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攀科
四川華通建設工程造價管理有限責任公司重慶分公司 重慶 400000
目前,隨著建筑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建筑的運用范圍越來越廣。土木工程建筑的規(guī)模、數量在不斷地擴大,原有技術難以滿足當代需求。因此,探究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術及其創(chuàng)新,并在此基礎上分析技術未來發(fā)展方向變得尤為重要。
樁基礎施工技術是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使用頻率較高的技術之一,也是一種非常傳統(tǒng)的施工技術。根據設計可以把樁基礎施工劃分為兩類,即正常施工極限狀態(tài)以及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建筑使用的基樁按照承載形狀可以分成兩類,分別是摩擦型樁以及端承型樁,前者可以進一步劃分為摩擦樁、端承摩擦樁;后者則可以進一步劃分為端承樁以及摩擦端承樁。兩種摩擦型樁的樁頂豎向承載能力往往是由樁側阻力提供,端樁阻力基本上可以忽視;兩種端承型樁的樁頂豎向承載能力由端樁阻力提供,樁側阻力基本上可以忽視。若是根據基樁的制作材料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可以劃分成木樁、鋼樁、混凝土樁。除此之外,地基基礎若是存在差異,則也應當結合實際施工情況來確定相應的施工材料、施工方案。所以,土木工程樁基礎施工環(huán)節(jié),首先要做的是選擇和確定樁型。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術之一是混凝土施工技術,該技術的高低直接關乎整個土木工程的質量水平?,F階段,混凝土技術包括預制法以及現澆法,兩者最大的差別在于混凝土澆筑的地點不同。就預制法而言,并未在施工現場進行澆筑,具有成本低廉、性能較強的優(yōu)勢,深受施工企業(yè)的青睞。就現澆法而言,需要在施工現場進行澆筑,歷史悠久,而且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環(huán)節(jié)運用該技術的頻率比較高。
此次研究工作選取了我國浙江省某地區(qū)的建筑工程項目,該項目由3棟高層組成,地上27層,地下1層,總建筑面積5.8萬m2,地下建筑面積1.1萬m2。
注漿技術應用在土木結構工程中,能夠加固土木結構的部位。該項目應用過程為,在需要加固的大方用特定的工具打出多個0.5-1.2mm的孔位,兩個孔位之間的距離為300mm,用膠封住封口以防止?jié){液流出,再在孔位上埋上管子并封住槽口,接著注入漿液。注入漿液的過程中應該注意縫隙口的溫度以及干濕度是否適宜。此外,在注漿完畢后,要做好保護整個設施,因為環(huán)境問題日益嚴重,酸堿性的問題可能影響注漿的效果,因此要做好后期的保護設施建設[1]。
施工人員在對模板進行組裝時,應嚴格根據施工的流程來進行。對施工過程當中存在或出現的問題及時解決。在模板組裝過程中,要重視現場安裝細節(jié),將拼接縫隙和接頭的部位處理好。在對模板進行組裝時,若有縫隙出現,即會使?jié){體滲漏,從而會對模板安全性能造成一定影響。為使模板更加牢固,相關的施工人員應規(guī)定的鋼管來對模板加以固定,確保不出現偏移的情況。
為保證鋼筋不發(fā)生偏移,需在支撐模板的鋼筋中設置固定箍。鋼管排架需始終保持穩(wěn)定,若出現傾斜,那么會影響質量及安全功能,在對頂板模板組裝時應使其向墻板靠攏,并做好密封工作。根據施工的需要來確定頂板拱起的尺寸,再在組裝時根據現場施工的要求進行及時調整,避免發(fā)生不合理組裝的情況。
柱模板的拼裝重點是拼裝穩(wěn)定性,在拼裝時,應充分考慮圓柱體尺寸,然后將橫向、縱向及周邊控制線的邊線打出來。一般模板的寬度需高于200mm,施工模板垂直的變化范圍需高于5mm。因在柱模板當中極易出現變形情況,所以需提高其強度,制定出合理施工的流程。
現階段,城市高層建筑工程主體架構普遍選用鋼筋混凝土施工技術,這類施工技術對工程地基的穩(wěn)定性和整體承載力的要求很高,因此,要想確保高層建筑工程施工建設的有效性,施工企業(yè)務必要重視加強鋼筋混凝土施工技術。實際鋼筋混凝土施工過程中,現場施工人員務必要確保砼的抗壓性能和鋼筋的延展性能,以從根本上保證高層建筑工程的實際使用強度,同時在混凝土配制工作中,施工人員一定要對水泥、石灰以及選用的骨料放置比例進行精準的計算,以確?;炷僚渲频挠行浴T诟邔咏ㄖ黧w架構和斜撐連接過程中,施工人員務必要預先設定好架構中的模板,并嚴格控制實際焊接強度,只有這樣才能夠進一步增強工程整體架構的穩(wěn)定性。
澆筑過程中,要對新舊混凝土的交接、環(huán)境溫度、澆筑方法以及澆筑溫度等進行控制。通過清洗澆筑模板,可以減少雜質對澆筑操作的影響。當環(huán)境溫度在-10℃以下時,需要采用暖棚法進行澆筑,將澆筑溫度控制在5℃以上,并應用連續(xù)分層方法提高建設質量。混凝土的運輸環(huán)節(jié)中,施工單位明確該工程項目的建筑面積較大,所以對攪拌環(huán)節(jié)到澆筑環(huán)節(jié)的時間進行了嚴格控制。根據專業(yè)技術人員的計算與分析,得出將攪拌到澆筑環(huán)節(jié)的時間,控制在120min之內,能夠確?;炷恋馁|量不受到影響。輸送管道系統(tǒng)當中,現場工作人員對直管的布置進行控制,重點對接頭位置是否存在漏漿問題進行管理。強化轉彎處的錨固,使得管道系統(tǒng)更加穩(wěn)定與可靠[2]。
建筑行業(yè)目前發(fā)展的主要目標就是產業(yè)建設。為了更好的實現建筑工程產業(yè)化進程,需關注應用預制構件。目前混凝土施工建設的過程中,使用頻率最高的預制構件就是混凝土構件。在預制混凝土構件前,施工人員需進行前期的估價、競標、計劃、設計、排期以及審批等工作,并在混凝土澆筑前進行模具清理、組裝,涂抹脫模劑,同時進行鋼筋籠、鋁窗、起吊設備、預埋件、套管、燈箱、燈管以及螺絲套等的安裝,并對部件與全件尺寸進行檢查。施工人員先平整夯實施工現場,確定木樁點,并利用磚線連通節(jié)點,木枋間距為40cm進行墊底,嚴格控制起拱度與平整度。各節(jié)點上需安裝尺寸合適的立板,注意立板的牢固度與垂直度,以建筑層數與高度為基礎,進行跳榀的安裝固定,根據實際要求在腹桿中安裝單層升模,以方便安裝鋼筋與綁扎?;炷猎谌訖z驗合格后進行澆筑,并利用震動棒對混凝土進行振搗,以減少空氣,靜止1-2h后,將混凝土表面拋光,再靜置養(yǎng)護14-20h后方可進行拆模起吊。在建筑施工中,預制混凝土構建能夠將施工構件連接在一起,提高結構性能,保證建筑施工質量。套筒連接在混凝土構件中的使用較為普遍,在凹凸槽套筒中插入連接鋼筋,后將高強灌漿料注入,帶漿料硬化后,會形成一個整體,依靠凹凸槽與凹凸紋來傳力。但是在施工過程中,需注意套筒中鋼筋的錨固長度,并注意漿料抗壓強度與套筒規(guī)定強度間的關系,以保證灌漿質量,接合用鋼筋的傾斜與中心錯位對接頭性能的不良影響需降到最小[3]。
3D打印作為一種數字模型的驅動源,利用增材打印的方法來構造物體空間形態(tài)的成型技術。利用3D打印的建筑施工技術,可以實現較為簡單的房屋以及構件的打印工作,可是一旦要應用到較為復雜的建筑打印當中,還亟需深入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解決軟硬件設備、材料、行業(yè)標準等問題。立體光顧化成型法與選擇性激光燒結技術屬于建筑施工中常用的3D技術。其中前者能夠通過CAD軟件進行三維模型的制作,并通過離散程序實施切片處理,同時設計掃描路徑,生成數據會對激光掃描設備與升降臺運動產生影響;后者會在成型鋼中均勻地進行粉末的鋪設,并重視激光束的二維掃描軌跡,同時調整活塞,在操作中注意新粉末的添加,循環(huán)工作后,會制作出三維零件,收回燒結粉末,取出成品。3D打印技術還包括熔積成型法,主要是加熱金屬、石蠟以及塑料凳材料,通過計算機控制以獲取所需的工件,從而滿足建筑施工的需要。應用3D打印技術生產出來的建筑部品以及構件,尤其是對曲線異形等復雜建筑構件,減小了施工的風險與難度。
綜上所述,時代的發(fā)展推動了技術的進步,在土木工程建筑領域不斷地涌現出新的技術,這些新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過去土木工程建筑存在的不足,而且更加符合新時代對土木工程建筑的要求。土木工程建筑施工需要實現經濟效益、生態(tài)效益、質量效益的最大化,加強土木工程建筑和自然環(huán)境之間的有效融合。在未來,綠色建筑將會是土木工程建筑發(fā)展的方向,那么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術也會朝著綠色化方向發(fā)展。除此之外,智能化技術的發(fā)展也會推動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術朝著智能化方向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