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欣好
中華美食文化博大精深、源遠(yuǎn)流長。作為一名資深小吃貨,我嘗過的美食不計其數(shù),有外酥里嫩的北京烤鴨,美味多汁的天津“狗不理”包子,甜而不膩的西湖藕粉,清爽可口的蘭州拉面……其中我最喜歡的,當(dāng)數(shù)被譽為中華一絕的長沙臭豆腐。
暑假,我有幸來到臭豆腐的“故鄉(xiāng)”——湖南長沙,第一次品嘗了地道的長沙臭豆腐,真是“不嘗則已,一嘗驚人”!從此,那種又鮮又辣的美味定格在我的心中,成為我心中最深的念想。
一天清晨,薄薄的晨霧還未完全散去,臭豆腐攤位前就已經(jīng)排起了長隊。我一邊等待,一邊貪婪地聞著空氣中濃郁的臭豆腐特有的香味兒。在等待間隙,師傅向我們介紹,臭豆腐看似簡單,實際上它的制作工藝十分復(fù)雜,對原料的要求也很高。要做出上等的臭豆腐,必須選用優(yōu)質(zhì)黃豆為原料,經(jīng)過篩選、浸泡、發(fā)酵等一系列繁雜的工序后,才能制成鮮香嫩滑的豆腐坯。
說話問,師傅手腳麻利地在鍋中放人剁椒、香菜、芝麻油、生姜、蒜泥汁等佐料,幾下翻炒后,濃濃的辣味兒混合著鮮香味兒瞬間縈繞在鼻尖。光是這盤令人胃口大開的湯汁,就讓我欲罷不能了。
開始炸啦!只見師傅嫻熟地一抬手,一塊塊方方正正的臭豆腐爭先恐后地滑入油鍋中。它們在油鍋里歡快地翻滾著、跳躍著,一會兒潛入鍋底,一會兒又偷偷地探出小腦袋。當(dāng)它們玩兒累了,一個個挺著圓鼓鼓的肚皮酣睡時,師傅便把它們撈起來裝入盤中。
一旁的我早已按捺不住,迫不及待地正要大快朵頤時,師傅忙笑著阻止我:“別急,還剩最后一道工序!”我強(qiáng)咽回快要流出來的口水,目光一下也不舍得離開。只見師傅在臭豆腐的“肚子”上開了一扇小窗戶,澆入剛才炒制好的湯料,頓時濃香四溢。
一盤精心制成的臭豆腐終于擺在了我的面前。啊,這哪是一道美食,分明是一件精良的工藝品!只見潔白的瓷碗內(nèi),一塊塊黑如墨玉的臭豆腐整整齊齊地排列著,鮮紅的剁椒和嫩綠的香蔥點綴其間。還未來得及品嘗美味,光憑這顏色,就已經(jīng)俘獲了我這枚小吃貨的心。
我小心翼翼地夾起一塊臭豆腐,輕輕地一咬,飽滿的湯汁立刻濺了出來。豆腐外皮的焦脆爽口和內(nèi)里的酥軟嫩滑恰到好處地融合在了一起,麻、辣、鮮、香的口感瞬間在舌尖綻放。那真是一種無敵的美味啊,我一邊享用一邊陶醉其中,最后連湯汁也喝了個一干二凈。
這就是令人欲罷不能的長沙臭豆腐,怎么樣,聽了我的介紹,你是否也心動了呢?那就趕快行動起來,一起去長沙大飽口福吧!
教師點評
寫好“舌尖上的美食”其實有技巧可循。本文小作者深諳此理,從“色”“香”“味”三個方面著手,運用生動的語言將這道中華一絕——長沙臭豆腐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出來。本文行文流暢,語言歡快詼諧,大量的細(xì)節(jié)描寫以及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更是對文章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不失為一篇描寫美食的佳作。
(王艷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