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無錫崇寧路實驗小學 王銘波
江蘇省無錫蘭亭小學是全國書法示范學校,幾年來,學校以書法教育為切入點,傳承創(chuàng)新,探索現(xiàn)代書法教育價值的著力點和路徑,彰顯其獨特的教育魅力。學習和研習書法藝術,不僅是培養(yǎng)漢字書寫能力的重要途徑,更是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舉措。2008年,教育部就下達了《在中小學校開設毛筆字書法課程》的通知,2011年,教育部又頒發(fā)了《關于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2012年,教育部頒布了新課標,將書法教育正式列入中小學課程,鼓勵廣大中小學校積極開展現(xiàn)代書法教育實踐。國家對書法教育的高度重視,源自中華書法本身所獨有的民族文化魅力和人格育化功能。
近十年來,江蘇省無錫蘭亭小學遵循國家意志,十分重視小學書法教育的實踐探索,不斷追尋著小學生書法教育的現(xiàn)代意義和價值,初步形成了以“雅情、文心、弘德”為基本立意的書法校本實踐思路,有效提升了教育“解放心靈”的力量。
漢文字是華夏祖先在生活和勞動中創(chuàng)造的一種記錄事情的語言符號?!傲鶗敝o不凝聚著華夏先祖的智慧和思想,也可以說每個漢字都帶著我們祖先的體溫和情感,具有獨特的情感滲透力和感染力。小學生的書法教育應當以寫字為起點,掌握漢文字的書寫技能,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固然重要,但這樣還是遠遠不夠的。雅情,說的就是要將高雅情感、情趣的熏陶與漢字的習練融為一體,讓每個學生在學習漢字的書寫過程中,去感知民族文明的溫度和先祖?zhèn)兊闹腔酆颓楦?,去體悟孕育炎黃子孫的家國情懷,豐富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
書法的習練具有潛在的美情的陶冶力量。漢代的楊雄曾說過:“字為心畫”,即書法是表現(xiàn)一個人的內(nèi)心世界的。美的書法能通過形象而又抽象的線條使欣賞者獲得美的享受,并能夠陶冶人的性情。
學?!笆濉逼陂g開展了省立項課題“翰墨書韻”主題系列校本課程開發(fā)的研究,雅情是其十分重要的價值基點。如在課程中融入傳統(tǒng)書法文化與經(jīng)典國學文化兩種元素,開設書法歷史、書法禮儀、書法文化、書法欣賞、經(jīng)典誦讀等不同主題的系列課程,學生能夠自主選擇喜歡的課程親近傳統(tǒng)文化。在這樣多樣化的傳統(tǒng)文化課程熏陶下不僅促進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更能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傳統(tǒng)人文素養(yǎng)。這樣的課程設計使學生能夠以自己喜愛的方式走近傳統(tǒng),感悟書法這一祖國特有的文化精髓。以《蘭蘭亭亭學書法》(一二年級)教材編寫為例,在每一課除書寫技能訓練,還編排“漢字探秘”“日積月累”“成果樂園”等固定板塊的內(nèi)容,并按一定的體例編排,學生們在練習寫字的同時還能從居住的房屋、建筑上尋找書法的痕跡;從不同時期的古錢幣上了解漢字的演變;從書法家的小故事中感悟書法大家們“書”為心聲的創(chuàng)作歷程和豐富情感……一課課的學習,就是一次次豐富的怡情體驗。
“文心”意為“為文之用心”(《文心雕龍》劉勰),說的是寫文章要用心,在此,借用“文心”一詞,并由此延伸,將“文心”理解為閱讀欣賞書法要“走心”,讓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潤澤我們的心靈,增強我們的文化自信。
黑格爾曾經(jīng)說過:中國書法最鮮明地體現(xiàn)了中國文化的精神。中國書法從殷商甲骨文、秦篆漢隸、唐宋楷草行……一路走來,無不鐫刻著華夏民族五千年文明發(fā)展的歷史軌跡。書法與中國文化相表里,與中華民族精神成一體,有著博大精深的文化內(nèi)涵和巨大的文化魅力。中國硬筆書法協(xié)會主席龐中華先生曾說過:書法作為一種傳統(tǒng)藝術,已經(jīng)融入中國人的血液當中,就像奧地利的音樂,巴西的足球一樣是不可分割的。書法藝術與中華文化緊密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書法在筆飛墨舞的律動中刻畫出中華民族真實的精神軌跡。當我們在進行書法欣賞或創(chuàng)作時,我們所感受到的是傳統(tǒng)文化的滋養(yǎng)與熏陶,這是任何教育技巧都無法達到的完美境界,唯有書法教育!
為此,學校把建立文化自信作為一個重要目標,并把書法欣賞作為課程的一項內(nèi)容,以《蘭蘭亭亭學欣賞》教材編寫為例,其中精選了從商代甲骨文開始,到現(xiàn)代各類書體、各個時期書法的作品賞析48件。學習行書時,欣賞王羲之的《蘭亭序》,從創(chuàng)作背景入手,賞析其書法從容閑適、氣盛神凝、行云流水之柔性美;蘇軾的《寒食帖》則采用對比欣賞的方式,從蘇軾被貶黃州的心境入手,仿佛字體的大小、筆姿的粗細、墨色的濃淡也伴隨作者傷感的情緒不斷遞增。同時配以著名演說家蔣勛《美的沉思》中的節(jié)選,看看,聽聽,聊聊,悟悟,學生們了解了書法背后蘊涵的美和文化。
接著教師順勢而為,把書法、國學、音樂整合在一起,豐富的人文元素配以美的旋律、韻律,祖國所特有的文化便更為厚重,更為燦爛了。由此,激發(fā)學生對書法文化豐富內(nèi)涵探索的愿望,他們自覺地走進傳統(tǒng),欣賞傳統(tǒng),在滋養(yǎng)中傳承精髓,在習得中收獲自信。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指出:把德育滲透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書法教育有其獨特的道德教育價值和功能。中國人學習書法歷來都以人品為重,如清朝朱和羹在《臨池心解》中所述:“書學不過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關頭?!眲⑽踺d在《藝概·書概》中說:“書者,如也,如其學,如其心,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薄白秩缙淙恕薄皶啡缛似贰敝f,道出了書法與做人之間的關系。每個漢字都有其構成的規(guī)則,書寫也有先后筆順;每幅書法作品,都講究布局,注重意境,疏密有度,前后呼應,跌宕起伏;書法的研習,需要耐心、恒心和靜心,等等。其中隱喻著為人處事之哲理:遵循社會公德,和睦人際關系,堅守道德底線,學會合作共事,等等。這些品質的養(yǎng)成對于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和健康成長有著深遠的意義。書法之所以有巨大的藝術魅力,是因為人們可以從書藝之法中參悟到人生之道,獲得為人處世的良方。中小學書法教育應引導學生在書藝之法的學習中領悟生活之道、處世之道,從而提高學生的生命境界和人格修養(yǎng)。
小學書法教育的“悟道”需以書法實踐為重。教師們積極開發(fā)了系列體驗課程,組織學生開展做紙、制筆、碑拓等多種形式的書法活動,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書藝活動中,感悟人生,深化善的體驗,建構德行,形成優(yōu)秀的品質。我校編寫《蘭蘭亭亭學禮儀》教材,旨在通過書法歷史、書法歷代碑文、書法名家小故事等書法文化知識,挖掘古人之禮,滲透禮儀教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文明習慣,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價值觀,增強歷史使命感與責任感;旨在讓學生走進歷史,了解先賢們的禮儀文化,并在日常生活中效仿學習。像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智勇和尚“禿筆三千成筆?!钡鹊涔使适?,也能成為學生的榜樣和示范,使學生從中學得嚴謹務實、堅持不懈等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由此,引導學生在書藝之法的學習中領悟生活之道、處世之道,從而提高自己的生命境界和人格修養(yǎng)。
總之,書法教育的價值功能是多元綜合的,除具有“雅情、文心、弘德”的教育價值之外,其還有開發(fā)智力、激發(fā)創(chuàng)造思維和強健體魄等功效。以“書”育人,既是小學書法教育的起點,也是其終點。抓好抓實基礎教育的書法教育,為學生“寫好人生每一筆”奠基。
[1]程方平.中國書道[M].北京:華文出版社,2012.
[2]李正庚.書法教育校本課程的育人價值[J].中國教育學刊,2010(4).
[3]萬應均.論書法教育的育人功能[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2,1(3):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