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里,你能找到外國政要、使館官員、五星酒店大廚、知名作家、音樂家等名人騷客,還可能碰到謝霆鋒、姚晨、高圓圓、江一燕、楊瀾等明星。三源里菜市場就像是一場世界食材展覽會,有人稱,逛了這里等于溜了一圈聯(lián)合國。
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許多菜市場將拆遷時,三源里菜市場卻成為了網(wǎng)紅,每天都有大量市民前來選購商品。
在這里,你能找到外國政要、使館官員、五星酒店大廚、知名作家、音樂家等名人騷客,還可能碰到謝霆鋒、姚晨、高圓圓、江一燕、楊瀾等明星。在這里,你能找到從澳洲龍蝦、西班牙紅蝦、北極甜蝦,到火雞、智利青蛇果在內(nèi)數(shù)不清的全球食材。
三源里菜市場的攤主們,都是有使命、有追求的一種存在。賣菜、賣生鮮、賣進口食品,三源里一個水果攤一天就能賣4萬元,七八個水果攤的收入就相當于當下風口行業(yè)頭部公司的全部收入。
作為一家“網(wǎng)紅”菜市場,三源里菜市場每天都吸引著大批喜歡“嘗鮮”的年輕顧客。足夠讓美食愛好者“大展身手”的食材讓三源里菜市場有了“生鮮聯(lián)合國”的美譽
三源里菜市場是一條南北向長形的室內(nèi)生鮮購物步行街,長100多米、寬約15米,約130多家店鋪在菜市場的兩側(cè),中間留出約4米寬的通道供消費者通行,消費者可以在這里買到需要的任何生鮮食品。
乍一看這里與其他菜市場并無二致。但仔細打量這些攤位,就能看出名堂:35號攤位的冰柜里擺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乳酪產(chǎn)品;76號攤位主打海鮮產(chǎn)品,三文魚、龍蝦、帝王蟹、海膽等海產(chǎn)品讓人目不暇接;85號攤位是客家東南亞特色,泰國咖喱、冬陰功湯料等調(diào)料應有盡有……
喧鬧的市場中,隨處可見不同膚色的外國顧客正在挑選自己心儀的食品。一番中英文混雜的討價還價后,待攤主稱重算好價錢,他們熟練地掏出手機用微信或支付寶付款,儼然都是這里的熟客。
三源里菜市場周邊是亮馬橋使館區(qū),往西走1.7公里是澳大利亞使館,往東走1.7公里是法國使館,隔著東三環(huán)的是亮馬橋外交公寓。
門口的順源街不寬,常年有車牌上標記著“使”的汽車軋著馬路牙子。穿著長袍或是筆挺西裝的老外從車里鉆出,身旁總是跟著一位中國面孔的司機,一道鉆進了三源里菜市場。不一會兒,他們捧著成箱的進口水果,拎著大口袋的蔬菜,又鉆進了小轎車里,開回使館。
往來顧客三成都是老外,需求催生了服務。有店鋪專門經(jīng)營起日本、韓國的食材;奶酪店的冰柜里是店主從全世界搜羅而來的上百種奶酪;牛肉鋪為了能賣上進口牛肉,還需辦理各類復雜的手續(xù)。
集團采購經(jīng)理李春霞介紹,近年來從海鮮消費品領域看,我國消費需求持續(xù)增長、消費結(jié)構(gòu)加快升級。進口關稅不斷下調(diào),通關便利化措施,這一系列的開放舉措,為優(yōu)質(zhì)的進口現(xiàn)貨產(chǎn)品進入中國提供了更大的便利,挪威三文魚、波士頓龍蝦也進入了尋常百姓家,豐富了民眾的餐桌。
三源里菜市場,“毛毛海鮮”攤位上,澳洲龍蝦探著須子,像在伸懶腰。隔壁的菜攤里,各種進口的蔬菜嬌艷欲滴……它們在等待中外顧客的光臨,就像中國改革開放的大門,永遠敞開,擁抱世界。
在81號攤位,“80后”張海標、鐘小琴夫婦的西餐食材店是市場最受歡迎的攤位之一,張海標給攤位取名為“TRACY’SSHOP”——以妻子的英文名命名,接待的也大多是外國顧客。
得益于日益頻繁的中外交流,張海標的生意越做越大,如今他在三源里菜市場已擁有多個攤位。
法國、意大利等多個國家駐華使館的總廚都是81號攤位的回頭客,每當這些國家的領導人訪華,就是張海標最忙碌的時候?!笆桂^總廚需要到店里大批量采購,總廚的車裝不完,我還得幫忙送一趟,打交道多了,總廚信任了,有時候直接一個電話,我就把預訂的食材送過去?!?/p>
春蘭牛羊肉店的店長劉忠玉至今還保留著10多年前他與伊拉克、喀麥隆等駐華使館工作人員的合照。
回憶起一位伊拉克使館的“老相識”,劉忠玉說,他是使館的廚師,10年前他經(jīng)常帶著翻譯來三源里菜市場選購食材,跟了幾任的駐華大使,現(xiàn)在已經(jīng)回國。“阿拉伯人對牛羊肉食材很挑剔,我們店里的剛好能滿足他們?!?/p>
對于桑德拉而言,除了食材齊全,三源里菜市場距離丈夫工作的地方不到2公里,這也是她鐘愛這家菜市場的重要原因。
桑德拉的丈夫目前在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總部工作,已被派到中國3年多。像桑德拉的丈夫這樣,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選擇在中國、在北京工作和生活,分享中國發(fā)展和開放帶來的機遇。
張海標發(fā)現(xiàn),這幾年來,三源里菜市場越發(fā)像是“老外”的“主場”。“來店里采購的外國留學生或在華就業(yè)的外國人越來越多。北到海淀五道口、昌平回龍觀,南到五環(huán)外亦莊開發(fā)區(qū)的西方面孔都到我的店里消費?!睆埡苏f,三源里菜市場的服務范圍早已超出了一般菜市場的輻射半徑,居住在天津、石家莊的歐洲人也少不了來這里轉(zhuǎn)轉(zhuǎn)。
2015年9月“北京國際設計周”的菜市場藝術(shù)展選址在三源里菜市場,將藝術(shù)與日常完美碰撞。隨后這成為固定的節(jié)日,每年八九月設定不同的主題。越來越多的攤主們把攤位設計交給藝術(shù)家,藝術(shù)家?guī)硌b置、繪畫、影像等藝術(shù)品,把生活氣息濃厚的菜市場打造為藝術(shù)長廊。
現(xiàn)在,即便是下午的非熱賣時間,三源里菜市場也是人頭攢動,匯集了大量“旅游觀光人士”,他們把菜市場的“逛”與“游”結(jié)合了起來。
策展人刁勇第一次來三源里菜市場的時候,就被這種人為藝術(shù)折服,“一間間小店鋪就是一個個藝術(shù)裝置”。這里的店鋪都只有幾平米,攤主只有往高里堆貨,貨物雖多,卻碼得整齊、精致。
就在今年6月,羅輯思維旗下的知識服務平臺得到在這里舉辦了“菜市場遇見經(jīng)濟學”主題展覽暨《薛兆豐經(jīng)濟學講義》新書首發(fā)。雖然經(jīng)濟學家和新書首發(fā)對于菜市場來說都是新鮮事,但三源里的老板們都是見過世面的,早在薛兆豐之前,明星和美食博主們就已經(jīng)將這里視為必來之地。
自從做起《十二道鋒味》后,美食成為謝霆鋒的標簽,他是這里的???,節(jié)目也曾在這里取景。除此之外,在網(wǎng)上很容易能夠搜到袁泉、林依輪、文章、馬伊琍等眾多明星來逛市場或拍攝取景的圖片。
菜市場是一個城市生活的縮影,從菜市場能窺到本地居民的真實生活狀態(tài),還能透露出特色的人文風情。三源里菜市場就像是一場世界食材展覽會,無論酸甜苦辣、國內(nèi)國外,消費者總能找到中意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