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樟柯:電影開始過字幕時,公共汽車上的那場戲是17年前用DV拍的。在那個年代DV只能拍4:3的畫幅,雖然是很老的素材,但我很喜歡這一段,能帶給我們那個年代人的面貌和社會的氛圍。
其實一開始這一段沒想過加到電影里,我拿給給攝制組的工作人員,讓他們感受那個年代的氣氛,結(jié)果保留在了片頭出字幕的段落,因為剛好在續(xù)場的時候是從一個群像,公共汽車上的眾生相開始的。
賈樟柯:這次一共用了六種攝影機,為了和過去的影像銜接,所以從最開頭的DV影像到最后,用了DV,膠片,高清數(shù)字攝影機,甚至用了6K的攝影機。膠片主要是拍三峽部分,全片大概有二分之一多一點是膠片拍的,也從很低像素的影像拍到6K的影像,到后面也有最新的高清數(shù)字攝影機。
賈樟柯:對,從高鐵部分開始就是數(shù)字攝影機了,因為電影里的時間已經(jīng)過去了很多年,巧巧和斌哥先后回到山西,是當(dāng)下的時間,所以用了高清數(shù)字攝影機。
賈樟柯:如果廖凡飾演的斌哥是個渣男的話,也是個值得心疼的渣男。
這可能跟我自己男性導(dǎo)演的身份有關(guān),寫《江湖兒女》劇本的時候,我第一次開始對男性有一些反思,我和工作人員開玩笑,說如果我是女導(dǎo)演,可能這個電影我會對女性有所反思。
整個故事我覺得廖凡和趙濤是陰陽兩面,缺一不可,《江湖兒女》的兒女是放在一起的。電影的主題是講情義的變化、講世道人心的變化,在這個過程中,有的人是隨波逐流的,有的人是堅持某種東西的。斌哥演的就是隨波逐流的,他付出了代價;巧巧是一開是很暈的情況,逐漸意識到自己的江湖身份、堅持自己的江湖道義。
所以這一對人物的命運是反向的變化和發(fā)展,相輔相成。確實,在女性角色上,是女性變強的過程。但在斌哥這個人物身上,滲透了我個人更多情感,畢竟我是男性,寫廖凡反倒是我最動情的。
賈樟柯:《江湖兒女》是一個完全虛構(gòu)的故事,但是拍江湖片是很多年前就有的想法。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江湖本身跟我個人的一部分感受有關(guān),我是1970年出生的,在我小時候確實經(jīng)歷過很多街頭的生活的,當(dāng)時江湖大哥也挺多的,所以電影和我個人經(jīng)歷有一定結(jié)合,但故事是虛構(gòu)的;
另一方面,跟我學(xué)習(xí)電影之后特別喜歡江湖片有關(guān),無論是胡金銓明代的故事、張徹清代的故事,還是吳宇森的八十年代香港的故事,都對我有很大影響。不過我總結(jié)了一下,江湖是描寫人的變遷、描寫社會的變遷非常好的角度,就像胡金銓的明代、吳宇森的八十年代一樣。
《江湖兒女》是從一個狹義的江湖出發(fā),這個江湖指的是劇烈變革的年代、危機四伏的生存環(huán)境、復(fù)雜的人際關(guān)系。在這里面有情有義,有男有女,這是江湖的本意。不過我更多想傳達的是共同的感受,因為這些年大部分人都是離鄉(xiāng)背井去陌生的城市尋找自己適合發(fā)展的地方,一路上也經(jīng)歷了很多危機、四海為家的漂泊,所以《江湖兒女》最終強調(diào)的不單是江湖,更主要是兒女,這些人17年的體驗。
賈樟柯:江湖文化里,核心的部分就是情義,義薄云天這個詞是和關(guān)二爺聯(lián)系在一起的,所以關(guān)公文化的核心也是江湖文化的核心。
電影用17年的跨度來表現(xiàn)人與人的不同,有的人心中一直有這種精神,并越來越強烈,還能堅持這種與人交往的一種方式;有的人就逐漸淡忘了。
拍《江湖兒女》對我來說對我最大的挑戰(zhàn)是拍無形的東西,簡單來說就是人心世道。用電影這樣具象的方法拍這種說不清的生活感受,對我來說是非常新鮮的挑戰(zhàn)。年輕一代,在江湖那樣的秩序里,是一代一代更新的,有的用情義的方法銜接,有的是用暴力的方法更迭。斌哥遭遇的是比較暴力的方法。
賈樟柯:每首歌的使用都不太一樣,開頭是葉倩文的《淺醉一生》,這首經(jīng)典粵語歌我從八十年代就開始聽,一直聽到現(xiàn)在,是我的保留曲目。它是《喋血雙雄》的主題歌,對我來說,一聽這首歌那種江湖的味道、深情厚誼的感覺就出來了,所以對我來說倒不是年代感,是江湖的氣息和味道,現(xiàn)在很難找到一首歌有這樣的真摯、對情感的真摯的表達。
另外一首《有多少愛可以重來》,這首歌是12年前我在三峽偶然拍到的,所以電影中舞臺上演唱的鏡頭用的是12年前的素材,趙濤坐在舞臺下聽是去年拍攝的素材,也算是隔著時空的表演和交流。另外還用了迪斯科的音樂,十幾年前年輕人的生活迪斯科是少不了的場景,那個年代娛樂也很少,互聯(lián)網(wǎng)還不怎么發(fā)達,大家無非是卡拉OK,迪廳、臺球室這些地方,所以這次又拍到了迪斯科。
賈樟柯:我覺得沒有什么沖突,就是那個年代無序的一種表現(xiàn)。電影中的大哥喜歡國標(biāo),所以隨時帶著兩個跳國標(biāo)的,高興的時候就跳一跳,沒有更多的舞蹈跟舞蹈之間的對比的含義,而是那樣一種無序、蠻橫,呈現(xiàn)那個人物在城市里的生存情況。
賈樟柯:沒有太復(fù)雜的原因,就是因為趙濤演的好,他是我視線所及里面最優(yōu)秀的中國女演員。所以我要跟最好的演員合作。
賈樟柯:礦泉水瓶沒有任何寓意,就是那個地方熱,人得不停喝水,一個電影的體感很重要,要是能把一個地方的溫度、天氣這種人用身體才能感受到的東西拍出來才是好電影,我自己拍電影比較注重體感。
礦泉水瓶是必備的,一個外來者很不適應(yīng)那邊炎熱的環(huán)境,氣溫非常高,在那邊拍戲我褲兜里永遠揣著一支礦泉水。但是驚喜是,趙濤把這只瓶子非常天才的用活了,不單是提示一種天氣,人需要喝水,而是把她不同境遇里的不同心情表現(xiàn)出來,比如隔著玻璃門找大學(xué)生,用瓶子阻止門關(guān)上;去婚宴騙吃,瓶子成了她敬酒的工具;看到有人欺負丁嘉麗,瓶子又成了手中的武器,這些都是劇本里沒有的。
這也是之所以我和趙濤合作的原因,她的表演讓我們目瞪口呆,第一次發(fā)現(xiàn)瓶子的妙用是門的那場戲,她突然將瓶子塞到即將關(guān)上的門縫里,我和攝影師互相看一眼都驚了,這就是細節(jié)。
賈樟柯:電影中的四次鼓聲是主觀的聲音,后期做聲音設(shè)計時加進來的,它們暗示著人物命運的改變。
第一次是趙濤帶著攝影機,跟隨趙濤進入到那樣一個茶樓,其實也是跟隨她進入到一個秘密的社會、進入到斌哥的江湖里面,是我們進入到這樣一個獨特世界的開始,所以用到了鼓聲;
第二次是街頭混戰(zhàn)之后,巧巧鳴槍之后用到鼓聲,這是這個人物生命中最重要的時刻,這場戲帶來了兩個人物命運極大的改變,可以說,那一槍之后巧巧整個青春就凋零了。
第三次是遭遇摩的司機之后,她騎摩托往回奔跑,那是整個電影里我對人最失望的一場,我相信也是巧巧對人最失望的一場,最后就是結(jié)尾。鼓聲是傳遞了巧巧生命中最重要的時刻。
其實人不管多大年齡,回首走過的路,很多日常其實都忘了,能記起來的,也就是那些響起鼓聲的片刻。
賈樟柯:《三峽好人》里的UFO是超現(xiàn)實的,連我自己拍的時候也覺得是超現(xiàn)實的,電影本身也是超現(xiàn)實的變革和超現(xiàn)實的魔幻性。但《江湖兒女》里面我不覺得是超現(xiàn)實的,就是現(xiàn)實,巧巧真的看到了UFO,并且世界上真的存在UFO。
寫到這的時候,我突然覺得,前面的戲份,斌哥和巧巧都在面對不同的人際關(guān)系,和徐崢分手之后,趙濤一個人去了新疆廢棄的城市,在那么空曠的夜空下,是她唯一一次擺脫人際關(guān)系,是她非常孤獨的狀態(tài),只有日月星辰才能襯托出人在這一刻的孤單,就想到用這種奇特的生活的恩惠,讓她看到了飛碟,兩部電影沒什么特別的關(guān)系。
賈樟柯:作品之間的關(guān)系,并不是說這兩個人物還叫巧巧和斌哥,我拍電影起名字很懶,因為我覺得不重要。電影里面角色的名字很多時候觀眾也不知道叫什么,反倒更在意演員的樣子,這樣就夠了。
重要的是再次拍攝山西和三峽,重新回到自己拍攝過的地方,帶來電影背后的時間、空間的一致性。就好像一個舞臺一樣,舞臺沒有變,但上面的人變了,我要拍的人群變了,同樣是在山西的環(huán)境和三峽的環(huán)境,98年走來的是《小武》,2000年是文工團,06年《山峽好人》是礦工和一個護士,《山河故人》是煤老板和他的女人,這一次是一群江湖人士。不變的舞臺帶來命運的不同吧,粉墨登場,其實我們生活在同樣的環(huán)境和背景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