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攝攝
內(nèi)蒙古達里湖濱的草原,是蓑羽鶴夏季的家園,小鶴在這里出生、成長,度過童年的美好時光。
世界上現(xiàn)存的鶴有15種,蓑羽鶴是其中體型最小的鶴,成年鶴通常身高不到1米,翼展約1米,體重約3公斤。蓑羽鶴通體藍灰色,眼先、頭側(cè)、喉和前頸黑色,眼后有一白色耳簇羽極為醒目,前頸黑色羽延長,懸垂于胸部,有點像穿著江南蓑衣的感覺,或許“蓑羽鶴”就因此而得名也未可知。
蓑羽鶴是世界上飛得最高的鳥類之一。每年春天,它們中的一部分從印度飛到尼泊爾,再飛躍地球之巔珠穆朗瑪峰,飛到我國的伊犁河谷、內(nèi)蒙古草原等地繁殖。內(nèi)蒙古的達里湖附近就是它們的繁殖地之一。
2016年的6月,鳥友傳來消息,說內(nèi)蒙古的達里湖發(fā)現(xiàn)了蓑羽鶴與小鶴的蹤跡,我們立即收拾裝備,趁著端午假期趕赴目的地。
觀鳥心切,1000多公里的行程,馬不停蹄,顧不上停車欣賞沿途草原及山地的景色,1天就趕到了當?shù)啬撩窦?。第二天一大早,天還未亮,我們就和牧民朋友一道出門,去尋找蓑羽鶴的蹤影。
蓑羽鶴棲息于開闊平原草地、草甸沼澤、蘆葦沼澤、葦塘、湖泊、河谷、半荒漠和高原湖泊草甸等各種生境中,有時也到農(nóng)田地活動,不太與別的鶴類雜居,也不太親近人類。所以拍攝時要特別注意與它們保持距離,不能驚擾了它們。
在小鶴不能飛翔期間,親鳥為照顧、保護小鶴,會比較固定在某一個區(qū)域活動,不會遠離。但就是這樣,我們和牧民朋友也足足等了兩個多小時,天都大亮了,才從起伏的草原上發(fā)現(xiàn)一個四口之家。大家狂喜,屏聲靜氣,悄悄拿出裝備,也顧不上露水濃厚,趴在地上,開始拍攝。雖然沒有拍到理想中朝霞升起時的蓑羽鶴,但光線仍是最佳狀態(tài)。拍了一會兒,怕驚擾了這一家四口,大家悄悄離開。
之后,我們又在2017年的6月與7月的周末去了兩次,拍到了小蓑羽鶴不同的成長時期和不同的蓑羽鶴家庭。
草原很大,到處是一蓬蓬的灌木,蓑羽鶴在這一大片區(qū)域內(nèi)繁衍生息,并不筑巢。孵化小鶴期間不能去驚擾它們。小鶴出殼后不久就立即可以站立并且行走,位置很不固定。所以每次尋找蓑羽鶴,需要花很長的時間,并不是每次都能發(fā)現(xiàn)它們的蹤影,還是挺辛苦的。但能看到、拍到亭亭玉立、舉止嫻雅、儀態(tài)萬方的它們,所有的疲累都煙消云散。
內(nèi)蒙古草原的蓑羽鶴挺有名氣,我們這里遇見了來自各地的鳥友。和大家交流,都希望通過觀鳥、拍鳥宣傳鳥類知識與鳥類保護,希望觀鳥與拍鳥的行為不要驚擾、影響鳥類的日常生活,希望蓑羽鶴能在當?shù)亻L久地繁衍生息。
愿草原一直是蓑羽鶴的樂土。
責任編輯/張漫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