dú)有偶,李白的《長相思·其一》中亦有“美人如花隔云端”之語。這首詩是李白在被“賜金還山”,離開長安后回憶往日情緒時(shí)所作,豪放飄逸中兼有含蓄。詩人通過對秋蟲、秋霜、孤燈等景物的描寫表現(xiàn)出相思的痛苦?!懊廊巳缁ǜ粼贫恕笔侨姷闹行木洌渲泻型信d意味。這個為詩中人想念的如花美人似乎很近,近在眼前;卻到底很遠(yuǎn),遠(yuǎn)隔云端,與月兒一樣,可望而不可即?!伴L安”這個特定的地點(diǎn)暗示了“美人”在這里是個政治托寓,表明此詩的目的在于抒發(fā)詩人追求政治理想而不得的郁悶之情。詩人將意旨隱含在形象之中,隱而不露,自有一種含蓄的韻味。
在蘇軾的《赤壁賦》中,主客沐著清風(fēng)明月,舉杯吟詠窈窕之章時(shí),在他們的眼里,月亮是一位冰清玉潔的女子, 深情款款,主客因之而歡愉無比;沉浸在煙波浩渺之中,忍不住扣弦而歌,“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這段歌詞化用《楚辭·少司命》“望美人兮未來,臨風(fēng)恍兮浩歌”之意,因望美人而不得見,流露了失意和哀傷情緒,主客因之而生悲情。
此處的“美人”寄寓的其實(shí)是作者的忠君之情。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有志不能酬,但即使身處“野外”,也未泯滅的一顆擁護(hù)朝廷的忠心。所以在《赤壁賦》中,作者借對“美人”的思念表達(dá)對國君的忠心,以“美人”比君主,寫出了蘇軾的忠君之殷切。
“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來空斷腸?!边@是李白《早春寄王漢陽》一詩中的句子。這句詩中的“美人”指的是李白的好友王漢陽。春歸武昌,陌頭柳色燦然,碧水浩浩蕩蕩地流著,云霧茫茫,李白的好友王漢陽一直不來和他一起看看春色,讓李白只能傷心斷腸。李白用“美人”一詞比喻友人,足以表明在他心中,友人王漢陽是個品德高尚的君子。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王昌齡《同從弟南齋玩月憶山陰崔少府》)這句詩中的“美人”指的是德高望重的崔少府。詩人懸想朋友崔少府也必定在這朗月之下、清江之畔吟詩。詩人與朋友雖相隔千里,但同在望月,想必清風(fēng)也能把蘭杜之芳吹到朋友那里去吧?王昌齡用“美人”比喻崔少府,亦是對崔少府品德的肯定與欣賞。
千古以來,有多少名士思念過“美人”?!懊廊恕庇腥绱素S富的內(nèi)涵,并幻化出千姿百態(tài)的美好形象,都是源于詩人心中那份美好的期盼、懷念和渴望、向往。這些美好的詞句亦將扎根于我們的內(nèi)心,深植于我們的血脈,在文學(xué)與歷史的長河里生生不息。
胡曉蘭,湖北當(dāng)陽市第二高級中學(xué)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