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輝
【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年齡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心臟超聲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16年5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15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年齡將其分為甲(61~70歲)、乙(71~80歲)、丙(81~90歲)三組,各50例,對所有患者進行心臟超聲檢查,觀察比較三組患者檢查結果。結果 甲組LVEF≥50%,左心房內徑<39 mm、右心室內徑<39 mm患者占比高于其他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甲組冠狀動脈狹窄<70%的患者占比44%、乙組、丙組分別為22%、1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不同年齡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進行心臟超聲有較高的臨床價值,能促使患者在最佳時機接受治療。
【關鍵詞】不同年齡組;心肌梗死;心臟超聲
【中圖分類號】R542.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27..02
心肌梗死是常見的一種心血管疾病,其發(fā)病快,病情中,且具有較高的致死率,主要臨床癥狀為頭暈、頭痛、耳鳴等,患者如未得到及時、準確的診斷,將會延誤臨床治療時機,嚴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本次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150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分為不同年齡組,實行心臟超聲檢查,探究其臨床價值,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5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150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60歲以上、符合心肌梗死診斷標準、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認知功能障礙、合并惡性腫瘤、肝腎功能嚴重不全。根據患者年齡將其分為甲、乙、丙三組,各50例。甲組年齡61~70歲,平均(65.10±1.13)歲,男28例、女22例;乙組年齡71~80歲,平均(74.27±1.18)歲,男29例、女21例;丙組年齡81~90歲,平均(84.28±1.15)歲,男27例、女23例。三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所有患者進行心臟超聲檢查。選擇PhilipsIE33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對患者實施多普勒超聲檢查,探頭頻率1~5 MHz,患者取側臥位,觀察左心室長軸、短軸,心尖兩腔切面、心尖四腔。
1.3 觀察指標
左心射血分數、房事內徑、二尖瓣舒張早期與晚期的血流峰值、冠狀動脈狹窄。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甲組LVEF≥50%,左心房內徑<39 mm、右心室內徑<39 mm患者數量占比其他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甲組冠狀動脈狹窄<70%的患者占比44%、乙組、丙組分別為22%、1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心肌梗死是多發(fā)于老年人群體的心血管急診,其病情發(fā)展較快,患者如未得到及時治療,很容易引起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威脅患者生命安全。心肌梗死是因為動脈粥樣化造成的血栓性斑塊,導致急性血栓形成,阻塞血管而引起的急診,患者容易并發(fā)心律失常和呼吸衰竭[1]。
因此,做到及時準確的診斷,并在最佳時機采取治療措施是治療心肌梗死患者的關鍵。心臟超聲近年來被廣泛運用在心肌梗死疾病的臨床診斷中,其具有影像清晰、漏診率低,檢查等待時間短、檢查操作簡便、檢查費用低等優(yōu)勢,嚴格按照規(guī)定操作,嚴格閱片能有效提高其診斷準確率,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2]。本次研究,甲組LVEF≥50%,左心房內徑<39mm、右心室內徑<39 mm患者占比高于其他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甲組冠狀動脈狹窄<70%的患者占比44%、乙組、丙組分別為22%、1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劉夏天[3]研究結果相符,說明不同年齡段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臟超聲診斷各指標具有差異,年齡越大的患者冠狀動脈狹窄程度越高,不同年齡段患者心臟超聲特點各異,能為臨床治療提供有效參考。
綜上所述,對不同年齡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進行心臟超聲有較高的臨床價值,能促使患者在最佳時機接受治療。
參考文獻
[1] 王文娟,蔡江濤,白 梅.超聲心動圖評估老年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右心功能的臨床價值[J].實用老年醫(yī)學,2016,11(1):65-68.
[2] 李 霖,黃 創(chuàng),郭 鵬,等.不同年齡段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臨床特點觀察及分析[J].河北醫(yī)學,2013,19(5):731-733.
[3] 劉夏天,魯建興,張麗瓊,等.不同年齡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心臟超聲的臨床分析[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4,12(5):799-800.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