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博文 龍亨國?
慢性非特異性下腰痛(CNLBP)是目前臨床上常見的、多發(fā)的脊柱相關疾病之一,主要表現(xiàn)為腰骶部或髖臀部的疼痛、僵硬、肌肉緊張、可伴有下肢放射痛,無明顯誘因且缺乏特異性影像學支持[1]。研究表明Modic I型與CNLBP的關系更為密切[2-3]。本院采用獨活寄生湯聯(lián)合雙氯芬酸鈉緩釋片治療伴有終板Modic I型改變的CNLBP,臨床療效顯著,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納入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本院脊柱科門診就診的MRI示伴有終板Modic I型改變的CNLBP患者72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6例。觀察組中男12例,女24例;年齡42~65歲,平均(52.64±1.32)歲。病程6~12個月,平均(9.56±0.69)個月。Modic I型改變節(jié)段:L1-23例,L2-37例,L3-412,L4-58例,L5-S16例。對照組中男16例,女20例;年齡34~61歲,平均(49.22±1.48)歲。病程8~17個月,平均(9.69±0.76)個月;Modic I型改變節(jié)段:L1-22例,L2-36例,L3-413例,L4-59例,L5-S16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診斷標準:CNLBP診斷標準:根據(jù)CNLBP的臨床實踐指南(2007年)[4]相關標準擬定:慢性腰痛病程>3個月,疼痛部位在肩胛骨下角與臀部之間,可伴或不伴下肢痛,影像學檢查未見其他陽性特征,符合MRI影像學上Modic I型表現(xiàn)。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1)符合上述診斷標準。(2)未經(jīng)手術治療,發(fā)病時間≥3個月。(3)無藥物不良反應。排除標準:(1)合并有腰椎管狹窄、嚴重骨質(zhì)疏松、腰椎腫瘤、結核、嚴重腰肌勞損等。(2)既往有嚴重肝腎功能異常、心腦血管病變等內(nèi)科疾病。(3)無腰椎神經(jīng)根性癥狀。(4)婦科炎癥,妊娠或哺乳期婦女。(5)不符合納入標準,或一般狀況差,無法配合體格檢查及治療者。
1.2 方法 對照組口服雙氯芬酸鈉緩釋片(德州德藥制藥有限公司,0.1g×12片)0.1g/次,1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服獨活寄生湯加減方:獨活20g、桑寄生20g、秦艽15g、白芍15g、牛膝15g、當歸10g、熟地10g、茯苓10g、人參10g、川芎6g、防風10g、杜仲10g、肉桂6g、細辛3g、甘草6g。臨癥加減:痹癥疼痛較劇者,加制草烏6g、制川烏3g;寒邪偏勝者,加附子6g、干姜8g溫陽散寒;濕邪偏勝者,去地黃,加蒼術15g、薏苡仁15g;正虛不慎者,減地黃、人參。日1劑,水煎早晚2次服用,連服4周。
1.3 療效評定 治療4周后采用VAS評分評定下腰痛緩解狀況;ODI問卷表評定腰椎功能恢復情況;改良MacNab標準評定臨床療效。優(yōu):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恢復原來的工作和生活;良:有輕殘留癥狀,活動輕度受限,對工作和生活無影響;可:癥狀減輕,活動受限,影響正常工作和生活;差:癥狀無減輕,甚至加重。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總有效率=(優(yōu)+良)/本組總例數(shù)×100%,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86.11%,高于對照組的63.8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n)
2.2 兩組患者VAS及ODI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VAS及ODI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VAS及ODI評分較治療前均有改善(P<0.05);治療后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3。
表2 兩組VAS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VAS評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4周后觀察組 36 7.97±0.22 2.47±0.08*#對照組 36 8.25±0.21 4.64±0.08*
表3 兩組ODI評分比較[分,(±s)]
表3 兩組ODI評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4周后觀察組 36 28.31±0.89 10.56±0.49*#對照組 36 30.00±1.04 15.64±0.47*
伴有終板Modic I型改變的CNLBP發(fā)病率較高,病因復雜多樣,目前尚無相關指南指導臨床診療,研究表明Modic I型在臨床多見,該型的腰痛癥狀也常較重[5],脊柱終板Modic I型改變會誘導產(chǎn)生大量的炎性介質(zhì),如IL、PGE2、TNF等,引發(fā)局部的炎癥反應,這是造成CNLBP的主要原因。本文運用獨活寄生湯聯(lián)合雙氯芬酸鈉緩釋片治療伴有終板Modic I型改變的CNLBP方面研究,觀察其臨床療效。
伴有終板Modic I型改變的CNLBP歸屬于中醫(yī)“腰痛”、“痹癥”范疇。多是由于感受風寒濕熱之邪,日久不愈,累及肝腎,氣血運行不暢,筋脈失濡養(yǎng),經(jīng)絡閉阻不通所致,因此在治療上應散寒祛風勝濕、活血通絡止痹痛、補腎強腰益氣血,以達扶正祛邪之目的。獨活寄生湯是中醫(yī)治療痹癥日久、肝腎虧虛腰腿痛的經(jīng)典藥方之一。本方中重用獨活、桑寄生為君,活絡通痹,祛風勝濕,治療伏風,祛久痹,除筋骨間風寒濕邪;秦艽、防風、細辛、肉桂為臣,止痛、祛風除濕、溫經(jīng)散寒;牛膝、杜仲補肝腎、強筋骨,濡養(yǎng)腰府;川芎、地黃、當歸、白芍養(yǎng)血活血補氣,以奏血行風滅目的;人參、茯苓、甘草益氣扶脾除濕,扶正祛邪。諸藥配伍以達滋補肝腎、強筋健骨、止痹痛功效。現(xiàn)代藥理研究證明,獨活寄生湯具有抗炎止痛作用,能有效的舒張毛細血管,促進血液循環(huán),減輕或消除局部組織的充血水腫,抑制炎性介質(zhì)滲出,防止組織粘連變性[6],從而達到治療伴有終板Modic I型改變的CNLBP的目的。
臨床治療CNLBP的方法多種多樣,但療效差異較大[7]。目前常用的有藥物內(nèi)服、骨水泥介入治療、中醫(yī)針灸及物理療法等。雙氯分酸鈉緩釋片為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主要通過對環(huán)氧化酶的抑制來影響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過程,起到消炎鎮(zhèn)痛的效果,是治療CNLBP患者的有效選擇。西藥消炎止痛藥起效快,但不良反應多,長期或多次服用患者耐受較差。中藥標本兼治,作用溫和,對機體大環(huán)境整體調(diào)節(jié),結合雙氯芬酸鈉緩釋片能取得良好的協(xié)同作用。治療4周后,觀察組的VAS評分和ODI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臨床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