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贊
空氣在流動過程中可以產生力的作用,出現很多有趣的現象。各種利用氣流的設計,也是工程技術領域的重要成果?!读x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理解“有的力可以通過看不見的物質施加在物體上”,認識到“工程是運用科學和技術進行設計,解決實際問題和制造產品的活動”,空氣無色無形,發(fā)生作用的過程比較抽象,無法直觀認識,而中國科技館的幾件展品給學生們提供了形象化的體驗機會,可以更方便地了解氣流產生的力的作用,以及飛機和風力發(fā)電這兩種利用氣流的技術應用范例。
空氣炮
《西游記》中有一段鐵扇公主的故事,神通廣大的孫悟空第一次去借芭蕉扇時,被寶扇的風一下子吹出5萬多里外,這可能是關于氣流力量的最夸張的描述了。這種扇風形成的力,是空氣傳遞力量的最直接形式,我們夏天使用的電風扇就是這樣工作的。但有時候空氣并沒有真正運動到遠處,而只是通過振動將能量傳遞過去。
中國科技館“科學樂園”展廳中有件叫“空氣炮”的展品,它看上去像是一個豎直放置、底面有個大洞的鼓,當觀眾用力拍打鼓面后,能看到前方5米外的貓頭鷹模型身上的亮片開始晃動,從而體驗到振動在空氣中的傳播。這是因為拍打鼓面時候,鼓皮變形使內部的空氣被壓縮和復原,產生往復振動,這種振動從洞口一直向前傳遞,使前方的空氣形成疏密交替的壓力波,到達目標處的鋁箔條,將壓力傳給鋁箔條,驅動鋁箔條發(fā)生抖動。這種壓力波在空氣中傳播的過程和聲波類似,屬于縱波,即波的前進方向與質點的振動方向在一條直線上。
中國科技館的精彩科普劇《皮皮的火星夢》中還設計了一個大型空氣炮,可以發(fā)射出水霧組成的環(huán)狀煙圈,每次演出時效果特別震撼,給現場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機翼升力
很多同學都會好奇為什么飛機能飛上天,它的升力從何而來。解答這個奧秘的關鍵在于飛機的翅膀——機翼,飛機的升力絕大部分由機翼產生。
現代飛機的機翼形狀并不是上下對稱的,而是向上凸起的不對稱流線造型。飛機前進過程中和空氣發(fā)生相對運動,氣流到達機翼前緣后,分成上、下兩股氣流,分別沿機翼凸起的上表面、平整的下表面流過,然后在機翼后緣重新匯合向后流去。機翼的氣流從上面流過的路徑較長,流速加快;而從機翼下表面流過的路徑較短,氣流流速相對較慢。根據伯努利原理(流體的流速越大,壓強越?。涣魉僭叫?,壓強越大),機翼上方高速的空氣壓強要比下方低速的空氣壓強低,于是機翼上、下表面出現了壓力差,垂直于相對氣流方向的壓力差的總和就是機翼的升力。這樣重于空氣的飛機就能借助機翼獲得的升力,克服自身因地球吸引形成的重力,從而翱翔在藍天上了。
機翼的主要作用是產生升力,以支持飛機在空中飛行,同時也起到一定的穩(wěn)定和操作作用。在機翼上一般安裝有副翼和襟翼,操縱副翼可使飛機滾轉,放下襟翼可使升力增大。機翼上還可安裝發(fā)動機、起落架和油箱等。不同用途的飛機其機翼形狀、大小也各有不同。
中國科技館3層“交通之便”展區(qū)的展品“機翼升力”就展示了機翼獲得升力的原理。在長方形展柜內放置了2個同樣材質和大小的機翼模型,其中一片是標準機翼局部的模型,另一個則是一個規(guī)則的長方體扁翼模型。兩個模型上都裝有連桿,可以使模型在靜態(tài)和運動時均保持水平姿態(tài)。觀眾按下按鈕啟動裝置,展柜一端的風扇朝帶有機翼模型和扁翼模型的小型風力通道送風。隨著風速增大,機翼模型會在氣流帶來的升力作用下慢慢抬起,漂浮在空中;而扁翼由于不符合空氣動力學,所以不會產生升力,只能保持在底部原位置。觀眾還可以通過調節(jié)風扇轉速改變風力大小,在通道旁的儀表上觀察機翼的升力數值。通過體驗和思考,加深對機翼升力原理和氣流作用效果的了解。
風車森林
我們旅行時經常遇到壯觀的風力電站,感受廣袤曠野中的現代景觀,它們在發(fā)電過程中沒有任何排放和污染,是真正的清潔能源。當前世界最大的風力機組輪轂高105米,每支葉片足有80米長,相當于一架波音747客機的長度。風力發(fā)電機的葉片也采用了類似飛機機翼的流線造型,可以說飛機機翼設計理論為現代風電產業(yè)作出了巨大貢獻。
風力發(fā)電機主要由塔架、機艙、葉片、定子和轉子等主要部件及系列控制裝置組成。當風以一定的角度吹向葉片時,從葉片背面流過的氣流速度較快,而從腹面流過的氣流速度較慢,根據伯努利原理,葉片腹背的氣流產生壓力差,形成指向葉片背面的“升力”使葉輪旋轉,因此被稱為“升力型葉片”。這個過程中將風的動能轉變?yōu)檩嗇S轉動的機械能,再通過發(fā)電機中的電磁感應將機械能轉化成電能,經過優(yōu)化設計,風能轉化成電能的效率已可達到40%以上。
為適應變化的風向,風力發(fā)電機的機艙可以在塔架頂端旋轉,使風機始終朝向風吹來的方向;同時每片葉片也可以旋轉,根據風力大小和發(fā)電需求,以不同角度迎向氣流并調節(jié)轉速,保證發(fā)電效率,在不需要發(fā)電時還可以將葉片調至特定角度進入保護狀態(tài),不管風多大都不會旋轉。
為什么通??吹降娘L力發(fā)電機都是3支葉片呢?這是因為經過測試,單支、2支葉片在同樣風速下,轉速會比3支葉片快很多,因此噪音和振動也很大,會帶來很多工程問題;如果從3支葉片增加到4支、5支,理論上能利用更多風能,但由于阻力增加等原因,實際的能量轉化率會降低,相對大幅提高的成本來說是不劃算的。
我國的風力資源極為豐富,絕大多數地區(qū)的平均風速都在每秒3米以上,特別是東北、西北、西南高原和沿海島嶼,平均風速更大,有的地方全年三分之一以上的時間都是大風天氣,這些地區(qū)發(fā)展風力發(fā)電是很有前途的。近年也興起了海上風電建設,既不占用寶貴的陸地面積,還能利用海面風力穩(wěn)定、地形平坦無遮擋、大型零件運輸方便的優(yōu)勢。
中國科技館4層有件“風車森林”展品,設置了1臺可轉動風機,觀眾可以啟動風機,雙手握住握把調整風力大小和方向,吹動前方安裝的不同尺寸、不同類型的風力發(fā)電設備模型,驅動葉片旋轉,發(fā)電后點亮LED燈,直觀認識風能這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清潔能源,了解風力發(fā)電設備的主要結構和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