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彩球
摘要:隨著中國課程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也要求將課堂教學效率不斷提高。而為了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教師正在逐步實施“課堂討論”教學模式。通過這種教學模式,既能活躍課堂氛圍,又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同時還能大幅提升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效率?;诖?,本文主要探討了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課堂討論”策略。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課堂討論
對于小學語文教學,課堂討論至關(guān)重要。通過科學、有效的課堂討論,教師可以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更好地服務于課堂教學。課堂討論十分重視學生之間以及師生的互動。其中學生之間的互動主要體現(xiàn)在各種觀點上的碰撞,而師生之間的互動則主要進行情感上的交流。與此同時,通過課堂討論,還為學生營造了一個展現(xiàn)自我的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
一、多樣化討論形式
小學語文教師應結(jié)合教學的變化情況,采用多種討論形式,并努力做到生動活潑,既能讓學生體會到新鮮有趣,又能保持課堂秩序有條不紊。①指導式。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目的,教師提出一些恰當?shù)膯栴},并將學生劃分為幾個小組,要求他們針對提出的問題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而教師也參與其中,并予以提示、引導或釋疑,以保證討論順利推進。②自主式。將學生劃分為幾個小組后,使其自學教材,并將問題提綱列出。由小組自由進行討論,并找出答案。③辯論式。在討論前,安排小組成員進行獨立思考,然后將各自的想法寫下并說出來,以供其他人傾聽,最后針對有分歧的問題展開辯論。④相互提問式。讓學生基于閱讀,互相之間提問題。由于學生一般希望提出能難住他人的問題,因而在閱讀時,他們就尤其認真,進而可以激活他們的思維,提高學習興趣。
二、創(chuàng)建自由的討論氣氛
學生們的智力水平和理解能力必定會有所不同,因而他們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方法也會不一樣。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充分發(fā)揮指導作用,努力為小學生創(chuàng)建自由的討論氣氛,使其自由發(fā)表的想法和意見。良好的教學氛圍是開展教學活動的基礎(chǔ),教學活動離開了氛圍的支持則必定會失敗。所以,教師應注重課堂氛圍。同時在教學中貫穿課堂討論思想,使學生在彼此增進友誼的同時,學會知識。
第一,教師應多鼓勵學生互幫互助,讓他們自主劃分小組,以小組為團體,主動思考問題。同時教師還應要求學生各抒己見,引導小組成員進行討論以確定最終意見,然后將其表達出來,進而將教學效率提高。
第二,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討論,找出與自己相適合的學習方式。同時教師還可以歸納教材中的問題,要求學生基于對文章內(nèi)容的了解,找出答案。比如,教師在講解《王二小》時,則可以要求學生評價王二小,并向?qū)W生提問“當你是王二小時,你會如何做?”教師通過這種問題,能調(diào)動學生進行思考和回答。這樣既可以充分挖掘小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又可以加深他們的印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與此同時,教師還應多表揚敢于發(fā)言的學生,多贊揚和肯定他們,以增強他們的信心,使其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將綜合素質(zhì)提高。
三、把握好最佳的討論時機
小學語文教師應認真思考以下問題:該在什么時候安排討論、不該在什么時候安排討論。針對已經(jīng)明白的問題,還安排討論則是在浪費時間;而應在學生發(fā)生爭論、存在迷惑時,組織他們展開討論,引導他們深入理解教學內(nèi)容。例如,針對課堂上學生的“隨即話題”,教師應對其價值進行估計,選出合適的話題組織討論,不能為趕進度而將其忽略。如果不聞不問,則很可能會錯過討論的最佳時機。
四、激活質(zhì)疑思維
思維的動力是疑問。小學生生性活潑好動,具有極強的求知欲。在進行討論質(zhì)疑時,必定會遇到疑問。而通過解決疑問,小學生會深刻認識問題本質(zhì)、建立新的知識結(jié)構(gòu)。此外,新意疑問還是促進學生積極進行探索的動力,能體現(xiàn)他們的知識水平。所以,在課堂上,教師應充分利用質(zhì)疑、解疑的作用,多鼓勵學生展開質(zhì)疑討論。
五、合理引導、實時介入
通過課堂討論,可以展現(xiàn)學生的合作探究成果。因為學生的知識能力并不相同,針對問題,也會產(chǎn)生深淺不一樣的認識,所以,討論中也會出現(xiàn)意見無法統(tǒng)一的情況。這時老師則應積極引導和調(diào)控,并帶領(lǐng)他們走出誤區(qū)。如果討論離題,則老師應立刻提醒并糾正,引導學生轉(zhuǎn)回討論論題。如果少數(shù)學生控制討論,則教師應將其調(diào)控好。例如,在開展課堂討論時,那些表現(xiàn)欲強、知識面廣、思維活躍的學生經(jīng)常會變?yōu)橛懻摰闹鹘?,以致控制討論的整個過程,而膽小的學生卻幾乎不發(fā)言。針對這種現(xiàn)象,教師則應在贊揚、肯定積極參與討論學生的同時,還應多鼓勵其他學生發(fā)言,為他們創(chuàng)造發(fā)言的機會,使其鍛煉的機會均衡,讓所有的學生均得到發(fā)展。如果學生思維模糊,教師則可提出一些澄清思維的問題,比如“你能舉一個事例嗎?”,“可以換一下說法嗎?”。如果學生的思維停留在表層,老師則可提出深刻的問題,比如“怎樣才能”“為什么”等。如果學生的思維偏題了,老師則可提出辨認發(fā)言的問題,“你所講的與先前的內(nèi)容存在聯(lián)系嗎?”。如果學生無法概括和總結(jié),教師則可提出總結(jié)性問題。
六、結(jié)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課堂討論具有極強的實用性。這種新的教學方式和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觀念一致,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增進師生交流,為全面推行新課改的創(chuàng)造了條件。
參考文獻
[1]張倩云,王亞彬.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式的多樣性[J].中華少年,2018(28):205.
[2]董香艷.淺談小學語文課堂討論的優(yōu)化[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8(06):69.
[3]王雪艷,馮雪.小學語文教學課堂討論的策略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7(09):159.
[4]吳梅英.小學語文教學課堂討論的策略[J].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16(0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