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平生
林志洪今年28歲,是一名核雕工藝師。他出生在核雕世家,精湛的核雕手藝都是從爺爺林祖成那里繼承來的。改革開放40年,他們一家見證了核雕業(yè)從單純的手工制作走向機械輔助制作的發(fā)展歷程,也親歷了傳統(tǒng)文化行業(yè)從默默無聞走向家喻戶曉,從而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巨大飛躍。
上世紀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鮮有人了解核雕工藝。人們印象中的核雕,只是掛在手腕或脖子上的十幾顆桃核串成的鏈子。那時候,林志洪爺爺制作核雕時,用專門的刻刀在微小的橄欖核或桃核上雕出栩栩如生的人物或春意盎然的風景園林畫。他還能在窄小的果核上刻出諸如《八仙過海》《桃園三結義》《女媧補天》等妙趣橫生的中國傳奇故事。
有人會說,這么有前景的行業(yè),要想傳承下去,應該很容易吧?起初,林志洪爺爺也這樣想的,可現(xiàn)實遠沒有想象的那么豐滿,當他想要招徒弟時特別艱難。一顆果核要成形,往往要用整整一天,復雜些的圖案甚至需要兩三天或更長的時間,效率低,產量少,人工勞累,而這項工藝如果不踏實學個一年半載,很難出師,更別提能賣出成品了,所以很多人不愿學。無奈之下,林志洪爺爺只能逼著自己的兒子、林志洪父親學,無論怎樣,都要這門手藝傳下去,后來就傳到了林志洪手上。
爺爺沒想到的是,林志洪大學畢業(yè)進入這行后,不僅不叫苦,還越干越歡騰,沒多久就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林志洪父親告訴他,年輕人趕上了好時代。咱們國家的工業(yè)技術在進步,并且越來越重視傳統(tǒng)文化行業(yè)的改革,核雕工藝師的雕刻方式也變了。
一次,林志洪爺爺特意到孫子的工作室轉轉。老爺子年紀大后,眼睛花了,手也不如年輕時靈巧,很久不做核雕了。結果他到孫子的工作室一瞧,孫子正在“偷懶”。林志洪當時正目不轉睛地盯著電腦屏幕,身邊一臺高速運轉的機器馬不停蹄地發(fā)出“嚓嚓嚓”的聲音,不斷有核屑從機器上飛出。林志洪一回頭,看到爺爺蹙眉瞪眼,立刻明白過來,連忙給爺爺解釋道:“您看,只要把樣本掃描進電腦,再編寫程序輸入電腦,這臺機器就可以指揮雕刻刀按照我們的需要在果核上走刀,形成的核雕進行手工微修,就是成品。這種方式不僅節(jié)省時間,而且制作的核雕產量大?!睜敔敾腥淮笪颍壑淤澆唤^口:“想不到咱們手工藝人,也能用上先進儀器,真是越來越方便嘍??墒悄闶∠聛淼臅r間干嗎?”林志洪不疾不徐地說道:“我正在網上看古籍,想設計一些具有中國特色又兼具傳奇故事的核雕?,F(xiàn)在網上素材很多,要樣式繁復又富有創(chuàng)意的核雕作品才能吸引大家關注,贏得喜愛?!睜敔斠宦牐才d趣盎然地跟著林志洪湊在電腦前看起圖片來。
臨走時,爺爺又關心起核雕的銷路問題,林志洪說:“現(xiàn)在賣核雕早就不像您那時啦,還要擺到馬路邊吆喝,我們只需把精美的圖片傳到網上,就可以把中國的核雕作品展示給全世界的人看。買賣雙方利用網絡交流,指尖輕點,核雕作品便賣出去了,既方便又快捷?!睜敔斅牶螅瑵M意地走了。
送走爺爺,林志洪又研究起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內容,他考慮給自己的產品申請專利保護,讓自己苦心鉆研的創(chuàng)意題材不被市場粗制濫造、過度模仿。他還打算把林家世代相傳的核雕工藝品做成專屬品牌,推向國際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