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 犇 劉 闖
(安徽財經大學 金融學院,安徽 蚌埠 233030)
大學時期是我們大學生成長和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也是我們樹立正確的理財意識、學習理財知識和提高理財能力的關鍵時期。雖然大學生還處于學生階段,學費和生活費用主要還來自于父母,經濟上不能完全獨立,但是他們可以利用剩余的生活費、獎學金和學校提供的一些勤工儉學的收入來進行日常的投資理財活動。然而,大學生還未能掌握必備的理財知識,在進行理財時不能制定合理的理財計劃,他們無法有效地利用現(xiàn)有的資金進行理財活動。
大學生這個群體在理財方面有著獨特的特點,但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金融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當代大學生理財在觀念和方式上都發(fā)生了顯著的改變。雖然從個體看,當代大學生的資金少,理財意識不強,但是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金融能將眾多大學生的閑散資金聚集起來,這將成為一股龐大的資金。而且在未來經濟發(fā)展中,大學生會成為經濟生活的主要參與者,大學階段所養(yǎng)成的理財習慣,將會對其未來整個金融市場產生深遠影響。大學生對互聯(lián)網(wǎng)金融和投資理財?shù)睦斫庹饾u深入,一些大學生也投入到理財?shù)男辛挟斨?。大學生們主要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來進行理財活動,這種理財方式將會影響到他們今后的理財行為。
正如李克強總理在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的那樣,深入開展“互聯(lián)網(wǎng)+”行動,實行包容審慎監(jiān)管,推動大數(shù)據(jù)、云計算、物聯(lián)網(wǎng)廣泛應用,新興產業(yè)蓬勃發(fā)展,傳統(tǒng)產業(yè)深刻重塑?;诖髷?shù)據(jù)背景下的投資理財活動必將成為推動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的重要動力,倘若當代大學生能夠有效利用大數(shù)據(jù)進行投資理財活動,那么,無論是從自身角度還是國家層面都將大有裨益。
因此,在大數(shù)據(jù)的背景下對大學生的投資理財方式展開實證研究有著十分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不僅能夠豐富大學生的理財方式,提高他們的理財能力以及改變他們的理財觀念,而且對我國大學生投資理財市場的發(fā)展也將產生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近幾年來,隨著校園理財人數(shù)的激增,大學生這個特殊群體的投資理財方式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學者們通過研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主要表現(xiàn)在:欒華,陳玉華(2005)對大學生投資理財?shù)难芯浚⒃谘芯康幕A上提出了合理化建議;朱玲(2008)從行為金融的角度對大學生在理財過程中產生的認知偏差及有限理性行為進行研究,最后根據(jù)分析研究的結果對大學生合理性理財提出合理建議;范東平,劉子越,鐘穎,章艷(2009)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西南大學20多個學院的大學生進行隨機抽樣調查,通過整理分析問卷,總結出大學生投資行為的特點,并提出分析大學生投資傾向的Logit模型;柯寶紅、王珍義、李 瑾(2010)研究以武漢在校大學生為目標群體,發(fā)放問卷采集數(shù)據(jù),通過頻數(shù)分析、相關分析和單因素方差分析對大學生的理財狀況進行考察,最后得出:大學生最好的理財方式是儲蓄等結論。
本文以全國各地的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大學生的年級有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及以上(包括研究生和博士生),與此同時,大學生所在學校及所學專業(yè)類別也更加全面。這使得本文的研究對象的樣本十分豐富多樣,具有創(chuàng)新性。
本文的研究目的除了讓大學生對理財和金錢有所了解,引導大學生理性進行投資活動,樹立正確的財富觀以外。同時,本文還有利于國內的金融機構發(fā)掘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開拓更為廣闊的大學生理財市場。
4.1.1 性別
參加本次研究的大學生中,男女生分別占調查對象的55.3%和44.7%。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主要是在大學期間男女生比例失調,許多專業(yè)和院校的男女生招生和報考人數(shù)出現(xiàn)顯著差異。比如財經類院校中女生人數(shù)明顯多于男生,而工科類院校中男生人數(shù)明顯多于女生。由于以上原因,本次問卷調查中男女生比例產生了些許差異。
4.1.2 居住地
居住在城市的大學生占總體的51.61%;居住在鄉(xiāng)鎮(zhèn)的大學生占總體的18.43;居住在農村的大學生占總體的27.65%;居住在山區(qū)的大學生占總體的2.3%。大學生的居住地可以反映他們的家庭經濟情況以及消費狀況,良好的家庭經濟情況可以為大學生提供充足的理財資金,他們接觸理財?shù)臋C會相比較家庭經濟情況差的同學也會更多。
4.1.3 居住地的城市級別
在所有居住在城市的大學生中,居住在三線以后城市的最多,占比為46.15%,剩下的依次是居住在三線城市的占比為23.08%,居住在一線城市的占比為15.93%,居住在二線城市的占比為14.29%,其中出現(xiàn)空白的占0.55%。該數(shù)據(jù)顯示居住城市的級別也會使大學生的理財方式產生差異,城市級別越高,大學生對理財?shù)牧私獬潭纫苍礁?,理財方式也越豐富。
4.2.1 個人投資經驗
有過投資經驗的大學生占比25.81%,無投資經驗的大學生占比74.19%,遠遠多于前者。由此可以看出,許多大學生缺乏投資理財經驗,理財意識較為淡薄,對投資理財?shù)牧私廨^為短淺,無法運用各種理財知識進行理財活動。
4.2.2 具有投資經驗的大學生的理財方式
大學生選擇最多的理財方式是銀行儲蓄占調查總人數(shù)的36.67%;其次是基金類的理財產品占比21.33%;接著是其他產品(黃金、信托、房地產和外匯等)占比20.67%;然后是債券股票類理財產品占比11.33%;最后是保險類理財產品占比10%。雖然,現(xiàn)在互聯(lián)網(wǎng)理財產品越來越豐富,大學生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進行學習的渠道也越來越多,但是他們對于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進行投資理財?shù)睦碡敺绞竭€是不太容易接受。因此,基于大數(shù)據(jù)背景下的互聯(lián)網(wǎng)理財產品在大學生群體中的普及程度還不高,大學生的理財方式仍然較為單一。
4.2.3 大學生理財資金來源
接近六成的大學生用于理財?shù)馁Y金來自于其父母的資助;超過20%的大學生通過其他合法途徑(如向銀行等金融機構借貸)來獲取理財資金。另外,由于現(xiàn)在高校的獎助學金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有12.67%的學生的理財資金來自學校發(fā)放的獎學金和助學金。剩下的10%來自親戚朋友同學的贊助以及自己勤工儉學的收入。由此可以看出,雖然大學生在大學階段已經成年,但其主要經濟來源還是父母,大學生們應該積極轉變之前的觀念,學會獨立,盡量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獲得理財資金。
4.2.4 意愿理財?shù)慕痤~
大學生愿意在理財上投資的金額具有較大的差別,主要集中在800元以下和3200元以上,分別占比36.87%和23.96%,兩者之和超過了60%,另外,理財金額在800-1600元的占20.74%,在1600-2400元的占9.68%,在2400-3200元的占8.76%。通過對比,可以看出大學生愿意在理財上投入的資金雖然存在差異,但總體來講,還是集中在較少的金額和較多的金額附近。
4.2.5 超前消費情況
大學生進行超前消費情況差別不大,進行超前消費的占比為52.53%,不進行超前消費的占比為47.47%,前者略大于后者。這說明,由于京東白條、支付寶的螞蟻花唄等超前消費平臺的開通運營,使得當代大學生進行超前消費情況較為樂觀,從側面反映出互聯(lián)網(wǎng)金融為大學生提供了更多獲取理財資金的平臺。
4.2.6 日常費用開支計劃
超過一半的大學生在日常消費開支上有粗略的開支計劃,接近四分之一的大學生沒有任何開支計劃,14.29%的大學生有較為詳細的開支計劃,只有5.99%的大學生有十分詳細的開支計劃。這一結果表明,有相當多的大學生無法合理利用自己的生活費用,日?;ㄤN時缺乏計劃,從而導致其理財資金的匱乏。
4.2.7 投資理財?shù)哪繕?/p>
大學生進行投資理財以獲取短期收益為主,占調查總人數(shù)的41.47%,理財目標中獲取中長期收益和為今后的投資積累經驗的人數(shù)相等,均占28.11%,以進行套期保值為目標的人數(shù)最少,占比為2.3%。由此可見,大學生的理財目標較多的局限在短期收益上,而對中長期收益和其他目標關注的較少。因此,大學生在實際進行理財?shù)倪^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盲目從眾和其他不理性的行為。
4.2.8 獲取理財知識的途徑
大學生主要通過媒體銀行宣傳、金融理財專業(yè)課和選修課的學習以及父母、親戚、朋友的講解或自己看相關書籍了解等途徑獲取理財知識,分別占調查總體的57.14%、45.62%和42.4%,通過學校的專題講座獲取理財知識的學生占總體的39.63%,而有興趣、但沒途徑了解和沒有興趣了解的大學生較少,僅占28.57%和11.06%。由此得出,當代大學生獲取理財知識的途經較多,同時他們也愿意了解理財方面的知識,用以提高自己的理財能力和技巧。
4.3.1 年級
在本次參加調查的學生中,大一學生占比43.78%;大二學生占比22.58%;大三學生占比27.19%;大四及以上的學生占比6.45%。本次問卷調查的大學生群體較為廣泛,不僅包含了本科生,還將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及博士后考慮在內,使得此次研究的總體十分具有代表性。
4.3.2 所在學校及所學專業(yè)
考慮到財經類院校,尤其是財經類院校的經管類專業(yè)對理財知識掌握的比其他院校的其他專業(yè)更為豐富,本文研究了不同院校、不同專業(yè)的大學生的投資理財方式。 在調查總體中財經類院校、經管類專業(yè)的學生的人數(shù)最多,占調查總體的57.6%;財經類院校、非經管類專業(yè)的學生占比為11.52%;非財經類院校、經管類專業(yè)學生占比為3.69%;非財經類院校、非經管類專業(yè)學生占比為27.19%。
4.4.1 父母的理財投資情況
大學生的父母進行過投資理財?shù)恼伎側藬?shù)的44.7%,其父母沒有進行過投資理財?shù)恼伎側藬?shù)的55.3%。由于,父母有無投資經驗之間影響大學生的投資理財方式。因此,我們可以將此結果與第二部分的大學生的理財經驗做對比,通過對比發(fā)現(xiàn)兩者具有較強的一致性,進行過投資理財?shù)母改?,其子女在其影響下也會進行理財活動,因而會有相應的投資經驗;相反,未曾進行過投資理財?shù)母改福渥优苌龠M行理財活動,因而很少會有投資經驗。
4.4.2 父母投資的理財產品
大學生的父母中選擇銀行儲蓄進行理財?shù)淖疃?,占比?8.08%,其次是基金類的理財產品和其他產品(黃金、信托、房地產和外匯等),均占比11.98%;接著是保險類理財產品占比9.58%;最后是債券股票類理財產品占比8.38%。這一結果剛好與大學生進行投資理財是所選的理財產品大致相同,表明父母在進行投資理財時所選的理財產品會對其子女所選理財產品的種類產生影響。
(1)許多大學生缺乏投資理財經驗,理財意識較為淡薄,對投資理財?shù)牧私廨^為短淺,無法運用各種理財知識進行理財活動。
(2)基于大數(shù)據(jù)背景下的互聯(lián)網(wǎng)理財產品在大學生群體中的普及程度還不高,大學生的理財方式仍然較為單一。
(3)有相當多的大學生無法合理利用自己的生活費用,日?;ㄤN時缺乏計劃,從而導致其理財資金的匱乏,使得他們可用于進行投資理財?shù)馁Y金較少,并且他們的融資渠道十分單一,主要還是來自父母和朋友的援助。大學生應合理地使用自己的生活費用,合理地規(guī)劃好日常的開銷。同時,大學生們可以通過努力學習贏得獎學金,在課余時間做些兼職取得報酬以及其他的渠道獲得理財資金。
(4)由于大學生尚不能樹立正確的投資理財觀念,理財目標尚未明確,使得他們在實際進行理財?shù)倪^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盲目從眾和其他不理性的行為。大學生應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逐漸培養(yǎng)自己的投資理財觀念,樹立正確的理財目標,不要盲目跟隨別人的腳步,要有獨立的理財意識,理性地看待自己的理財方式和理財目標。
(5)父母的投資理財狀況直接影響了大學生的理財行為,進行過投資理財?shù)母改?,其子女在其影響下也會進行理財活動,因而會有相應的投資經驗;相反,未曾進行過投資理財?shù)母改?,其子女很少進行理財活動,因而很少會有投資經驗。
(1)高校的大學生們應自覺培養(yǎng)正確的投資理財意識,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不斷學習投資理財方面的知識,閱讀各類投資理財?shù)臅罂碗s志等,了解現(xiàn)階段進行投資理財?shù)内厔?,關注與投資理財相關的新聞資訊;學會合理規(guī)劃自己的收益,防范進行投資所產生的風險,從而提高自己的投資理財能力。
(2)大學生要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盡可能多的了解市場上存在的各類理財產品并學會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包括資金的多少,預期收益,風險的承受能力等)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豐富自己的投資理財方式。
(3)大學生應合理地使用自己的生活費用,合理地規(guī)劃好日常的開銷。同時,大學生們可以通過努力學習贏得獎學金,在課余時間做些兼職取得報酬以及其他的渠道獲得理財資金。
(4)大學生應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逐漸培養(yǎng)自己的投資理財觀念,樹立正確的理財目標,不要盲目跟隨別人的腳步,要有獨立的理財意識,理性地看待自己的理財方式和理財目標。
(5)大學生的父母在有條件的前提下,要注重培養(yǎng)孩子們的理財觀念,通過自己的投資理財活動,為他們積累一些理財經驗,并正確引導大學生進行符合他們年齡特點的理財活動。
(6)學校應重視理財教育,建立完善的理財教育體系,為大學生開設投資理財方面的課程,將理財知識普及到全體大學生。同時,學校應成立理財相關的學生組織和社團,舉辦各種投資大賽,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們的理財能力。
(7)社會各界應通過媒體和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從大學生的角度進行投資理財宣傳,努力為大學生提供良好的投資理財環(huán)境。
[1] 于之光,辛巖.基于Logit模型下大學生理財行為及影響因素研究—以東北農業(yè)大學為例[J].商業(yè)經濟,2012,(8):25-27.
[2] 柯寶紅,王珍義,李瑾.大學生投資理財方式研究—基于武漢高校的實證[J].經濟研究導刊,2010,(24):271-273.
[3] 劉瀾.互聯(lián)網(wǎng)金融背景下大學生投資行為研究[J].探索帶,2015(19):231-232.
[4] 劉嘉灝.互聯(lián)網(wǎng)金融下大學生理財發(fā)展[J].商,2015(28)185-186.
[5] 宋佳倩,張玉棟,張聰.大學生互聯(lián)網(wǎng)金融理財行為的影響因素研究[J].金融理論探索,2017,(2)46-54.
[6] 朱玲.基于認知偏差的高校學生理財行為研究——南京高校理財調查的SEM實證檢驗[D].南京:南京理工大學,2008.
[7] 欒華,陳玉華.論大學生投資理財[J].建材財會,2005,(1):10-13.
[8] 范東平,劉子越,鐘穎,等.基于Logit模型的大學生投資行為傾向研究——以900名在校大學生的問卷調查為依據(jù)[J].教師教育學報,2011,09(4):13-17.
[9] 程力維.大學生投資理財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研究——以泉州地區(qū)為例[D].泉州:華僑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