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慶
符號本來就是抽象的,因而想象的空間更加廣闊。同一圖形,可以像這,可以像那,可以把它變成一個有生命的東西。如:一個圓圈,可以把它想象成一輪明月,里面蘊藏著一個有關“團圓”的親情故事;一條曲線,可以把它想象成一條崎嶇的山路,蘊藏著一段求學的勵志故事……面對一個抽象的符號,可以展開豐富的想象,創(chuàng)造出一個完整的故事,拓寬習作渠道。
一位老師教五年級學生寫作《我是“1”》時,這樣引導:數(shù)字“1”,可以表示顯赫的地位,與冠軍畫上等號,如“第一名”;也可以表示最基礎的層次,最“簡單”的代名詞,如“一年級”;可以表示平平常常,如“一般”;也可以表示出類拔萃,如 “唯一”……它有太多太多的含義,你是不是會感嘆這平常的“1”真不平常?
讓我們在紙上寫下一個大大的“1”。細細地看,細細地想,去挖掘“1”的內涵,看看“1”能帶給我們哪些智慧的碰撞、生活的啟迪……
學生在生活中看到、用到、吃到、玩到的東西很多,他們的想象往往是隨著這些物件的刺激引發(fā)的。教師可以準備一個魔力袋,里面裝著玩具、水果、文具、石頭等,讓學生從中摸出一件物品,然后想象,賦予它們生命,與它們對話,讓它們動起來。一位老師把一片樹葉帶進課堂,引導學生放飛想象的翅膀,與它展開對話,與它一起旅行:
同學們,老師手上有一片葉子,普普通通的一片葉子。這個季節(jié),樹木都長出了新葉。課前老師請你們去撿一片葉子,來,把你手中的葉子高高舉起來。
(生展示手中的葉子)
在觀察葉子的形狀、介紹手中的葉子后,老師引導學生想象:在高高的枝頭上,葉子會看到什么?聽到什么?站在岳麓山山頂上,它會看到什么?聽到什么?站在校園里,它會看到什么?聽到什么?站在烈士公園人工湖邊時,它又會看到什么?聽到什么?
(想象葉子長在不同地方,賦予它豐富多彩的生活經歷)
老師請學生注視手中的葉子,問:它讓你聯(lián)想到了什么?
(閱讀金波的文章,他在文中由葉子聯(lián)想到了人,進一步拓寬學生思路)
最后,老師請學生聞一聞手中的葉子。學生閉上眼睛,深深呼吸:“我聞到了陽光的燦爛”,“我聞到了雨露的甘甜”,“我聞到了花兒的清香”……普普通通的樹葉,被學生賦予了生命,還賦予了獨特的生活經歷。
大千世界是多么奇妙,多么豐富多彩。老師平時可以收集或錄制各種聲音,如鈴聲、笑聲、哭聲、掌聲、風雨聲、雷聲、鳥鳴聲等,放給學生聽,讓學生根據(jù)聲音想象場面,想象事情經過,寫成一篇有趣的習作。
一位老師教三年級孩子寫聽聲音編故事的文章時,這樣引導:
小朋友,老師想問問大家,你們聽過柳樹梳頭的聲音嗎?聽過一大群螞蟻跑步的聲音嗎?一定沒有。那么,當小金魚用尾巴撥水,當麻雀在窗沿唱歌,當微風拂過樹梢,你是否聽到過?
用心聽,辨別聲音:聽,誰在叫?(播放小貓的叫聲)它為什么叫呀?
(想象聲音背后的故事)
小朋友,用心聆聽,一個聲音多個故事,一個聲音無數(shù)畫面。那,一組聲音的背后,又會隱藏多少故事呢?接下來,讓我們來一次奇妙的聽聲音編故事之旅吧!聽,故事開始了!(播放聲音:咩咩、嗡嗡、啪啪)你們聽出什么故事了嗎?
(生自由說)
小朋友,咩咩、嗡嗡、啪啪,我們對這三種聲音都非常熟悉。剛才大家聯(lián)系這三種聲音想到的故事都是我們生活中熟悉的??墒?,老師這里的故事可不一般喲!到底這幾個尋常的聲音背后藏著一個怎樣出乎意料的故事呢?想不想知道?好,那就仔細聽,認真看。
(播放不配音的動畫片,師旁白)
聽出來了嗎?誰找到了隱藏在這些聲音背后的畫面?
是不是這樣呢?連老師都有些迫不及待想聽聽了!邊看邊聽邊想:根據(jù)哪個聲音想象的故事情節(jié)讓你印象最深刻?
(再次播放有聲動畫)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也是想象的源泉。要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先要解決“想什么”和“怎么想”的問題,要指導學生在平常的生活中,處處留心,細致觀察生活中的場景并大膽猜測、聯(lián)想。同時,教師也要善于給學生創(chuàng)設各種生活場景,讓學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更好地激發(fā)想象,想象的內容也會更具體。
一位二年級老師指導學生寫《泡泡世界》時這樣創(chuàng)設情境:先觀察老師吹泡泡?!翱矗蠋熓种械倪@瓶神奇的泡泡水,能變出許多可愛的小泡泡。仔細觀察老師的動作,當然,也要看清楚泡泡的樣子哦!”接著,請一位小朋友上臺扮演神奇的泡泡魔術師。然后,每個小組請一個同學上臺來吹。比一比,看誰吹的泡泡最多,誰吹的泡泡最大,誰吹的泡泡最特別。學生把教室變成了美麗的泡泡世界。在觀察、交流的基礎上,老師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一起跟著泡泡去旅行。
(1)泡泡來到陽光下……
(2)泡泡來到草地上……
(3)泡泡來到……
一位老師這樣指導學生寫《沒有大人的世界》:
同學們,在家里家長無微不至地照顧著你們,在學校老師時時刻刻關心著你們,你們一直在大人的呵護下生活,但大人不可能時刻陪著你們呀!看!這個小孩,一次偶然的機會一個人留在家里,家成了他的世界,一個沒有大人的世界。
(觀看影片并交流:剛才這個小孩干了些什么?你覺得他當時有些什么感受?通過觀看視頻,引發(fā)學生回憶,激發(fā)學生想象)
你們有過他這樣的經歷嗎?爸爸媽媽都不在你身邊是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你做了些什么?你當時有什么感受?
(回憶或傾聽真實經歷,引發(fā)共鳴,為想象做鋪墊)
假如這個世界上突然沒有大人,家里沒有爸爸媽媽,學校沒有老師,我們來到一個沒有大人的世界,你的第一感覺是什么?你最想去哪兒?你會做些什么?怎么做?
(放飛想象的翅膀,創(chuàng)造一個沒有大人的世界)
充分的想象、思考、交流后,老師引導學生寫作:在沒有大人的世界里,你們有的那么自由快樂,有的那么有創(chuàng)意又有主見,有的充滿激情,還有的有些恐懼和擔憂。在沒有大人的世界里,你們覺得自己像什么?請用你們有個性的語言表達自己有創(chuàng)意的想象吧。
寫作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chuàng)造性表達的過程。讓我們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個性,盡情放飛學生想象的翅膀,拓寬學生的習作渠道,這樣,學生的心情會更愉悅,思維會更活躍,表達也會更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