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石依
軍旅生涯五十六載,他征戰(zhàn)大江南北,把心血與汗水灑在祖國的山山水水;戎馬一生一甲子,他從西北邊陲到東南前線,從普通士兵到鐵血將軍,把生命與忠誠奉獻給了他深愛的黨和人民。
他就是曾感動無數(shù)人的抗洪老將軍董萬瑞。
擔當如山:責任扛得起來關(guān)鍵豁得出去
1998年8月7日,長江九江城防大堤被撕開一個5米多寬的決口,很快就擴大到40米、60米,狂瀉的洪水以4米高的落差直撲九江城,全城42萬人民群眾即將陷入滅頂之災(zāi)。如果萬里長江在這里決堤改道,京九大動脈就會在這里被攔腰切斷。
董萬瑞,這位曾經(jīng)指揮過“成功五號”和“聯(lián)合96”演習、威震臺海的將軍,8月8日下午乘戰(zhàn)備值班直升機緊急飛臨九江抗洪一線。將軍的話語斬釘截鐵擲地有聲:國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作為軍人,我們別無選擇,必須死保死守長江大堤,沒二話可說。為了死守長江大堤,保住九江和人民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董萬瑞在裝滿礦石和煤炭的駁船上來回巡查,親臨每一個急難險重的位置進行具體的指揮。當時的氣溫高達40攝氏度,時年57歲的董萬瑞是長江大堤上最年長、軍階最高的軍人,汗水不知多少次濕透了他的軍裝。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那年董萬瑞的兒子董三榕也在抗洪隊伍中。董三榕是大名鼎鼎的“紅色尖刀連”的排長,兩人被譽為抗洪“父子兵”。
在抗洪搶險大堤奮戰(zhàn)的幾個日夜,董萬瑞將軍一直堅持在一線指揮,沒合過一次眼。
圍堰終于完全合龍的時刻,大堤上的官兵們山呼海嘯般地歡呼著,慶祝著這個艱難而偉大的勝利。從合龍口下來的將軍,終于可以坐在甲板上,端起船主煮好的面條。說起他的兵,董萬瑞是那樣動情:“我們的兵真是可愛呀!扛沙袋總是拼命地跑。這么熱的天,很多兵中暑了,輸液后拔掉針頭又沖上去了。大堤上出了多少好人好事我說不清,太多了。他們很苦很累,但沒有一個熊包。這說明什么?說明我們的部隊過得硬,能打仗?!?/p>
洪水退去,戰(zhàn)士們要離開了,送別部隊時,董萬瑞將軍再也抑制不住,含淚揮手告別。
治軍如鐵:帶兵鐵面嚴明鍛鑄鐵骨雄風
一支部隊的氣質(zhì)作風通常就是指揮員的氣質(zhì)作風?!皣篮輰嵳笔?1軍最鮮明的精神標識,更是董萬瑞身上最鮮亮的個性特色。
對上級交付的任務(wù)高度負責,出狠招、下狠力抓落實是他一貫的行事風格和工作作風。當指導(dǎo)員期間,連隊執(zhí)行夏季野營拉練任務(wù),全連100多人從連江出發(fā),經(jīng)閩中、閩西、閩南再返回,歷時3個多月,走了大半個福建省、1000多公里路,無一人掉隊、無一件裝備損壞、無一樣物資丟失。
高潔如松:上不愧于黨風內(nèi)不辱于家風
戎馬一生,清風兩袖,是董萬瑞將軍給人們留下的深刻印象。
作為從戰(zhàn)士成長為共和國將軍的農(nóng)家子弟,董萬瑞素來秉持“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凈凈做事、勤儉節(jié)約持家”,要求子女不求當官、不準經(jīng)商、不搞門當戶對。董萬瑞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子女結(jié)婚時,他堅持不搞宴請,只是兩家人坐在一起吃頓飯。
董萬瑞一直教育兒女不準搞特殊。兒子董三榕回憶說,小時候和姐姐一次放學回家,路上恰遇父親乘坐的公車,但父親卻視而不見,沒有順路載他倆回去。回家之后,他和姐姐為此還鬧起了小情緒。父親卻嚴肅地教育他們:“這是組織配給我的公務(wù)用車,你們沒有權(quán)利乘坐。”
董萬瑞退休后,一名老部下去南京看望他,知道老將軍以前抽煙,這名部下就順路帶了幾條家鄉(xiāng)煙。昔日戰(zhàn)友相見,兩人相談甚歡,可當這名部下掏出香煙時,老將軍剛剛還有說有笑的臉色突然嚴肅起來,就要把他攆出家門。無奈之下,這名部下只好將所帶香煙悉數(shù)帶回。聊起這件事,這名部下深有感觸地說:“老將軍堅守本色、不忘初心的一言一行至今深深影響著我。”
董萬瑞將軍對人民始終愛得深沉,每當聽到哪里發(fā)生了地震、洪水等自然災(zāi)害后,他都會給災(zāi)區(qū)人民捐款。1996年,將軍的弟弟去世,當?shù)卣虢o他侄子安排工作,也都被他婉言謝絕。他常說,自己是在組織關(guān)心培養(yǎng)下,從一名農(nóng)家子弟成長為黨的高級干部,要時刻心懷感恩,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給組織添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