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趙勇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正式公布,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中央出臺的第一個專門面向教師隊伍建設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明確要求全面提高中小學教師質量,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yè)化的教師隊伍,并指出師范生教育實踐不少于半年、新入職教師必須取得教師資格、崗前培訓與教育實習將成為取得教師資格的必備條件。
多年來山東大學附屬中學一直在探索一條科學合理的青年教師培訓路徑,從崗前培訓,到長達五個月的跟崗實習,再到集中培訓,通過教育理念、師德師風、教學科研等多方位、立體化的培訓內(nèi)容,使新入職教師能夠盡快融入學校的教育文化,適應學校教育教學需要。
困局>>
不少校長會有這樣的困惑,師范類畢業(yè)生雖然有機會進入學校實習,但時間短,隨意性強,這就導致了新教師入職后很難滿足一線教學的需要。然而,教師的成長是一個極為復雜的過程,一名一線教師不僅要備好課,上好課,還要學會自行解決來自學生、家長、學校等方方面面的問題,而走馬觀花的實習方式,不僅對教師這一職業(yè)缺乏全面、深刻的理解,實習效果還無法得到切實保障。因此,新入職教師理應接受科學系統(tǒng)的崗前培訓,從而適應教學與學校發(fā)展的需要。
問題的癥結不僅來自教育系統(tǒng)內(nèi)部,還來自于現(xiàn)行的教師招聘制度。目前絕大多數(shù)學校的教師招聘工作仍然由當?shù)厝松缇?、教育局負責,學校僅僅負責使用,這就使得學校臨近開學,新入職教師不能完全到位,無法順利地、合格地走上工作崗位。此次《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是由黨中央集合多部門聯(lián)合制立的,非教育系統(tǒng)內(nèi)部調整,其目的也是想從根本上解決教師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解局>>
山東大學附屬中學根據(jù)新時代教育改革的要求,多年前就提出了“教師發(fā)展的沃土、學生成長的樂園”的辦學理念,并通過探索新路徑、新方法解決學校發(fā)展中遇到的問題。
在山東大學的政策支持下,山東大學附屬中學在編制規(guī)劃、選聘教師、延攬人才方面擁有很大的自主權。通過嚴格、嚴謹?shù)恼衅感问?,公開透明的招聘流程從源頭上保證了學校能夠招聘到優(yōu)秀教師。
為了幫助新入職教師在最短時間內(nèi)完成從一名畢業(yè)生向一名正式教師的角色轉變,山東大學附屬中學制訂了科學完備的新教師培養(yǎng)計劃。新入職的教師每年三月份跟崗學習,在接下來的五個月的時間里,新教師不僅要認真聽課,撰寫聽課記錄、教學設計,參與本學科的集體備課,還要積極學習教育科研理論與方法,閱讀教育專著,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專題講座與外出學習活動。為了幫助他們盡快適應班級管理工作,學校還特意為每一位新入職教師配備指導教師,讓他們直接參與到學校、班級的日常管理工作中。
我們認為一套完善的培訓體系,必須有切實可行的評價辦法,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培訓效果的具體落實。為此,學校根據(jù)不同階段的培訓重點設計專題作業(yè),幫助新教師反思回顧,系統(tǒng)梳理一段時間內(nèi)出現(xiàn)的問題,并由指導教師全程跟蹤指導,真正做到集中指導與個別指導相結合,讓新教師能夠在最短時間內(nèi)得到提高。
“初登講臺的那一刻,我就想著如何把每節(jié)課講明白、講透徹,如何讓學生聽明白、聽徹底,并在這方面做了許多努力。曾經(jīng)因為學生聽不懂而一遍又一遍的重復,曾經(jīng)因為學生記不住而一次又一次的講解,甚至曾經(jīng)因為學生沒有活力而一波又一波的訓斥,但是效果依然不好,癥結到底是什么?”這是山東大學附屬中學2013年新入職教師在專題作業(yè)中所寫的一段話,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他閱讀了大量書籍與文獻資料,通過不斷聽課,參與集體備課,在骨干教師的幫助下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設計思路與教學方法。如今這位曾經(jīng)的年輕教師已經(jīng)成長為學校的中流砥柱,指導青年教師的教學與日常班級管理工作。
除了切實參與實踐,每一位新教師還需要在暑假期間接受為期一周的系統(tǒng)培訓。通過科學完整的崗前培訓,使新教師樹立新的教育理念,提升新教師的師德修養(yǎng)水平;理解并初步掌握課程標準;熟悉并掌握學校教育教學科研的常規(guī)工作,形成教育教學能力;提高新教師對學校教育理念和教育文化的認同度。
新教師集中培訓主要分為辦學理念、教育科研培訓,以及學科教學、班級管理培訓兩個方面,其中僅通識培訓就需要60多個學時。2017年,學校組織領導與骨干教師為100多位新教師進行暑期集中培訓,此次培訓分為“理念與師德”“教師發(fā)展與校本研究”“課程與教學”“德育課程與班級管理”四大專題,從教育理念、教學措施、實施途徑與教學實踐幾大方面,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助力新教師成長。
每一個模塊都經(jīng)過深思熟慮,橫向上四大模塊涵蓋了一名教師日常教學過程中所需要了解與學習的主要內(nèi)容,縱向上又呈現(xiàn)了螺旋上升的特點,一步一個臺階,確保培訓效果。
一名教師必須了解一所學校的文化,正所謂文化聚人,只有大家擁有共同的目標,才能向著目標努力,山東大學附屬中學始終堅持做有信仰的教育,只有堅持做有信仰的教育,才能實現(xiàn)我們的辦學目標。而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為人師者,必先正其身,教師的責任不只是單純的教書,育人更是重中之重,因此學校文化與師德師風建設理應作為集中培訓的主要內(nèi)容。為了使新教師能夠對個人專業(yè)發(fā)展路徑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了解教學常規(guī),學校還組織專家型教師與優(yōu)秀青年教師從理論到案例,從宏觀到微觀,進行系統(tǒng)闡釋。在此基礎上,每名新教師根據(jù)自己所處的不同學科、學段,由骨干教師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從而達到我們前期設想的培訓效果。
科學合理的培訓體系,切實保證了新教師在9月份開學時就能完成從“學者”向“師者”的身份轉換。
破局>>
長達五個月的培訓結束后,學校一位青年教師曾在自己的作業(yè)中寫道:“這五個月,堪比我大學四年所學的知識。雞蛋從外部打破,什么都不是,但是如果從內(nèi)部打破,那就是一個鮮活的生命。也許最初的開始我們是被動的,但隨著時間推移,我們開始變得主動,我們自己去追求知識,去學習經(jīng)驗,這種轉變讓我們重新認識了山東大學附屬中學,重新審視我們的職業(yè),重新確定自己的目標與追求?!?/p>
我想這是系統(tǒng)培訓結下的果,新教師不論在教學還是班級管理能力上都有一個質的飛躍,待到正式開學,他們已然能夠自信地走上講臺,能夠保質保量地完成每一節(jié)課,能夠作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參與到日常班級管理工作當中。同樣,我們的學生也會因為新教師的成長喜歡學校,家長也能滿意我們的教育教學過程,從而在學校這個生命場域中共享生命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