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波
有一位數(shù)學教師這樣談語文教學:“語文教學和數(shù)學教學的不同,在于語文教學是可以混著拖著的,在于語文是可以在不求甚解中慢慢明白的。語文有課外閱讀作暖窩,就好比生柿子是可以慢慢捂熟的。”初聽起來好像有點道理,但如果這就是語文教學,語文教師的作用如何體現(xiàn)?但反思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師靠一個個問題來引導學生讀懂課文,教師不問,學生就不知道如何去學。他們雖然聽懂了“這一篇”,但不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這樣,造成了語文教學的尷尬。
語文課堂應該面向“每一個”,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經(jīng)歷思維的過程,獲得真正的語文能力。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進一步整合教學內(nèi)容,關(guān)注學生的閱讀行為,讓學生進行真正的學習。
一、任務驅(qū)動,讓每個學生真正參與
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的一大弊端就是教師講得多、學生參與練習時間少,而且學生參與面不廣。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通過任務驅(qū)動,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得到充分的鍛煉。如教學蘇教版《語文》第八冊《宋慶齡故居的樟樹》第五自然段,教師可以設計以下任務來替代直接提問:
①給第五小節(jié)分層;
②思考作者寫石榴的作用;
③舉例說明作者是怎樣層層遞進寫出樟樹的可貴之處的。
學生只要圍繞上述任務去思考,自然就會探究出樟樹的可貴之處,從而理解為什么借物喻人能對文章主題起到支撐作用。學生圍繞教師給出的任務進行自學和匯報,成了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適當引導和指點,課堂的效率明顯提高了。
二、整合問題,讓教學過程變得簡潔
在教學蘇教版《語文》第六冊中《花瓣飄香》3—10自然段時,不同的教師往往采取以下兩種方式。方式一:讓學生自讀并找出中心句。學生找到中心句“真是個懂事的孩子”后,教師再將三次對話逐一呈現(xiàn),帶領(lǐng)學生揣摩小姑娘的內(nèi)心世界。方式二:讓學生自讀并找出中心句,說出自己的理由。學生充分閱讀后向大家匯報。
上述兩種方式,初看好像思路相同,其實在操作上有很大不同。第一種方式的實質(zhì)還是教師帶著學生讀,找中心句只是個引子,學生其實并沒有多少時間可以靜下心來思考,因為教師已經(jīng)把內(nèi)容“揉碎”了,學生只需按教師思路亦步亦趨就可以了。第二種方法其實是在第一種方法的基礎上做了“合并同類項”的工作,它將諸多問題整合為一個有思維含量的學習任務,學生必須深入思考,努力組織好語言才能完成。這兩種方式孰優(yōu)孰劣顯而易見。
三、變被動閱讀為主動閱讀
1.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學生的質(zhì)疑往往出現(xiàn)在一節(jié)語文課的開始階段。通過質(zhì)疑,學生對課文會有更深入的認識。學生的質(zhì)疑和問題大多指向文章的內(nèi)容,而在養(yǎng)成問題意識后,學生學習語文也會更輕松,體會會更深。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語文老師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引導和激勵學生質(zhì)疑、發(fā)問。當學生在閱讀中能夠于不懂處問、特別處問、對比著問,同時關(guān)注標點、段落、文章風格時,質(zhì)疑就真正成了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有效手段。
2. 帶領(lǐng)學生主動閱讀
學習需要引導。如果語文學習僅靠學生自主探究,靠他們自己的悟性來進行,語文教學勢必高耗低效。教師可以通過示范閱讀和讓學生自主閱讀,將書中一些蘊含的思想外顯,引導學生領(lǐng)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從而更好地學習語文。
如在教學《我和祖父的園子》一課時,老師首先告訴學生讀懂這篇文章的策略——邊讀邊想,同時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作者想表達什么樣的思想感情?”“祖父為什么容許作者在園子里胡鬧?”“作者通過什么形式表達自己的情感?” 學生跟著教師的示范閱讀,并且一邊讀一邊思考這幾個問題,實踐教師提出的“邊讀邊想”閱讀策略,深入地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慢慢地真正讀懂了文章,讀懂了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3. 搭建新舊知識的橋梁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因此教師不能用自己的單方面講解來替代學生的閱讀體驗。比較教學為學生展開個性化閱讀提供了有效的路徑。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將幾篇文章聯(lián)系起來分析和對比,不失為一種幫助他們學習語文的好方法。
在蘇教版語文教材中有幾篇說理文:《說勤奮》《滴水穿石的啟示》《談禮貌》《學與問》。在教學這些課文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運用比較的策略。通過比較,學生能很快總結(jié)出說理文的共性:開頭提出觀點,中間舉例證明,結(jié)尾總結(jié)觀點。在此基礎上再發(fā)掘每篇課文的不同特點,比如例證角度、開頭結(jié)尾的方式……在異中求同,在同中找異,這樣,學生對說理文的結(jié)構(gòu)和說理方法的概念就會越來越清晰。閱讀策略有很多,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jù)文章的不同特點逐漸滲透,這樣才能夠優(yōu)化學生的閱讀品質(zhì)。
語文課應該是花開之前吸收的甘霖與養(yǎng)分,缺少一點可能看不出來,但它可能會延誤花期。語文教師的任務,是盡量讓每一株花都能扎根泥土,學會自己尋找水源,依靠自己的力量慢慢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