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冬梅
摘要:《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稿)已由教育部正式頒布。筆者經深入剖析和全面提煉,高度概括出《生物課程標準》的理念新、目標新、內容新。
關鍵詞:生物課程標準、理念新、目標新、內容新
為了更好地適應為培養(yǎng)我國21世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才的需要,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國家教育部組織有關專家,在全面比較研究了世界眾多國家生物學課程標準和教學狀況,研究總結我國50年來生物學教學改革和課程改革的經驗和問題,調查研究社會發(fā)展需求和生物科學發(fā)展狀況的基礎上,于2001年3月底,制訂了新的《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課標》)。新《課標》到處充滿盎然新意,令人耳目一新。那么,作為教師究竟如何把握,如何駕駛新課標的新,從而不致于讓新《課標》的字字珠璣,弄得眼花繚亂、手足無措呢?經深入剖析和全面提煉,我認為理念新、目標新、內容新,便是對新《課標》異彩紛呈之新的高度抽象與概括。
一、理念新
新課標擺脫了“以學科為中心”和“以知識為中心”的課程觀念,“面向全體學生”,“提高生物科學素養(yǎng)”和“倡導探究性學習”三項美好的“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目的是使義務教育階段生物教學真正著眼于每個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需要,真正全面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真正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突出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二、目標新
新《課標》提出了知識、能力以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方面具體目標,把科學探究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作為直接的課程目標響亮地提出、隆重地提出,是破無荒的,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這是兩大極富創(chuàng)意而又直逼科學教育靈魂的目標。那么我們的當務之急就是責無旁貸地以《課標》為新的起點,讓“唯知識論”的觀念和行為一去不復返。這么多年來,看著我們的那些死氣沉沉、師生都疲于圍著那些知識點奔命的課堂。我們時常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
如今,新《課標》理直氣壯地展現出全新的課程目標,把“科學探究、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用“法”的形式規(guī)定了下來。那么我們的教師在上任何一節(jié)生物課之前,首先就必須結合具體內容和學生實際確立科學的教學目標,要特別注意能力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的要求,再也不能把目標單一地定位于知識的傳授了。例如《愛護植被,綠化祖國》作為一節(jié)教學內容出現在教科書中,這在過去未曾有過。這是體現生物課標準以人與生物圈為主線的指導思想的反映。我在進行這一節(jié)的教學設計時,把這章的教學目標定位于以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為主,兼顧能力和知識,充分體現了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但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一是需要豐富的資料的支持,師生共同收集、展示和分析了我國形形色色的植被,資料詳實豐富。在比較我國和其他國家森林資源時,恰當選材,并需學生計算。二是學生要自主地投入。在調查我國植被面臨的主要問題的教學時,我設計了三個學生探究的課題;(1)我國環(huán)境面臨的現狀及原因;(2)我國森林面臨的問題及帶來的影響;(3)98年特大洪水發(fā)生原因調查。通過學生親身參與調查和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開闊了學生看問題的廣度,使學生在親身的感受中受到震撼,達到了本節(jié)課的情感目標。
三、內容新
《課標》的內容標準綜合考慮了學生發(fā)展,社會需求和生物科學發(fā)展這三個因素,精選了10個一級主題,它們依次是“科學探究”、“生物體的結構層次”、“生物與環(huán)境”、“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動物的運動和行為”、“生物的生殖、發(fā)育與遺傳”、“生物的多樣性”、“生物技術”、“健康地生活”。每個一級主題又由若干二級主題以及若干個具體內容標準和活動建議組成。具體內容標準規(guī)定了初中生物學課程所要達到的基本的學習目標,是必需執(zhí)行的,活動建議則列舉了有利于學習目標達成的具體觀察、調查、資料收集和分析、討論、實驗、實踐等活動項目?!墩n標》和過去的教學大綱在教學內容方面有明顯的不同,其主特點是:
1、突破傳統的學科體系,構建了以“人與生物圈”為主線的課程新體系
本次新《課標》充分考慮了學生發(fā)展的需要、社會需求和生物科學的發(fā)展等方面,其最大的變化是改變了以學科為中心構建課程體系思路,構建起全新的“人與生物圈”課程體系,以生物科學宏觀研究為主線,精選和串聯生物科學重要的知識和觀念,不求全面,減少重復,突出“人與生物圈”和諧發(fā)展的重點。這是一項重大突破。以這個主題綜合初中生物學的教學內容,完全符合當今世界生物學基礎教育發(fā)展的潮流,也符合我國目前的現狀?!墩n標》圍繞“人與生物圈”精選和串聯了10個主題,這不僅克服了繁、難、多、舊的弊端,符合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而且有利于讓學生從關注身邊的事物開始,強調生物科學知識與日常生活、情感體驗、價值觀等的緊密聯系,強調生物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有利于體驗式、討論式、探究式等學習方式的真正達成,使學生得到充分發(fā)展。
2、構建了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高度統一的課程新體系
解放后,我國頒布的6個生物學大綱一直試圖解決而未能解決好的主要問題之一是:構建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完全統一的體系。而新課標在這個方面卻邁出了堅實的一步。《課標》將知識要求和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要求都列入課程標準的“具體內容標準”,真正將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統一于一體。例如,《課標》把“科學探究”作為一個一級主題,將能力要求和改變學生學習方式落到實處。又如《課標》在各主題中分別列入“確立保護生物圈的意識”、“參加綠化家園的活動”、“設計一份營養(yǎng)合理的食譜”、“關注食品安全”、“擬定保護當地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行動計劃”、“認同優(yōu)生優(yōu)育”、“關注我國特有珍稀動植物”、“形成生物進化的基本觀點”、“關注生物技術的發(fā)展對人類未來的影響”、“養(yǎng)成青春期的衛(wèi)生保健習慣”、“關注癌癥的危害”、“拒絕毒品”、“運用一些急救的方法”等融知識、技能、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于一體的內容,有利于教學目標的真正達成。再如,新《課標》制定的“熱愛大自然,珍愛生命”的課標目標也得到充分體現,《課標》刪除了過去教學大綱中較多的解剖動物、采摘植物標本的內容,代之以觀察、栽培、飼養(yǎng)、保護動植物的內容,并通過案例的形式,明確而具體地傳遞這一信息,例如在“探究影響鼠婦分布的環(huán)境因素”案例中,明確提出“活動完成后,將鼠婦放回大自然”。新《課標》就是通過上述處理,使“人與生物圈”和諧發(fā)展的思想處處得到相應的具體的體現。
3、構建了面向全體初中學生的課程新體系
與過去教學大綱的一個明顯不同是,《課標》的出發(fā)點首先是學生發(fā)展的需要和社會的需要,然后才是生物學科發(fā)展的需要。并且明確提出“面向全體學生”教學理念,強調義務教育階段性生物課程的性質是公民素養(yǎng)教育。具體體現在:
(1)刪繁就簡,降低學科難度。新《課標》通過摒棄學科體系和構建“人與生物圈”教學新體系的方式,果斷刪除了許多過去認為不能不學,但對學生未必非常有用的、比較繁瑣和難以理解的學科知識。例如,果斷刪除了各門類動物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知識。對植物學科的形態(tài)、結構和分類方面的學科性過強的知識也作了刪減,刪掉了“被予植物雙受精”的概念。再如,過去的生物學大綱在確定基本實驗技能時,考慮更多的是該技能是不是生物學科的基本實驗技能,而《課標》在確定基本技能時考慮得更多的是學生掌握這些基本技能對他們成為普通公民有什么價值?!墩n標》不再強調專業(yè)化的動植物解剖技能,動植物標本采集和制作技能等。
(2)如果說過去的教學大綱是一種終點式要求的話,《課標》則是起點式要求。過去的大綱規(guī)定了一個比較高的要求,要求人人必須達到,否則就是學習失敗。這是一種選拔,甄別式的教育。新《課標》則關注整個學生群體全面、和諧、持續(xù)的發(fā)展,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才華的機會和環(huán)境。因而《課標》在一定程度上刪繁就簡,確定了一個從學科上來說相對較低的基本要求,以使每個學生通過一定的努力都可以達到。同時,《課標》有很大的靈活性,倡導對不同的學生實施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因而《課標》實施的是“大眾教育,是普通公民的素養(yǎng)教育”,是使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獲得發(fā)展的教育。
(3)聯系社會,貼近學生生活,《課標》在減少傳統的生物科學知識的同時,對生物科學的新進展和對生物科學技術和社會的關系等方面,給予更多的關注。例如,將“生物技術”單列為一個一級主題,設有“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術”和“現代生物技術”等二級主題??紤]到讓每個學生學會健康生活是義務階段的培養(yǎng)目標之一,也是生物學課程的重要任務,又單列“健康地生活”一級主題等。重視聯系社會和貼近學生生活的《課標》,從本質上說,就是重視學生生存和發(fā)展的需要,體系了面向全體學生的理念。
4、突出了科學探究,強調生物課程中的科學探究是學生積極主動獲取生物科學知識,領悟科學研究方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
《課標》將“科學探究”列為“具體內容標準”的一個主題,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使學生能夠主動地獲取生物科學知識,體驗科學過程與科學方法,理解科學本質,形成一定的科學探究能力以及科學態(tài)度和價值觀,發(fā)展創(chuàng)新精神。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對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課標》特別強調,教師應積極提供機會讓學生親自嘗試和實踐,并將科學探究的內容標準盡可能滲透到各主題內容的教學活動中?!墩n標》為此設計了若干科學探究的案例,提出了相當數量的具體活動建議(其中許多就是科學探究活動)供教師選用。例如:《課標》提供了“探究鼠婦分布的環(huán)境因素”、“探究酸雨的危害”、“探究螞蟻的行為”、“探究食物保鮮的方法”等案例,也提出“探究種子萌發(fā)條件”、“探究光合作用的條件、原料和產物”、“探究發(fā)生在口腔內的化學消化”、“探究不同食物的熱價”等70項活動建議。
總之,面對時代的要求和挑戰(zhàn),我們應該不斷用新的課程理念武裝自己的頭腦。作為新一輪整改的執(zhí)教教師,只要抓住了這“三新”,也就把握住了新《課標》“新”的咽喉,理清并打通了“新”的經絡,才能在其實施的過程中得心應手。
參考文獻:
[1] 任江敏. 初中生物教學方法淺議 [J] 科教文匯,2012(8):91
[2] 李宗誼. 中學生物新課改教學實踐探討 貴州教育 [J]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