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深樹
雞舍內(nèi)一般采用火爐供暖,但必須安裝煙囪,以防煤氣中毒,煙囪可根據(jù)情況適當延長,以利于充分散熱,節(jié)省能源。光照時間對雞生長速度有很大的影響,除每天的自然光照外,還要準備人工光照設備。因此雞舍內(nèi)要安裝2條照明線路,每隔3米安裝1個燈頭,達到每20平方米面積有一個燈泡照明,高度以距離地面2米為宜,一般采用白熾燈照明。配備必要的清洗消毒設備,如高壓清洗機和消毒噴霧器等。
網(wǎng)架應堅固耐用,網(wǎng)床要光滑平整,長度視雞舍長度而定,每道高0.9米,寬3.5米,應設0.4米高護欄。雛雞階段不需要使用整個網(wǎng)床,可以用塑料布將整個網(wǎng)床隔開成幾個單獨雞舍,只使用部分網(wǎng)床,以后隨著雛雞漸漸長大逐步擴大使用面積,以符合密度要求。飲水、喂料設備要充足,以保證雛雞飲水和采食。一般育雛階段要求每50只雛雞配有一個飲水器和喂料器,20日齡后每30只配一個。
進雛前12-15天清理雞舍糞便,清洗飲水器、喂料器,用高壓水槍沖洗雞舍墻壁、屋頂、網(wǎng)床、地面等,并檢查維修雞舍設備。進雛前9-11天對雞舍進行第一次藥物消毒,包括網(wǎng)床、地面、飲水器、喂料器等,消毒時應當關閉門窗和通風口,10小時后開窗通風,在通風3-4小時后關閉門窗。同時將飲水器和喂料器用消毒液進行浸泡消毒。進雛前4-6天進行第二次消毒,可用40%甲醛水溶液300倍液體進行噴灑消毒,消毒前檢查溫度,使雞舍溫度達26℃以上,濕度達80%以上,消毒要徹底,不留死角,消毒后密閉門窗36小時以上,然后打開通風不少于24小時。進雛前1-3天準備好飼料,用塑料布將網(wǎng)床隔好,按育雛期第一周每平方米30-40只飼養(yǎng)密度進行分隔。進行預溫(使墻壁、地面預熱)、預濕,冬季預溫應在進雛前3天進行,預溫溫度應在35℃以上。同時在網(wǎng)床上鋪上一層紙板防止雛雞受涼,預溫、預濕完成后就可以進雛了。
堅持“預防為主,治療為輔,防重于治”的原則,定期免疫接種。1日齡,馬立克氏病弱毒苗皮下注射;7日齡,新城疫克隆30或IV系苗滴鼻點眼,同時注射新城疫油乳滅活苗0.25毫升;10日齡,傳染性支氣管炎、腎傳支二聯(lián)苗飲水;14日齡,法氏囊多價苗飲水;21日齡,雞痘苗刺種;24日齡,法氏囊苗飲水;30日齡,新城疫IV系或克隆30二免;35日齡,傳染性支氣管炎、腎傳支二免。以上免疫程序不是固定不變的,養(yǎng)殖戶可結合當?shù)匾卟×餍星闆r增加或減少某項免疫。
在雞病防治過程中預防用藥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對14日齡以內(nèi)的雛雞以防治雞白痢為主,飼料中可以添加0.2%痢特靈,或者氯霉素、恩諾沙星等;15日齡以后著重預防球蟲病,可以選用氨丙啉、地克珠利、氯羥吡啶等交替使用。假如當?shù)匕l(fā)生某種嚴重疫情,也應進行藥物預防,對病毒性傳染病可選用病毒靈以及抗病毒中草藥,但同時必須配合抗生素,以防繼發(fā)感染。
雛雞怎樣飲水更科學
初生雛雞初次飲水稱為開水。初生雛雞體內(nèi)含75%的水分,水在雞的消化和代謝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剛出殼的小雞體內(nèi)殘留有未被吸收完的蛋黃,飲水可加速蛋黃物質(zhì)被機體吸收利用,有助于提高雛雞食欲,幫助雛雞消化飼料和吸收營養(yǎng);另外,孵化室及育雛室內(nèi)溫度較高,空氣干燥,雛雞剛出殼因吸收和排泄等散失大量水分,使體重不斷下降,需要靠飲水來補充水分,以維持體內(nèi)水分代謝的平衡。
通常在雛雞進入育雛室后,讓其休息并適應室內(nèi)環(huán)境片刻,即可開水。在開水的24小時內(nèi),建議給予含有5%葡萄糖和0.1%維生素C的飲水,以增強雛雞體質(zhì),緩解途中運輸引起的應激,加強體內(nèi)有害物質(zhì)的排泄。
在飼養(yǎng)種雞時,還應經(jīng)常在飲水中加入微量高錳酸鉀、碘制劑或其他消毒藥物,用以消毒飲水,開水水溫應接近室溫(16℃-20℃),飲水量要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