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思追
傍晚,一場傾盆大雨過后,天空放晴,一道彩虹懸于天邊,絢爛而神秘。早在幾千年前,古人便注意到了這美麗的自然奇觀,在他們眼中,彩虹是神跡,他們將彩虹融入了神話中。
北歐神話中,彩虹是連接神域與人間的橋梁,由光之神海姆達爾守衛(wèi)著;中國古代神話中,彩虹是女媧補天所用五彩石發(fā)出的光芒;印度神話中,彩虹是雷電神帝釋天的弓;《圣經(jīng)》中,彩虹是上帝與諾亞約定不再降洪水于人間的記號。
而如今,我們知道,那弧形、多彩的彩虹不過是光與空氣中小水珠碰撞后的結(jié)果。但陽光和水滴是如何形成彩虹的呢?最早用科學(xué)解釋彩虹的是古希臘哲人亞里士多德。
彩虹是弧形的
公元前300年,仰望彩虹的亞里士多德不禁思索,為什么彩虹都是拱橋般的形狀。他認為,云上有一面面由眾多小水滴組成的鏡子,將陽光反射回來,便能形成彩虹。陽光照射在小水珠后反射的角度并不是隨意的,由于太陽光線是平行的,在小水滴中,它們將會以同一角度反射。如果你站在太陽與這些小水滴之間,背對太陽,面朝水滴,一些水滴反射的光線恰好能夠進入你的眼睛,那么在你看來,這些水滴所在的天空會比其他地方稍亮,這些稍亮的地方連在一起便是你所看到的彩虹。亞里士多德是個幾何學(xué)家,他發(fā)現(xiàn),水滴反射的光線是朝向四面八方的,但進入你眼睛的水滴反射光線有固定的角度,以你的眼睛為頂點,將所有經(jīng)水滴反射進入眼睛的光線聚集起來,就形成了一個圓錐體,圓錐體的底面圓便是彩虹,
那么,為什么我們所看到的彩虹不是一整個圓而是部分弧形呢?亞里士多德發(fā)現(xiàn),彩虹的位置與觀察者的眼睛、太陽的位置有關(guān)系。圓錐體底面圓的圓心是頂點在底面的投影,而這一點剛好在太陽與你的眼睛連線的延長線上。這意味著太陽越高,圓心越往下,越大部分的彩虹隱藏在地平線以下,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平時看到的彩虹是弧形的,因為它只是彩虹的一部分。旭日東升或是日薄西山時,陽光近乎水平,圓心上移,這時候我們能看到大部分的彩虹;而中午,太陽幾乎位于你的頭頂,圓心幾乎就在你的腳下,因此中午一般看不到彩虹。若你想看到整個彩虹,坐上飛機飛得足夠高或是站在高高的山頂上,說不定能有機會看到。
另外,傳說彩虹之下埋藏著黃金,如果你朝著彩虹走去,想將黃金挖掘出來,大概你窮盡一生,也看不到這些傳說中的黃金。因為,彩虹的圓心永遠位于太陽與你的眼睛連線的延長線上,你一移動,圓心也隨之移動,彩虹也在移動,你永遠也無法走到彩虹之下。并且,由于彩虹的位置與太陽的位置、觀察者的眼睛有關(guān),你眼中的彩虹與別人眼中的彩虹總存在細微的差別,是不同的水滴反射的,所以每個人所看到的的彩虹其實都是獨一無二的。
穿過小水滴的光
不過,亞里士多德忽略了光的折射現(xiàn)象,沒有解釋彩虹為什么有多重顏色,也沒有計算出水滴的反射角度。繼續(xù)這項工作的是法國物理學(xué)家勒內(nèi)·笛卡爾。笛卡爾研究了光線在小水滴中的路徑。
他發(fā)現(xiàn),光在小水滴中并非只有反射,而是折射反射并存。其中,只有直射入水滴球心的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完全重合,而其他沒有直射球心的光線,在進入水滴時都發(fā)生了折射:接觸水滴的內(nèi)壁時發(fā)生反射,離開水滴再次進入空氣中時再次發(fā)生折射。笛卡爾經(jīng)過計算發(fā)現(xiàn),在同一側(cè)用光束照射水滴,光束經(jīng)過折射、反射、折射后,新光束與入射光束形成了大約42°的夾角。當(dāng)然,水滴是一個球體,因而新光束會形成一個頂角為42°的錐體。
此前,英國物理學(xué)家艾薩克·牛頓發(fā)現(xiàn)光的色散現(xiàn)象,通過三棱鏡,可以發(fā)現(xiàn)光被分成了不同顏色的光,不同顏色的光偏折程度不同,其中紅光偏折程度最小,紫光偏折程度最大。笛卡爾發(fā)現(xiàn)天空中的小水滴與三棱鏡有著同樣的效果,不同顏色的光在小水滴中的折射角、反射角度不同,因此在經(jīng)過小水滴后,各種顏色的光被分離開來,形成了顏色順序固定的多彩彩虹,紅光由于偏折程度小,位于虹的最外層,而紫光由于偏折程度大,位于虹的最內(nèi)層,其他顏色的光同樣會因不同的偏折程度而最終以一定的順序排布。
根據(jù)笛卡爾的模型和牛頓的理論,人們了解了為什么彩虹是多彩的以及為什么彩虹的顏色是固定的。但是有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在彩虹的上方,還有一道更大的彩虹,這道彩虹的顏色順序卻與下方的彩虹顏色順序恰好相反,紫色在最外圈,紅色在最內(nèi)圈。這道更大的彩虹就是霓虹中的霓。
叫做霓的彩虹
上文說到,光線進入小水滴時,發(fā)生了折射、反射、折射三個過程,其實,在發(fā)生第二次折射時,光線再次接觸小水滴內(nèi)壁,還會發(fā)生一次反射,這次反射的光線從水滴進入空氣時會再一次折射,最終形成霓。總結(jié)一下,形成霓的光線一共經(jīng)過了兩次折射和兩次反射,順序是折射、反射、反射、折射。
由于折射程度的不同,經(jīng)過第二次反射后再折射的光,與第一次反射后直接折射出來的光顏色順序恰好相反,所以我們看到的霓的顏色順序最外層是紫色的,而最內(nèi)層是紅色的。笛卡爾經(jīng)過計算發(fā)現(xiàn),形成霓的光線與入射光形成了大約51°的夾角,也就是說,第二次反射再折射的光線形成了一個更大的光錐,因此我們會發(fā)現(xiàn)霓位于虹的上方,比虹更大。另外,光線的每一次反射都會損失部分能量,因此經(jīng)過兩次反射后形成的霓比之虹較為暗淡。其中,虹也被稱為主虹,霓則被稱為副虹。
說到這兒,你也許會想,如果在虹形成的過程中,光線在第二次折射時碰到小水滴發(fā)生反射,進而形成霓,那么會不會在形成霓的過程中,也會發(fā)生同樣的情況,光線發(fā)生第三次、第四次反射,從而得到第二道、第三道副虹呢?答案是肯定的,但在自然界中,我們最多只能看到霓虹并存的現(xiàn)象,因為自然光的能量不足以維持它經(jīng)過多次反射后依然能被我們觀察到,更多的副虹需要通過實驗手段獲得。
仰望霓虹,你會發(fā)現(xiàn)二者之間的區(qū)域相對灰暗,這個區(qū)域被稱為“亞歷山大帶”,它的形成是經(jīng)過小水滴反射的光線幾乎集中于42°以下以及51°以上,在42°到51°的范圍內(nèi),幾乎沒有光線,這一部分就比其他區(qū)域暗淡許多。
歷經(jīng)幾千年,人們探索彩虹的腳步仍未歇息,直到現(xiàn)在,彩虹還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小秘密,比如,為什么主虹下方會出現(xiàn)一條很淡的弧形,解釋這個現(xiàn)象需要考慮光的波動性。過去、現(xiàn)在,直到未來科學(xué)家們?nèi)詴巫尾痪氲靥剿鞑屎绲拿孛堋?/p>
不一樣的彩虹
我們所見的彩虹通常是雨后的彩虹,但其實只要有足夠的光線、小水滴,適當(dāng)?shù)挠^察位置,無雨也能見彩虹。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幾種不一樣的彩虹。
月虹
月虹,顧名思義,當(dāng)然就是折射月光所形成的彩虹。在月色迷人的夜晚,空氣中有足量的小水滴,便能夠形成月虹。但由于月光比較朦朧,月虹也是若隱若現(xiàn)的,而我們的夜視能力較弱,所以看見月虹十分難得。其實月虹不一定出現(xiàn)在夜晚,只不過在白天,我們很難看到“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月虹。
月虹通常出現(xiàn)在月亮反方向的天空。日出前,月亮在西方,月虹便會出現(xiàn)在東方;日落后,月亮在東方,月虹便會在西方。目前全世界有兩處著名的月虹景點,一處是位于美國肯塔基州的坎博蘭瀑布;另一處是非洲桑比亞共和國和津巴布韋之間的維多利亞瀑布。如果想看到較清晰的月虹,不如前往這兩處觀景勝地。
霧虹
霧虹的形成與彩虹類似,是陽光經(jīng)由小水滴反射和折射后形成的,形狀與彩虹一樣,都是弧形,只不過霧虹是白色的,它被稱為“白色的彩虹”。
霧虹之所以為白色,是因為形成霧虹的小水滴非常小,直徑小于0.05毫米,無法像形成彩虹的小水滴一樣起到類似于三棱鏡的散射光的作用。霧虹的觀測方向和彩虹一致,即背對太陽,面朝霧氣。
瀑布彩虹
飛流直下的瀑布遇上陽光,也能夠形成彩虹,被稱為“瀑布彩虹”。瀑布彩虹的形成原理與彩虹別無二致。
如果你站在瀑布頂端,俯瞰整個瀑布,就能夠看見一個完整圓形彩虹。在世界上許多地方,都能看到瀑布彩虹,例如北美的尼亞加拉大瀑布、我國貴州的黃果樹瀑布等。
自制彩虹
在生活中,我們也能夠自制彩虹。下面提供兩種簡單易行的辦法。
第一種,將一個裝滿水的玻璃杯放在桌子上,陽光透過玻璃窗能夠照在桌子上。其次,將一張紙,最好是白紙放在地上,使透過玻璃杯的陽光能夠照在紙上。然后,往玻璃窗上噴點熱水,再調(diào)整玻璃杯和紙的位置,直至看到彩虹。
第二種,水管法。天氣晴朗時,打開水龍頭,讓水管里注滿水噴出,接著用手指輕輕堵住管口,制造霧氣,將水管對準太陽噴射,便可看到彩虹。
其實,自制彩虹最簡單的一種辦法是,在陽光燦爛的時候,含一口水,背對著太陽,用力噴出,便可見到彩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