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欣
在父母家,爸媽之間說話的時候,管我叫“閨女”,或者“咱閨女”。我是獨生子女,這個稱呼在家里不會引起任何誤會。然而第一次帶自己的孩子,也就是他們的外孫回家小住時,我發(fā)現(xiàn)他們對我的稱呼變了。有天我?guī)е鴮殞氃诖采贤鎯?,寶寶一言不合哭起來了。廚房里正在洗菜做飯的我媽對我爸說:“你去看看他媽弄他干什么呢?”毫無疑問,這個“他媽”當(dāng)然是我。不必界定,家里唯一的那個“他”,當(dāng)然是我的孩子,他們的外孫。
不僅我的稱呼隨著孩子的到來改變了,我的配偶也改變了。因為他不是中國人,我爸媽一向直呼其名的音譯,聽起來總是有點遲疑生硬,仿佛在中國人的種種親屬關(guān)系格子里,屬于他的那一格有點不合適。雖然這樣,也過了10年?,F(xiàn)在隨著孩子的到來,我的配偶也理所當(dāng)然地升級成了“他爸”。有了“他爸”這個頭銜,配偶一下子被提拔進了獨生子女的家庭核心圈,也成了我父母掛在嘴邊的人了?!八L得跟他爸多像!”“念書要是也像他爸,你將來肯定不用操心?!标P(guān)于“他爸”的對話都有我參與其內(nèi),“他爸”因為聽不懂中文,反而不太了解他身份地位的顯著變化,只是忙著放開胃口吃餃子,再就是收獲給寶寶洗澡穿衣?lián)Q尿布舉高高時來自眾人眼神中的贊美。
費孝通在《江村經(jīng)濟》一書中描述了吳江縣開弦弓村農(nóng)民的家庭構(gòu)成與習(xí)俗。人們的婚事常常在六七歲就安排好了。成親以后,新娘子“發(fā)現(xiàn)自己處在陌生人中間,但這些人又屬于和她有著最親密的關(guān)系的人。她的地位是由習(xí)俗來支配的”。在新媳婦未生育之前,丈夫在公開場合必須對她保持冷淡態(tài)度。如果有別人在場,丈夫表現(xiàn)出對她的親密感情都會被認為是不妥當(dāng)?shù)?。他們在公共場合不交談,“甚至彼此沒有一個專有名詞來稱呼對方”。但一旦生了孩子,她就升級為“孩子的媽”,從此之后,夫婦之間的相處才進入比較自然的階段。所以說,有沒有稱呼、稱呼是什么、稱呼會不會變,在人際關(guān)系中體現(xiàn)著各方地位和親近程度,馬虎不得。在官場商場上,稱呼的重要性更是成為明文,該稱長的不能稱副,該稱某總的不能叫某先生。
我的父母并沒有這樣系統(tǒng)的深思熟慮,只是外孫子的降生改變了原本獨生子女小家庭的構(gòu)成,也改變了我在家里的分量。作為獨生子女,我的感覺是從來沒有離開家的。在外許多年,仿佛隨時可以回去住進家里原先自己的房間。如今有了寶寶,那個房間忽然變擁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