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江勇 郭云海
什么是“三學一練”高效教學模式
“三學一練”高效教學模式,即“自學(學生自主學習)——互學(小組合作學習)——導學(教師引導學習)——練習(鞏固拓展訓練)”的教學模式,它以建構主義教學理論、主體教育理論和差異教學理論為主要理論支撐,強調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 “以學為中心,以學定教”的理念。在“三學一練”高效教學模式中,學生的有效學習起始于個性張揚的“自學”,發(fā)展于思維深度碰撞的“互學”,提升在教師有效引領的“導學”,內化在對知識的實踐“練習”。
“三學一練”高效教學模式的基本流程
“三學一練”高效模式的基本操作流程是:指導自學——輔導互學——引導教學——練習鞏固四個環(huán)節(jié)。
“三學一練”教學模式規(guī)定了教學的主要環(huán)節(jié),這并不意味著千篇一律,而是教師需要根據(jù)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靈活的進行調整和補充。堅守“以學為中心,以學定教”的理念,努力激勵學生主動學習,才是“三學一練”高效教學模式的核心。
“三學一練”高效教學模式的實施策略
(一)預習方式多樣化,激發(fā)學生的自學興趣
自學主要體現(xiàn)為預習,預習可以在課前進行,也可以在課堂上進行。通過預習,讓學生知道學習的主要內容,弄清一些簡單的問題,找出困難的地方,明確自己進一步學習的重點,把學生的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
學生的預習習慣、方法和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教師的合理指導和持之以恒的訓練。指導學生預習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除了我們傳統(tǒng)的閱讀教材,完成預習單等方式外,也可以與游戲結合,增加自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自學的興趣。如在學習古詩《春曉》時,可以緊緊圍繞讓小學生感受“春鳥啼鳴,萬物復蘇”的思想內涵,設計一些符合小學生學習特點的游戲式預習任務。如讓學生自我開展“找春天”的游戲,走進春天去感受春天,再以制作春天書簽的方式把自己找到的春天和自己的感受畫出來、寫出來,還可以學唱描寫春天的歌曲。
(二)建立良好的互學氛圍,讓學生的思維深度碰撞
互學,就是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合作學習作為新一輪課程改革所提倡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推動了課堂教學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有效地改善了課堂的學習氛圍,給我們的課堂帶來了活力與希望。同時,它提高了學生與他人合作的能力。但是,要想讓學生的思維進行深度碰撞,需要輔導學生建立良好的互學氛圍。
首先,要根據(jù)班級同學的性別、性格特點、學習能力等差異,輔助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學習小組一般以 4-6人為宜,組內的每個組員都要有明確的職責分工。如分為負責人、匯報員、記錄員、檢查員等,并輪流擔任職責。
其次,要對學生耐心細致指導,培養(yǎng)互學的習慣。華東師范大學董蓓菲教授曾說過: “合作學習至少應有半年乃至一年時間的訓練,才能形成合作學習的習慣?!被W時,小組成員應先獨立思考,并自己把想法記下來,再進行小組交流。通過小組討論,形成小組意見,對小組產生的分歧進行記錄,最后在全班進行交流討論。如此,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互學機制,讓學生懂得小組合作的規(guī)則和流程,掌握合作技巧,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互學習慣,從而使他們的思想在良好的互學氛圍中進行深度碰撞。
(三)恰到好處的引導,使學生豁然大悟
“三學一練”高效教學模式中,教師在課堂上的主要職責是“導學”。學生的疑惑能不能真正解決,教學目標能否有效達成,教師的引導非常關鍵。只有恰到好處的導學,才能使學生醍醐灌頂豁然大悟。那么,課堂上教師究竟應該如何施導,“導”在何處呢?
1. “導”在學生困惑處。如在學習《鳥的天堂》一課時,可以緊緊圍繞“這是一株怎樣的榕樹 ”這個問題,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引導學生找出關鍵詞句和重點段落以后,就很容易就想象出榕樹的枝葉茂盛景象和群鳥紛飛的壯觀景象,從而將課文的重點突出,難點突破。
2. “導”在提綱挈領處?!恫槔砗脻h》一課中,“好漢”在文章中出現(xiàn)了三次,是整篇課文的“文眼”,上課時先將其板書于黑板,然后引導學生圍繞這條線索進行探究,就是非常巧妙的引導。它“導”在了提綱挈領處,起到了“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作用。
3. “導”在學法指導處。在教學六上數(shù)學“百分數(shù)的應用(一)”時,設計這樣兩個追問:1.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少)百分之幾的解題關鍵是什么?解題策略是怎樣的?2.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少)百分之幾與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少)幾分之幾有什么內在聯(lián)系?這就是引導學生進行知識上的梳理和學習方法上的歸納。
(四)精心設計練習,讓課堂練習精彩綻放
練習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指導的訓練活動,是學生鞏固知識、形成技能、培養(yǎng)能力的重要途徑。練習的形式多種多樣,可以邊學邊練,也可以先學后練;可以綜合訓練,也可以專題練習;可以課上練習,也可以課后訓練。無論怎樣練習,是目的是既要有助于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和技能,還要有助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對學習目標的掌握情況,以便及時矯正教學行為,調整教學策略。這就要求練習內容的設計,練習方式的選擇以及練習時機的安排等都要精心設計。
1. 練習要有針對性。俗話說,十指彈之,不如一拳至之。所以,課堂練習的設計不應該平均分力,而應該抓住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或者針對學生學習中的薄弱之處設計練習題組或專項訓練。如在除數(shù)是小數(shù)的小數(shù)除法教學中,教學重點是“一看”(看除數(shù)是幾位小數(shù)),“二移”(移動除數(shù)的小數(shù)點,使除數(shù)成為整數(shù),再相應地移動被除數(shù)的小數(shù)點位置)。把練習的重點放在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小數(shù)點的定位方法上,既增加了練習的針對性,又提高了練習的效率、突破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2. 練習要有趣味性。練習的形式多樣,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和思維的發(fā)展,培養(yǎng)靈活應用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教學《組合圖形面積計算》時,設計這樣一道練習:用七巧板拼一拼,嘗試拼出不同的圖案并計算出自己所拼成圖形的面積。這種將動手操作結合與計算的練習,比單純的計算更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3. 練習要有層次性。練習編排必須做到由淺入深,由易到難。 根據(jù)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讓每一個學生都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
4. 練習要及時反饋。教師利用學生對練習印象最清晰的時機進行反饋,既能讓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練習情況,又能讓教師及時掌握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等各種信息,以便及時調控教學進程,提高課堂效率,保證教學質量。
總之,“三學一練”高效教學模式讓 “教與學”和“學與練”在教學活動中交替推進, 在實施教學活動時應把重心放在“學”字上,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內因”作用。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