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芬,陳蘭芳
(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qū)婦幼保健院,廣東 佛山 528100)
母嬰早接觸是目前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超早期干預方式,有助于建立母嬰感情,提高母乳喂養(yǎng)成功率,但剖宮產有所區(qū)別,產婦經(jīng)歷剖宮產手術,需要良好休息,并且部分產婦心情復雜,限制了母嬰早接觸效果[1-3]。而多數(shù)父親也有參與護理新生兒的意愿,父親的體溫也有助于新生兒更好的適應外界環(huán)境,同時有助于雙方感情建立,在產婦獲得充足休息,并且有準備后,再將狀態(tài)穩(wěn)定的新生兒與產婦接觸,可能更有助于母乳喂養(yǎng)[4]。本研究對父親早接觸對剖宮產新生兒早期喂養(yǎng)的效果進行觀察,現(xiàn)報道如下。
我院自2017年1月~2018年7月出生的剖宮產新生兒100例,經(jīng)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新生兒家長簽署知情同意書;②新生兒健康者;③單胎者;排除標準:①新生兒1 min的Apgar評分<7分者;②新生兒5 min的Apgar評分<7分者;③父親有傳染性疾病者;④父親有精神障礙者;⑤父親皮膚大面積受損者;⑥新生兒畸形者;⑦新生兒血糖<2.5 mmol/L者;根據(jù)出生時間分成2組,觀察組50例,其中男26例,女24例,胎齡在37~41周,平均胎齡(39.2±1.1)周;對照組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胎齡在37-41周,平均胎齡(39.6±1.2)周;兩組剖宮產新生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1 觀察組
選擇適合的溫馨單人房,溫度控制在28℃左右,濕度約50%。在新生兒出生后的30分鐘內與父親早期接觸。父親可選擇舒適的坐位,將新生兒抱在懷中,直接與父親裸露的胸腹接觸,非接觸部位可蓋上被子,30分鐘后由母親進行早期喂養(yǎng)。
1.2.2 對照組
在新生兒出生后用被子包好,不與父親進行皮膚接觸,由護理人員照顧,在30分鐘后,直接由母親進行早期喂養(yǎng)。
觀察兩組剖宮產新生兒首次胎糞排出時間、開奶成功時間、首次吮奶持續(xù)時間、足底溫度、啼哭時間、唾液皮質醇、心率情況。
數(shù)據(jù)采用專業(yè)SPSS 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剖宮產新生兒首次胎糞排出時間、開奶成功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剖宮產新生兒首次吮奶持續(xù)時間長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剖宮產新生兒早期喂養(yǎng)情況對比 [,min]
表1 兩組剖宮產新生兒早期喂養(yǎng)情況對比 [,min]
組別 n 首次胎糞排出時間 開奶成功時間 首次吮奶持續(xù)時間觀察組 50 13.30±3.64 20.23±7.22 30.24±3.19對照組 50 18.28±4.52 35.29±8.25 23.25±2.83 t 3.741 11.313 5.251 P<0.05 <0.05 <0.05
觀察組剖宮產新生兒30、60、120min時足底溫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剖宮產新生兒足底溫度情況對比 [,℃]
表2 兩組剖宮產新生兒足底溫度情況對比 [,℃]
組別 n 5min 30min 60min 120min觀察組 50 29.9±2.5 33.0±3.0 33.7±2.8 34.9±3.5對照組 50 29.4±3.6 31.0±2.7 31.9±3.3 32.2±3.9 t 1.005 4.020 3.618 5.427 P>0.05 <0.05 <0.05 <0.05
觀察組剖宮產新生兒出生后0.5~2.0h啼哭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剖宮產新生兒啼哭時間對比 [,s]
表3 兩組剖宮產新生兒啼哭時間對比 [,s]
組別 n 出生后0.5-1.0h 出生后1.0-1.5h 出生后1.5-2.0h觀察組 50 149±14 84±5 49±3對照組 50 291±25 231±20 132±17 t 7.331 7.589 4.285 P<0.05 <0.05 <0.05
觀察組剖宮產新生兒0.5、1.0、2.0h唾液皮質醇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剖宮產新生兒唾液皮質醇情況對比 [,μg/dL]
表4 兩組剖宮產新生兒唾液皮質醇情況對比 [,μg/dL]
組別 n 0.5h 1.0h 2.0h觀察組 50 5.2±0.4 4.0±0.3 3.0±0.4對照組 50 6.4±0.5 6.4±1.0 6.1±0.6 t 3.398 6.796 8.778 P<0.05 <0.05 <0.05
觀察組剖宮產新生兒30、60、120分鐘心率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剖宮產新生兒心率情況對比 [,次/min]
表5 兩組剖宮產新生兒心率情況對比 [,次/min]
組別 n 5min 30min 60min 120min觀察組 50 160±16 146±10 137±7 138±9對照組 50 165±16 163±8 161±14 152±15 t 1.316 4.475 6.317 3.685 P>0.05 <0.05 <0.05 <0.05
新生兒早期喂養(yǎng)問題是產科關注的重點,在新生兒出生后早期進行母嬰早接觸對新生兒喂養(yǎng)有利的結論已被諸多臨床研究證實,母嬰接觸有助于早期建立情感,對嬰兒吸吮、母乳分泌均有較大的幫助,但母嬰早接觸也受到了諸多因素的限制,如新生兒哭鬧影響產婦休息、產后抑郁等,特別是對于剖宮產而言,術后1h內產婦與新生兒的接觸可能對術后恢復不利,并且新生兒出生后,父母分離狀態(tài)并不利于家庭責任感的早期建立,許多父親在新生兒出生后,愿意參與新生兒護理,父母共同參與的照顧模式可能對新生兒喂養(yǎng)更為有利[5]。
新生兒出生后,需要一段時間適應外界環(huán)境,處于不適狀態(tài)的新生兒會哭鬧,并且不利于心率、體溫等指標穩(wěn)定[6],而在父親的體溫可降低新生兒的不適感,減輕新生兒應激反應,以快速穩(wěn)定新生兒狀態(tài)。本研究結果中也顯示,與父親早接觸后,觀察組新生兒體溫上升時間更短,心率可更快的穩(wěn)定,證實了通過與父親的接觸,在父親正確的護理下,新生兒可更快的適應外部環(huán)境,因此減少了啼哭平均時間[7]。而將不哭不鬧的新生兒與母親接觸,不會影響產婦休息和心情,更可刺激母性,促進母乳分泌,并且新生兒狀態(tài)更加穩(wěn)定,也方便建立吸吮反射,對新生兒喂養(yǎng)更為有利[8]。本研究還利用了相對客觀的指標皮質醇用以觀察新生兒應激狀態(tài),皮質醇為創(chuàng)傷應激反應抑制性反饋因子,皮質醇增高可能誘發(fā)高脂血癥、免疫缺陷以及胰島素抵抗等,而皮質醇用于新生兒應激狀態(tài)的研究目前也獲得了一定的進展。本研究結果中亦顯示,觀察組新生兒的唾液皮質醇水平下降速度更快,證實了父親早接觸的有效性。同時,父親早接觸所帶來的好處是多方面的,不僅可迅速穩(wěn)定新生兒狀態(tài),使新生兒快速適應外部環(huán)境,還可增加父親的參與感,幫助早期建立家庭責任感,同時父親也了解了一定新生兒護理知識,對日后父母雙方共同照顧新生兒打下了基礎。而對于母親而言,雖然未能第一時間接觸新生兒,但也給了母親一定時間穩(wěn)定心態(tài),和相對充足的休息時間,避免了一些隱患。而目前父親早接觸應用尚不廣泛,面臨的主要問題在于與母嬰早接觸一定程度上存在沖突,目前仍然缺乏對照觀察,證實其和母嬰早接觸的效果優(yōu)劣,并且為父親早接觸新生兒進行的知識普及工作也需要開展,但不可否認,父親早接觸運用于剖宮產新生兒早期喂養(yǎng)中具有實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