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京致遠外國語小學 周 云
譯林教材在五、六年級每個單元中增設了語法教學板塊。在實際語法教學中,有些教師一味關注語法的結構形式,忽視語法的意義和功能,脫離語境地講解語法的條條框框,偏重支離破碎的單句式操練,或是讓學生通過背記語法條例的方法學習語法。
為了能讓學生更好地運用所學語言知識,發(fā)展語言技能,教師必須正確認識語法教學,認清并準確把握小學階段語法教學的目標,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在情景素材營造的具體情境中理解語法項目的意義和用法以及在實際運用中體會語法項目的表意功能,體現(xiàn)英語教學的自主、探究性。
本文將結合譯林版《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中第二課時的語法教學活動,闡述如何通過情景素材引導學生感悟、提煉、操練和運用相關語法知識。
本單元第一課時學習了四位同學的寵物。第二課時主要學習本單元語法項目。這一語法項目學生在第一課時有了初步了解,為第二課時教學打下了基礎。上課伊始,教師由復習Story time入手,引導學生對Nancy等四位同學的寵物進行描述,這不僅是對上節(jié)課內容的復習與檢測,更是為此節(jié)課教學做好鋪墊。過程如下:
T:Look,who are the children?What are their animal friends?
S1:Nancy has 2 fish.They have...
S2:Mike has a dog.It has...
S3:Liu Tao has a rabbit.It has...
S4:Su Hai has a parrot.It has...
教師用PPT呈現(xiàn)以上描述。動畫效果將不含有have,has的句子去除,剩下的句子中都含有have或has。教師利用情境中傳遞的信息和語言材料,激發(fā)學生用英語表達的欲望,突破本課的語法教學重難點。學生在此情境中能夠輕松地感知并理解have,has的意思和用法。
蘇格拉底“催產式”教學理論提出:不要給學生現(xiàn)成的答案,而要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無知,引導他們去探索真知,并在可能產生的一籌莫展的“思”的過程中產生自己獨立的判斷力,并得出相關的結論。語法教學中,教師要盡量讓學生在一定語境中,通過探索和思考逐步提煉語法規(guī)則。
教師請學生小組內朗讀PPT上的句子,并嘗試說出更多含有have,has的句子。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共同提煉出have,has的用法。在教師引導下,學生共同得出have,has用法,隨著教學過程的展開,生成板書。
根據學生年級特征和現(xiàn)有認知水平,教師自主創(chuàng)編了一首適于教授have,has的英文小歌曲作為語法教學情景素材。基于這個情景素材,教師完成以下教學:
1.用PPT呈現(xiàn)歌詞,引導學生完成相應填空練習,并逐句教會學生唱出歌曲。
I have a rabbit.She has a dog.He has a parrot.It can talk.
We all have an animal friend.Do you have one?Do you have one?
在教學中,教師沒有脫離語境去教語法,更沒讓學生通過死記硬背語法條目來學習語法,而是充分利用小學生愛唱、愛跳、愛趣味活動的特點,設計新穎有趣的教學方式,打破了枯燥無味的低效教學。
2.感知與理解是學習語言的重要基礎,要讓學生多在語境中接觸語法現(xiàn)象,提高對語法現(xiàn)象的識別力和理解力。教師在教學Do/Do...?引導的一般疑問句時,沒有以講解的形式向學生單向灌輸,而是通過出示有關story time的幾個判斷題,引導學生在回顧課文的過程中,感知一般疑問句的語法。
學生在快速反應的游戲中學會了用Yes/No作合適的回答。在一片興趣盎然中自然接觸到了由Do/Does引導的一般疑問句,并學習了如何問答。
1.教師呈現(xiàn)快速反應游戲中的問句和答句,引導學生初步體驗相關語法并自主歸納知識點,從而發(fā)現(xiàn)Do/Does的不同用法。教師在學生發(fā)言的基礎上總結語法規(guī)則,讓學生充分明確和內化語言規(guī)則,并使他們逐步構建起清晰且完備的語法知識圖式。
2.教師將以上問答句創(chuàng)編成一首chant,作為語法教學的情景素材。學生在明確了語法規(guī)則的基礎上,一遍遍與教師chant互動,強化記憶、加強鞏固。
3.教師由句到篇,由說到寫,層層遞進,接下來設計的三個活動Do asurvey,report in your group,write it down則是將練習層次由單句上升到了篇章,由口頭落實到了書面,讓學生在一個較為完整的語境中體會并運用本課所學語法知識,加強學生對語法知識的操練和鞏固。
語法學習本身不是語言學習的目的,學習語法是為了更好地學習語言、掌握語言,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我們可以用貼切的情景素材作為語法教學的切入口,讓學生通過大量接觸目標語法理解語法的表意功能。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改變以往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真正落實語言教學的目的。
[1]程曉堂.關于英語語法教學問題的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13(4).
[2]戈向紅.新修訂后的課程標準:小學英語高效教學[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