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運記 戴永建
摘 要:隨著互聯網應用的不斷普及,我國網民的數量逐年上升。我國于2008年發(fā)布了《網絡成癮診斷標準》,是全球首個將網絡成癮正式納入精神病診斷范疇的國家,而網絡購物成癮已被納入其中。生活質量對于個體的思想體系的形成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好的生活質量能促使個體特別是大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思想體系。本人借助網絡成癮的學術基礎,探討網絡購物成癮對生活質量及大學生積極思想體系形成的影響。
本文以珠海高校學生為對象,以北理工珠海學院為調研樣本,采用整群隨機抽樣,共發(fā)放問卷584份,回收573份,有效問卷為535份并采用SPSS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解釋。結論如下(一)大學生網絡購物群體在生命質量表現存在顯著性差異,網購成癮群體生命質量水平低于網購不成癮群體(二)在網購成癮方面,男女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女生網購成癮的程度高于男生。(三)大學生網絡購物成癮對生活質量、積極思想體系存在負向影響關系
關鍵詞:網絡成癮;網購成癮;生活質量;思想政治教育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筆者從第3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獲得以下數據,截2016年12月止中國網民規(guī)模達7.31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3.2%,而網絡購物的用戶規(guī)模已經達到4.667億,同比15年增長了12.9%。由此數據可見,我國網民中已經擁有超過六成的用戶在使用網絡購物,用戶規(guī)模的逐年上漲,網絡購物的使用率也提升至63.8%。
隨著網絡交易平臺的發(fā)展,更多的網民開始在網絡購物中出現病理性的行為和癥狀,網絡購物成癮已成為受社會關注的問題。根據2017年《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的數據顯示,網民已經逐步呈現青年化,而大學生就是這部分年齡段的群體。網絡購物成癮的現象在校園逐漸顯現,網絡購物的“瘋狂”式行為已經影響了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不利于大學生形成積極正面向上的思想。筆者當前在珠海高校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學生群體中存在的網絡購物成癮的心理問教育亦屬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疇。因此筆者希望通過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對網絡購物成癮和大學生生活質量、積極的思想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筆者希望通過理論知識和自身實踐工作的結合,更科學分析大學生網絡購物成癮對大學生成長的影響,為推動大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提供科學的依據,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
二、網絡購物成癮、生活質量相關概念
(一)網購成癮概念
Koran(2006)對網絡購物成癮的定義為:由于反復通過網絡平臺進行市場交易,使用戶處于一種慢性(或周期性)的沉迷狀態(tài),并產生無法抑制的購買愿望,同時伴隨著購物的時間和頻率的張力與耐受性現象,在心理和生理上對網購帶來的快感有持續(xù)的依賴。鄭梅欽(2013)在《大學生網購成癮現象及應對策略研究》中認為,網絡購物成癮是指過度或沉迷使用網絡平臺進行購物而導致顯著的生理、心理及社會關系受損的現象。徐浪(2014)在《大學生網購成癮的初步研究及問卷編制》中認為,由于網絡購物的獨特性能給使用者帶來緩解壓力、自我滿足等作用,使用者進而不斷依賴并重復該行為,最終導致使用者花費更多成本,并對生活的功能造成不良影響,若強制終止該行為則會導致負面情緒的加劇并且成癮者會尋找其他途徑完成網絡購物,以上行為我們稱為網絡購物成癮。
我國于2008年出臺首部《網絡成癮診斷標準》,正式將網絡成癮納入精神病診斷范疇,同時也是第一個出臺網絡成癮診斷標準的國家。按標準可將網絡成癮分為5類:網絡關系成癮、網絡信息成癮、網絡游戲成癮、網絡色情成癮和網絡交易成癮。
(二)生活質量的概念
世界衛(wèi)生組織從健康角度對生活質量做出的定義在不同國度、思想和文化價值觀上,個人與他們的理想、目標和所關心事物相關的生存狀況的體驗,同時強調對自我社會責任義務和對自我價值實現的認知。
(三)網購成癮與生活質量的關系
從理論上,網絡購物成癮是網絡成癮的子因子,它基本具有網癮的因子通性。網絡成癮陳述的是網絡用戶過度使用網絡,導致個人生理、心理、人際關系受到損害且難以戒斷。而生命質量主要評測的是個體的生理機能、心理衛(wèi)生、社會關系及所處環(huán)境的綜合情況。兩者有必然的相關性,也存在因果關系。從學術界上,國內學者張態(tài)(2009)研究發(fā)現大學生網絡成癮和生活質量存在必然的聯系,該研究使用Yong的網絡成癮量表和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WHOQOL量表進行相關性和線性回歸分析,最終結果得出高校大學生網絡成癮發(fā)生率高,且網絡成癮的群體生活質量受到負面影響。
那么,網絡購物成癮也是網絡成癮的子因子,它包括的維度有過度消費(時間和金錢)、功能損害、戒斷反應和網購快感。而國際衛(wèi)生組織發(fā)布的適用于一般人群的普適性量表WHOQOL量表也包括了生理領域、心理功能、社會關心和環(huán)境領域4個維度,兩者從理論結構上看存在一定的相關性和因果關系。
三、研究方法
(一)量表
通過搜集網絡購物成癮的量表,對比之間的效度、信度問題和應用的廣泛度,筆者選擇使用國內學者徐浪(2014)發(fā)布的《大學生網絡購物成癮量表》和世界衛(wèi)生組織發(fā)布的WHOQOL-BREF量表進行問卷調查。
(二)樣本采集
此次調研在調研前,筆者先找到20位大學生為問卷進行了可行性測試,通過集中的測試計算問卷填寫時間、問卷內容是否過度涉及隱私、學生對問題的理解程度、愿意配合程度進行了測試,并最終對個別題目的提問用詞進行了修改。最后采用集群隨機抽樣調研,本次研究共發(fā)放問卷584份,回收問卷為573份,回收率為98.12%,其中有38份問卷出現大部分無選項,所以刪掉無效問卷后,最終有效問卷為535份,有效率為93.37%。
四、資料分析
(一)樣本分布情況
本次大學生網絡購物成癮調查中,男生為256人,占總數47.9%;女生為279人,占總數52.1%,男女間的比值為91.76%,接近1:1的比例。年級的分布大一為135人(25.2%),大二146人(27.3%),大三105人(19.6%),大四為149人(27.9%),整個年級的分布都比較均勻。
(二)大學生網購成癮現狀
筆者根據網購成癮量表計算出的22題的平均值,得出網購成癮平均值,判別網購成癮的標準參考了國內學者雷靂教授的《青少年病理性互聯網使用量表》(APIUS)作為診斷工具,根據分值標準將網購群體分為3類別:均值μ<3為正常群體(即網購不成癮),3≤μ<3.15為網絡成癮邊緣群體,μ≥3.15為網絡成癮群體。根據標準,在被調查者中正常群體(網購不成癮)419人,占總人數的78.3%;網購成癮邊緣體為35人,占總人數的6.5%;網購成癮群體為81人,占總人數的15.1%。
(三)信度
網購成癮的量表信度,網購成癮分4個維度,各領域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用Cronbach α系數衡量,功能損害、過度消費、戒斷反應、網購快感4個維度的α系數分別為0.848,0.850,0.823,0.778,根據分量表信度指標值的判別準則,網購成癮4個維度的信度甚佳。
(四)差異分析
1.大學生網購成癮和生活質量的性別差異
我們分別對535名調查者進行網購成癮、生活質量在性別上差異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結果如表4-4所示。
在網購成癮方面,男女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女生網購成癮的程度高于男生。其中在網購成癮的過度消費、網購快感方面存在顯著性的差異,具體表現在女生在網購消費上會花更多時間和金錢在網購平臺上,這也與我國女性消費習慣比較相似。
2.網購群體在生命質量間的差異
根據雷靂教授網購成癮分值標準我們將網購群體分為正常群體(即網購不成癮)、網絡成癮邊緣群體和網絡成癮群體。我們把網購群體作為自變量進行單因素分析,。我們可知網購成癮群體和網購不成癮群體在生活質量上存在顯著性差異。
3.回歸分析
通過網購成癮與生活質量的相關性分析,我們可知網購成癮與生活質量呈負相關關系,相關系數為-0.20。筆者選擇網絡成癮邊緣體的數據作為參考,接下來筆者對網購成癮邊緣體和網購成癮群體作為樣本數據進行假設檢驗和回歸分析。筆者假設網購成癮與生活質量存在線性關系,假設網購成癮為自變量X,生活質量為因變量Y,提出假設1并進行線性回歸分析,得結果如下表4-10、表4-11所示。
設網購成癮為自變量X,生活質量為因變量Y,兩參量間的系數為ρ
從分析結果我們可知p值<0.01,即網購成癮與生活質量之間的確存在顯著的線性關系,且存在顯著的負向關系。R=0.33,R2=0.11,Adj—R2=0.10,即該方程Y變化的11.0%可以被X解釋,該回歸方程為:Y=4.384-0.435X(非標準化),Y=-0.332X(標準化),Y為生活質量總均值,X為網購成癮總均值。
五、研究結論與討論
(一)結論
通過描述性統(tǒng)計、信度分析、差異性分析、相關性分析和回歸方程的驗證之后,本研究所提出的假設和分析具體結果如下:
(1) 在此次問卷調查中,500名大學生構成網絡購物成癮群體占總群體的15.10%,所占比重較高,大學生已經成為網購成癮群體的主要發(fā)生群體。
(2) 在網購成癮的性別上存在差異且顯著,女生比男生較容易出現網絡購物成癮,尤其在過度消費(時間和金錢)、網購所獲得快感上較男生容易出現。
(3) 網購成癮群體比網購不成癮群體在生活質量表現上存在顯著差異,且網購成癮群體的生活質量比不成癮群體差。
(4) 網購成癮對生活質量、積極思想存在負向影響關系,驗證假設1。
(二)研究貢獻與管理啟示
生活質量對于個體的思想體系的形成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好的生活質量能促使個體特別是大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思想體系。本次研究主要貢獻是驗證了大學生在網絡購物成癮上屬高發(fā)群體,同時也驗證了大學生網購成癮對生活質量的負面影響。本次的研究給高校的工作帶來了幾點管理啟示,在如今網絡發(fā)達的社會,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應正確引導大學生使用網絡,理性消費,避免成為網絡購物成癮群體。對于女生比男生更容易產生網購成癮的差異,還有年級的成癮差異,都是可以給管理者一些幫助。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可以有效針對這部分群體,在重點的時間進行正確的引導和建立預防的機制,引導學生專業(yè)成才、思想成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參考文獻:
朱玉,高曉倩,李蕊,大學網購成癮的調查分析[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2015年第17期.
呂靜,呂會寧,我國網絡購物的發(fā)展現狀問題及其對策研究[J],陜西農業(yè)科學, 2007(4):130-132.
李雙雙,陳毅文,李江予,消費者網上購物決策模型分析[J],心理科學進展;2006年02期.
徐冉,大學生網購成癮量表的編制, 社會心理科學[J], 2016,第185 期,第24-28頁.
徐浪,大學生網購成癮的初步研究及問卷編制[D],2014.
馬麗,童建軍,網購的文化人類學研究[J],情報探索,2011,(12):1-6.
張態(tài),保麗瓊,楊弋星等,大學生網絡成癮和生命質量關系的調查研究,大理學院學報2009.第39次CNNIC《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R],2017.
郭瑞芳,網絡青年心理分析[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0.
陳淑惠,翁儷禎,蘇逸人,中文網絡成癮量表之編制與心理計量特性研究[J],中華心理學刊,2003,45(3):279—294.
楊蒙蒙,大學生網絡購物成癮的影響因素研究[D],2015
萬崇華,生命質量測定與評價方法,云南大學出版社[J]1999,第224-227頁.
雷靂,楊洋,青少年病理性互聯網使用量表的編制和驗證[J],心理學報, 2007.
劉枚蓮,黎志誠,面向電子商務的消費者行為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管理評論,2006,18(7):32-37.
鄭梅欽,大學生網購成癮現象及應對策略研究[D] 2013,第27頁.
作者簡介:
蔡運記(1980.6),男漢族廣東珠海人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碩士,助理研究員,從事思想政治教育、人力資源管理、組織行為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