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冬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心醫(yī)院,河北 廊坊 065000)
在眾多慢性代謝性疾病中,糖尿病屬于常見的一種,該疾病的發(fā)生率較高,其病程較長,需要終生治療,對患者的健康有嚴重的威脅,對于糖尿病的主要治療方式為胰島素治療,但是為了保證患者的治療效果,還需對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1],因此為了研究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注射治療護理效果,特選擇100例患者進行研究,報道如下。
文中涉及的患者均符合糖尿病的臨床診斷標準,來我院治療時間在2016年12月~2018年2月,患者人數(shù)一共為100例,在隨機分組的方式下,將上述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患者的例數(shù)為50例,男性為29例,女性為21例,年齡41~80歲,平均年齡為(59.22±1.33)歲,而對照組患者例數(shù)為50例,男性為28例,女性為22例,年齡40~81歲,平均年齡為(59.49±1.47)歲,在統(tǒng)計學軟件的分析下,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差異極小。
所有患者均采用胰島素治療,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的護理干預,主要為病情干預、日常干預等,而觀察組患者則采用針對胰島素治療護理干預:(1)注射部位干預,胰島素的注射均為皮下注射,因此在對注射部位選擇時,應避開血管、關節(jié)以及神經(jīng)等部位,同時胰島素要長期注射,因此在選擇部位時,一定要適當?shù)霓D換部位,減少感染、腫脹等不良反應發(fā)生況[2]。(2)注射時間干預,餐前血糖在6.7mmol/L之前的患者,應在餐前15min注射,而餐前血糖超過6.7mmol.L但是未達到10mmol/L的患者,則應在餐前30min注射,而餐前血糖在10mmol/L以上的患者,則應在餐前45min進行注射,如果患者在餐前血糖低于3.9mmol/L,則應選擇餐后注射。(3)胰島素注射步驟,先選擇合理的注射部位,并對其進行消毒,左手將注射部位輕輕捏起,45°角進針,注射完成后,緩慢松開患者的皮膚,并將針頭留置10s,利用棉簽進行按壓[3]。(4)藥物干預,胰島素為患者的常用藥物,因此在每次胰島素注射完成后,護理人員應定時進行查房,并詢問患者是否出現(xiàn)不良反應,及時予以對癥處理,同時護理人員還應告知患者以及家屬藥物治療的日常情況,對其進行培訓,讓患者充分理解胰島素的注射時間以及注射部位,切不可擅自停藥以及加減藥量[4]。
分析上述患者干預后前后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的情況。
此次文章中的數(shù)據(jù)均進行嚴格核對,計量資料則為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表達方式為“x±s”,檢驗方法為t,所有數(shù)據(jù)均利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0.0進行處理,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分析上述患者干預前后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的情況,在表1中看出,兩組患者干預前的數(shù)據(jù)差異極小,但是在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的數(shù)據(jù)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患者干預前后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的情況
胰島素是治療糖尿病的主要藥物,其效果較高,安全性較強,但是由于疾病為終身性疾病,因此患者需要長期的胰島素治療,所以在漫長的治療過程中,應對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在藥物治療過程中做好相關干預,對于注射部位、注射時間以及注射步驟等應重點觀察,防止出現(xiàn)不良反應,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