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初,一本外國文學(xué)小說《遮蔽的天空》以摧枯拉朽的態(tài)勢挺進了圖書市場——這本號稱蒙塵70年的世紀文學(xué)經(jīng)典(在世界文壇享有盛譽,但在中國卻十分沉靜,2006年重慶出版社曾引進,但并未造成多大轟動),1998年入選蘭登書屋現(xiàn)代文庫20世紀最偉大的100部英語小說;2005年,再度入選《時代周刊》評選的1923年以來最偉大的100部英語小說,成為與《了不起的蓋茨比》《麥田里的守望者》一樣,在美國文學(xué)史上罕有的同時入選這兩大文學(xué)榜單的傳世經(jīng)典。有人說,雖然《遮蔽的天空》誕生在70年前,卻是一部現(xiàn)代人的警世寓言,這到底是一部怎樣的作品呢?跟作文君一起來看看吧!
保羅·鮑爾斯堪稱美國文學(xué)史上的傳奇,他不僅是一位著名作家,還是一位著名的作曲家,同時也是出色的翻譯家。1910年12月30日,鮑爾斯出生于美國紐約皇后區(qū),幼年時就展現(xiàn)出了文學(xué)才華,3歲就能閱讀,4歲就開始寫作,17歲發(fā)表了首部作品。1929年,鮑爾斯輟學(xué)前往巴黎學(xué)習(xí)音樂創(chuàng)作,隨后為田納西·威廉斯、奧森·威爾斯等著名劇作家、導(dǎo)演作曲,并迅速成為美國當代著名作曲家之一。1949年,鮑爾斯發(fā)表首部長篇小說《遮蔽的天空》,一經(jīng)發(fā)表就強霸《紐約時報》暢銷榜長達10周,僅兩個月就加印了三次。此后發(fā)行平裝版,首印就達到20萬冊,隨后更是賣出了40萬冊。因鮑爾斯最開始受到超現(xiàn)實主義影響,后又深受存在主義文學(xué)影響,且翻譯過薩特、博爾赫斯等作家的作品,所以他的作品中也有著濃厚的存在主義味道,而《遮蔽的天空》也與《局外人》《我彌留之際》《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等名著并稱為存在主義文學(xué)十大經(jīng)典。鮑爾斯一生雖然只創(chuàng)作過四部長篇小說,卻被視為20世紀美國極具代表性的作家,影響了包括杰克·凱魯亞克、艾倫·金斯堡、威廉·巴勒斯等“垮掉的一代”作家。1999年11月18日鮑爾斯去世,《紐約時報》發(fā)文稱他是“最后一個存在主義者”。
鏈接:1931年,鮑爾斯在著名“文化教母”格特魯?shù)隆に固┮虻慕ㄗh下前往摩洛哥丹吉爾,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jié)束以后,他開始集中寫作小說,1947年鮑爾斯決定定居丹吉爾,直到1999年11月18日去世,因為鮑爾斯,丹吉爾吸引了眾多藝術(shù)家前往,成為文學(xué)圣地。
存在主義是一種哲學(xué)的非理性主義思潮,以強調(diào)個人、獨立自主和主觀經(jīng)驗。在藝術(shù)上,存在主義文學(xué)寓高度哲理性于文學(xué)作品之中,而不求情節(jié)的復(fù)雜性和曲折性,著重對主人公的精神狀態(tài)展開哲理性分析。在小說、戲劇、散文等方面存在主義都有許多有影響的作品,法國哲學(xué)家薩特和作家阿爾伯特·加繆是其代表人物。
美國著名作家、普利策獎得主田納西·威廉斯:這本書顯示了一位天才的成熟與老練,這種寫作我只在加繆、薩特這些作家的作品中見到過。
美國《時代周刊》:他是那個時代里最不同尋常的、最獨特的、最有天賦的作家之一。
美國著名作家、普利策獎得主諾曼·梅勒:鮑爾斯現(xiàn)象的崛起是當今文壇發(fā)出的又一個全新的聲音。他的創(chuàng)作主題無疑是純正的,而且具有開拓性。
美國著名女演員、奧斯卡獎得主詹妮弗·康納利:保羅·鮑爾斯的寫作如此非凡,如此特別,以一種優(yōu)美的方式讓人魂牽夢繞。
《紐約時報》:《遮蔽的天空》是“二戰(zhàn)”后美國重要的小說之一,鮑爾斯接近于美國文學(xué)的中心。
菲茨杰拉德曾在《了不起的蓋茨比》中說過:“所有偉大的小說,最終都會指向一個方向,虛無。所有的人生,都有一個共同的結(jié)果,夢碎,人亡?!薄墩诒蔚奶炜铡分v述的正是這個主題。故事背景設(shè)定在“二戰(zhàn)”結(jié)束后,三個美國知識分子前往非洲撒哈拉旅行。其中男主人公波特和女主人公姬特結(jié)婚12年后彼此疏遠,渴望通過這次旅行來恢復(fù)感情。然而他們在空曠浩渺的沙漠中,越來越意識到人生的虛無,逐漸迷失了自己,使得兩人更加疏遠。在死亡降臨時,他們才真正面對對方,意識到每個人的生命都極其有限,但為時已晚,波特去世,而精神毫無依靠的姬特則在沙漠中永遠流浪下去……《遮蔽的天空》可以看作一部警世寓言。波特和姬特作為不用面對生存壓力的美國中產(chǎn)知識分子,一生都在各地旅行,正是這種虛無沒有根系的生活,讓他們忽視了生活的真正價值,成為現(xiàn)代文明里的“空心人”——明明物質(zhì)富足,但精神卻無所歸依,人的自我價值在與社會文明發(fā)展產(chǎn)生激烈沖突后陷入焦慮、迷茫甚至虛無。
◎意識到人生虛無的人,比任何人都更渴望真實地活著。
◎因為我們不知道死亡何時降臨,我們才會以為生命是一口永不干涸的井。然而每件事情都只會發(fā)生一個特定的次數(shù),一個很少的次數(shù),真的。你還會想起多少次童年的那個特定的下午,那個已經(jīng)深深成為你生命一部分、沒有它你便無法想象自己人生的下午?也許還有四五次。也許更少。你還會看到多少次滿月升起?也許二十次。然而我們卻總覺得這些都是無窮的。
◎她和波特都未曾經(jīng)歷過尋常的生活,他們都犯下了這個致命的錯誤,不經(jīng)意間忽視了時間的存在。今年和明年沒什么不同。該來的早晚會來。
第二章
幾個阿拉伯人坐在??嗣谞?諾伊索克斯咖啡館的露臺上喝礦泉水,除了頭上那幾頂顏色深淺不一的紅色土耳其氈帽以外,他們看起來和港口上的其他人沒什么兩樣。他們身上的洋裝已經(jīng)穿得灰白破舊,幾乎看不出原來的樣式。衣不蔽體的擦鞋童蹲在工具箱上,無精打采地望著下面的人行道,任由蒼蠅在臉上爬來爬去。咖啡館里的空氣要比外面涼快一點兒,但悶不透風(fēng),彌漫著一股陳酒和尿混合的味道。
最陰暗的角落里的桌子上,坐著三個美國人,兩個年輕男子和一個女孩。他們正在低聲交談,仿佛有無限的時間可供浪費。瘦削的男人看起來有些氣急敗壞,他正收起一張彩色大地圖,片刻之前他剛把這張地圖鋪了出來。妻子看著他一絲不茍的動作,覺得有些好笑,又有些惱火。她對地圖毫無興趣,但他總喜歡翻地圖。哪怕在他們十二年婚姻生活中為數(shù)不多的短暫的安定時期,只要一看到地圖,他立即就會興致盎然地著手研究,開始計劃新的不可能的旅行,而且某些計劃最終還真的實現(xiàn)了。他覺得自己不是游客,而是旅人。他會解釋說,二者的區(qū)別部分在于時間。游客在外旅行幾周或者幾個月后總是歸心似箭,但旅人沒有歸途,此地和彼地對他們而言并無區(qū)別,所以旅人的腳步總是很慢。他們可能花費數(shù)年時間,從地球上的某個地方游蕩到另一個地方。事實上,在待過的那么多地方里,他覺得很難說清到底哪里才最像家鄉(xiāng)。戰(zhàn)前他曾眷戀歐洲和近東,戰(zhàn)爭期間他又迷上了西印度群島和南美。一路上她一直陪伴著他,并且盡量克制著抱怨的頻率和刻薄的程度。
小編感悟:波特執(zhí)著于俗世之外,追尋虛無的旅行,但他沒能帶著他獨特的自我重新投入到世界當中,而是在孤立的路上越走越遠。其實這就像我們生活中很多時候,即使身在人群,卻依然孤獨。
第二十二章
“請留在這里。”他重復(fù)了一遍,手茫然地在床單上摸索。她知道他是在尋找她的手,但她無法強迫自己伸出手去讓他握。在那個瞬間,她感覺到了自己的抵觸。淚水開始涌進她的眼眶——那是出于對波特的同情。但她依然沒有動彈。
他又嘆了口氣。“我覺得很不舒服,非常難受。似乎沒有什么理由感到恐懼,但我很害怕。有時候我好像根本不在這里,我不喜歡這樣,這讓我覺得自己孤身一人去了非常遙遠的地方。誰也無法到達的地方。那里實在太遠。在那里,我非常孤單。”
她想要阻止他,但在那低低的絮語背后她聽出了一絲乞求:“請留在這里?!彼裏o力阻止他,除非起身離去。但他說的話讓她感到極度的痛苦。
“孤單到我完全忘記了不孤單的滋味?!彼^續(xù)說著,他肯定燒得更厲害了,“在那個地方,我甚至想不出有別人存在的世界是什么樣子。在那里的時候,我不記得這里的一切,我就是很害怕。但回到這里,我還記得在那里的感覺。真希望我能忘掉。同時存在于兩處的感覺非常糟糕。你一定懂的,對嗎?”他絕望地摸索著她的手,“你一定懂吧?你知道那有多糟嗎?你一定知道?!彼斡伤兆∽约旱氖址诺酱竭叀K植诘淖齑侥﹃钠つw,那熱切的渴望令她深感震撼。與此同時,她覺得自己脖子后面的汗毛一根根豎起來,她看著他的嘴唇在她的指節(jié)上一張一翕,感覺到他灼熱的呼吸噴在她手指上。
“姬特,姬特。我好害怕,但還不僅僅是這些。姬特!這些年來我一直為你活著。原來我不曾意識到這件事,現(xiàn)在我明白過來了。我明白過來了!但現(xiàn)在,你要走了?!彼噲D翻身躺進她的臂彎,他抓得她的手越來越緊。
“我不會走!”她喊道。
他的雙腿開始痙攣。
“我就在這里!”她喊得更加響亮。她試著去揣想自己的聲音落在他耳朵里是什么樣子,在那黑暗的殿堂里,他正打著旋兒墜向無限的混沌。他安靜了一小會兒,在他粗重的呼吸聲中,她開始想:“他說自己不僅僅是害怕。但事情根本就不是這樣。他從來沒有為我活過。從來沒有?!彼o緊抓住這個想法,生怕它從腦子里溜走,沒過多久她就發(fā)現(xiàn)自己渾身緊繃地躺在那里,頭腦一片空白地聽著風(fēng)沙無知無覺的嗚咽。這樣的狀態(tài)持續(xù)了片刻,她依然沒有放松下來。然后,她一點點試圖從波特絕望的抓握中抽回自己的手。身邊突然傳來一陣猛烈的動靜,她轉(zhuǎn)過身,看到他半坐了起來。
“波特!”她喊叫著撐起身子按住他的肩膀,“你必須躺下!”她用盡全力,但他不為所動。他瞪大眼睛緊盯著她?!安ㄌ兀 彼碳钡米兞饲徽{(diào)。他抬起一只手抓住她的胳膊。
“可是姬特?!彼崧暫暗?。他們彼此對望。她的頭輕動了一下,無力地倚在他胸口。直到他低頭看著她,她才發(fā)出第一聲啜泣,隨后淚如泉涌,他再次閉上眼,恍惚間覺得整個世界都在自己懷中,那是個溫暖的熱帶世界,正在經(jīng)受風(fēng)暴的洗禮。
小編感悟:在經(jīng)歷了極端放逐與孤獨之后,波特重新看待自己過去的生活,也終于意識到姬特在他生命中的重要性。但是覆水難收,他已經(jīng)走到生命的盡頭,這恐怕就是切斷了與人類聯(lián)系的局外人的最終命運吧。
第二十八章
刺目的海面就在她腳下,粼粼反射著銀色的晨光。
他面朝下趴在狹窄的石縫間,探頭看著海浪從遠方緩緩而來。海天相接處浪潮涌動。她的指甲緊緊摳住巖石,要是不用盡全身力氣抓緊,她確信自己一定會掉下去。但她能在這海天之間堅持多久?石縫正在變得越來越窄,現(xiàn)在它已經(jīng)緊緊壓住了她的胸口,讓她艱于呼吸。又或者她正在慢慢向前滑落,手肘不時用力支撐,讓她的身體一點點靠近邊緣?現(xiàn)在她已經(jīng)向外探得夠遠,足以看到下方兩側(cè)陡峭的懸崖,巖面上怪石嶙峋,石縫間長著粗壯的灰色仙人掌。正下方的波濤無聲地拍碎在巖壁上,夜幕曾籠罩這里濕潤的空氣,但是現(xiàn)在,夜色已經(jīng)退回了水面下。在那一刻,她保持著完美的平衡,她的身體像厚木板一樣僵硬地擱在峭壁邊緣。她凝望著遠處正在逼近的一道海浪,等它來到崖底,她的頭就將不可避免地向下垂落,平衡即將被打破。但那道浪頭一直沒動。
“醒醒!醒醒!”她厲聲喊道。
于是她醒了。
她的眼睛已經(jīng)睜開,天色正將破曉。背靠的石頭硌得她很疼,她嘆了口氣,換了個姿勢。她望向天空,看著它一點點變亮。
掠過天空的第一縷聲音似乎不過是寂靜中的一點細微變化。附近的石塊和遠處的城墻從不可見的疆域中漸漸顯出形狀,但看起來仍不過是下方陰暗的深淵中透出的一點影子。純凈的天空,身側(cè)的灌木和她腳下的卵石都把某種力量從絕對的暗夜之井中拉了出來。她內(nèi)心深處那奇怪的安慰感也以同樣的方式被慢慢喚醒,那些縹緲的念頭反復(fù)出現(xiàn),仿佛完全獨立于她的意志。它們不過是她自身存在的一點剪影、映襯在睡意沉沉卻并不寒冷的虛無背景之上——那睡意依然強大,隨時可能卷土重來,將她擁入懷中。但她依然醒著,熹微的晨光侵入她的眼睛,卻無法呼應(yīng)她內(nèi)心的清醒。
小編感悟:非洲天空下的一切,都還是原來那份面容,只是她已不在,在經(jīng)歷過波特死亡,放逐自己之后,她的意識終于在午后醒來,而那片天空并沒有庇護什么,一切都煙消云散了。
《遮蔽的天空》的出版可謂歷經(jīng)波折。1947年,作為作曲家,只發(fā)表過短篇小說的保羅·鮑爾斯,得知美國雙日出版社愿意預(yù)定他的長篇小說,很快就簽下合同。1948年5月,鮑爾斯完成了《遮蔽的天空》,但當他把稿件交給出版社時,卻被非常干脆地拒絕了,并要求鮑爾斯退還預(yù)付款,因為他們覺得這不是一本小說。在接下來一年里,這本書受盡了每個看過它的出版商的冷眼,數(shù)次被拒。直到英國詩人兼出版商約翰·萊曼在訪問紐約時讀到了這本書并同意出版它,隨后美國獨立出版社“新方向”的詹姆斯·勞克林,承諾會在美國出版此書。果然,是金子總會發(fā)光。雖然出版前經(jīng)歷了種種難產(chǎn),但出版后引發(fā)了轟動。美國三大戲劇家之一的田納西·威廉斯極力盛贊:“在我讀到的美國文學(xué)作品中,只有《遮蔽的天空》深刻表現(xiàn)了近來歷史在西方世界里留下的精神印記。”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遮蔽的天空》再次風(fēng)靡全美國。1990年,奧斯卡獲獎導(dǎo)演貝納爾多·貝托魯奇(注:《末代皇帝》導(dǎo)演)將《遮蔽的天空》搬上大銀幕。這部電影扎根北非,起用《末代皇帝》原班人馬,請來著名作曲家坂本龍一配樂,耗費巨資拍攝,并最終獲得美國金球獎、英國電影學(xué)院獎。貝托魯奇稱:“《遮蔽的天空》是一部充滿哲思的偉大小說,一個非?,F(xiàn)代的冒險故事。”
鏈接:2017年,坂本龍一時隔八年再度發(fā)布新專輯async。新專輯中他最為喜愛的一首fullmoon就來自《遮蔽的天空》這本書。坂本龍一還將鮑爾斯在電影《遮蔽的天空》中片尾念的一段小說,放進了fullmoon里。坂本龍一非常喜歡《遮蔽的天空》,在保羅·鮑爾斯去世后他還懷念其道:保羅·鮑爾斯已經(jīng)去世了,但他是20世紀最偉大的美國小說家之一。
《遮蔽的天空》實際上是個寓言
□田納西·威廉斯(美國著名作家、普利策獎得主)
在我近來讀到的美國文學(xué)作品里,只有《遮蔽的天空》深刻地表現(xiàn)了近來歷史在西方世界里留下的精神印記,在這方面,或許只有親歷過戰(zhàn)爭的士兵撰寫的作品能與之媲美。難能可貴的是,這樣的印記并未浮于文本的表面,而是以更意蘊深長的方式藏匿在籠罩全書的氛圍中。
從表面上看,這本書記錄了一次非同尋常的冒險。而若是深入探究,你會發(fā)現(xiàn)《遮蔽的天空》實際上是一個寓言,描繪了一個具備完全自我意識的人在現(xiàn)代文明中的精神冒險。這樣描述它其實并不恰當。以此解讀,我們產(chǎn)生的思考或許完全背離了保羅·鮑爾斯寫作本書的初衷。事實上,這個更上層的動機并未妨礙故事本身的表達,它絕不會破壞你閱讀一位一流作家創(chuàng)作的一流小說的巨大樂趣。
我懷疑,迷戀這部小說的許多讀者或許根本不會覺察,它的文本之下掩藏著一面神秘而恐怖的鏡子,透過這面撒哈拉的道德虛無主義之鏡,你將看到人類在盲目地游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