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皋市開發(fā)區(qū)第二實驗小學 沈橋云
學習方式在總體上可以分為兩種:接受式教學方式和自主式教學方式。由于教師在教學時大多依照傳統(tǒng)教學中“言傳身教”的法則,因而在教學過程中過分強調接受性學習,總是在教師先得出結論后讓學生強行記憶住這些知識,這種教育方式并不符合目前的教育情況,特別是在思想品德教學方面更是如此。由于教師的灌輸式教育很容易讓學生幼小的心靈產(chǎn)生厭煩感和無聊感,所以需要教師運用自主式教學方法,讓學生對思想品德產(chǎn)生興趣,主動去思考探究,然后結合社會實踐來學習良好的思想品德知識。
由于小學生的心理年齡問題,他們并不會深入體會到思想品德學習的重要性,所以只有找到激發(fā)學生興趣的突破點,才能讓學生撥動心弦,演奏出動人的樂章。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小游戲或是角色扮演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學《我們生活的社區(qū)》時,教師可以先將我們日常生活中社區(qū)人員組成介紹給學生,之后再讓學生自愿報名參演這些角色,由教師事先準備好劇本,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所以對于這類角色扮演課堂劇可能沒有很清晰的概念,教師需要在設計劇本時多下一些功夫,劇本需要做到既讓小學生很容易理解,同時整個劇本的劇情也不會太過無聊,以至于學生沒有興趣參與進來。做好準備工作后學生就可以在課上進行角色扮演,在課上表演時教師也要以一個引導者的身份參與進去,通過與學生互動來幫助學生了解各個角色在社區(qū)之中的分工,同時配合學生扮演的角色通過劇情推進來生動展現(xiàn)出教學的主要內容,整個過程中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學生對于思想品德學習的積極性也跟著被調動起來。
在進行自主式思想品德教育時,還有一個時刻需要注意的問題便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是誰?教師首先明確的一點就是教學主體一定要是學生而不是我們教師,要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得出結論,而不是教師去替代他們思考總結得出結論,我們在整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過程中起到的只是一個引路人的作用。以教學《做學習的主人》為例,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討論小組,然后教師布置幾個引導學生思考的問題,例如:什么叫“做學習的主人”?“做學習的主人”需要什么樣的能力?你將如何實現(xiàn)“做學習的主人”?當布置完各個小組的討論問題后,便交由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討論,之后再讓每個小組都派出一名代表來回答剛才留下的討論問題,教師在這個項目中還可以加入計分環(huán)節(jié),讓各個小組通過答題來獲取積分,然后由積分排出最佳小組,教師給得分最高的小組以“本節(jié)課最佳小組”的頭銜和適當獎勵,以此來調動學生思考和答題的積極性,這樣整個課堂的主動權便由教師交還給了學生,讓學生踴躍發(fā)言、積極思考,而不是教師在講臺上講得火熱,學生在講臺下聽得犯困,整個思想品德課堂的學習氛圍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探究式學習模式中,學生不會對課堂產(chǎn)生反感和厭倦,反而主動思考、學習,學生的學習效率就會比過去接受式教學高很多。
馬克思曾經(jīng)說過一句名言:“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蔽覀儾徽搶W習什么科目都不要忽略實踐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思想品德教學也是如此,作為教師我們可以積極聯(lián)系社會資源幫助小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實踐環(huán)境。例如在教學《追根尋源》這一單元時,如果條件允許,我們可以和當?shù)氐牟┪镳^或者其他文物管理機構聯(lián)系,組織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集體去參觀當?shù)厥詹氐奈奈?。文化是一個民族流淌在血液中的傳承,作為中華民族的后代,我們有必要了解到上古先賢散發(fā)出的文明光輝,而讓學生親身去看一些古代留存的文物,并結合文物管理員對于文物所蘊含的文化和故事的生動講述,學生所留下的深刻印象會永遠刻印在他們的腦海中,效果遠比教師在課堂上對著課本上的圖片講要好得多,而且通過組織這樣的集體活動,還能鍛煉學生的公德心和集體意識,教師也能在這樣的活動中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的細小問題,從而幫助其改正,這些都是課堂這樣的有限教學場所無法達到的效果。類似地,教師還可以多組織學生參與公益勞動,而教師也要做到身體力行,用實際行動在公益勞動中進行指導教學,這樣學生不但能夠得到“言傳”,還能體會到“身教”,而且還和教師一起動手學習,其產(chǎn)生的學習效果都是課堂無法比擬的。
思想品德教學是一門重要的教學任務,是整個學生時代學校德育功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小學階段的思想品德教學任務,能幫助學生塑造美好的心靈、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使學生以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來面對之后的人生。本文結合實際教學案例進行了關于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的方法研究,由于篇幅所限難免片面不全,希望教師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酌情處理教學工作,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學好思想品德這門科目,把自主式學習帶入思想品德的課堂,帶給每個學生。
【參考文獻】
[1]李金蘭.讓學生在活動中成長——小學思想品德教學淺談[J].學周刊,2017(21):96-97.
[2]熊翔文.新課改下小學思想品德教學新論[J].南北橋,201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