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皋市長江高級中學 周向東
地理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課程,具有顯著的人文性特點,對學生讀圖能力的要求也較高。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诖耍P者針對怎樣培養(yǎng)高中生的地理讀圖能力進行了認真研究,并總結了一些經驗。
高中地理教學與初中相比,要求明顯提升,已不再僅滿足于讓學生記住一些風俗文化和地名,而是更加重視他們的讀圖能力的培養(yǎng),要求高中生在學習地理科目的過程中,掌握各種地圖的有效信息和實際意義。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能夠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對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來說具有重要意義。
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教師就要要求他們在讀圖過程中將讀圖和析圖有機整合,對圖中的信息進行處理和加工。因此,高中地理教師需強化對學生分析地圖能力的培養(yǎng),指導他們對地圖中的信息進行處理和分析,以及通過自身的思維活動,總結、歸納出地圖中的地理特征,使學生由表及里地掌握地理知識,不斷提高讀圖能力。
例如,在教學《人口的合理容量》時,教師可利用教材中的“木桶效應”圖,提問:假如各塊桶板代表不同的資源種類,那么“木桶效應”揭示什么道理?人類獲得資源的數量會不會變化?其變化與哪個因素的關系最密切?資源的數量對環(huán)境人口容量的大小有何影響?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知識基礎,積極思考得出:一個地區(qū)或國家的環(huán)境人口容量大小,受資源、科技發(fā)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費水平等因素的制約。
在高中地理教學實踐中,讀圖的關鍵在于解析地圖能力的高低。所以,教師需著重培養(yǎng)學生解析地圖的能力,注重地圖文表之間的轉化,這也是正確讀圖的關鍵。高中地理教師可借助地圖指導學生進行圖文之間的轉化,注重培養(yǎng)他們正確解析地圖的能力,以及思維轉化能力。同時,教師需引領學生學會靈活運用地圖,將相應的知識點結合在一起,從而實現更好的理解和記憶。
例如,在教學《自然界的水循環(huán)》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水循環(huán)示意圖,要求學生據此總結和歸納水循環(huán)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包括:蒸發(fā)、植物蒸騰和蒸發(fā)、水汽輸送、降水、地表徑流、下滲、地下徑流等。水循環(huán)發(fā)生的領域有:海洋與陸地之間,陸地與陸地上空之間,海洋與海洋上空之間。借此將水循環(huán)示意圖轉變?yōu)槲淖?,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知識遷移能力,并體現地理教學的直觀性原則,深化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同時,讓學生在讀圖的過程中自主獲取有關水循環(huán)的知識,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與分析能力,并發(fā)展形象思維能力。
為進一步提升高中生的讀圖能力,教師可積極嘗試運用問題教學法,通過問題引導的教學模式逐步鍛煉他們的讀圖和析圖能力。高中生要想提高讀圖能力,就需學會怎么汲取有效的地理信息,結合相關知識綜合分析和對比地圖信息,并探究地理信息的性質規(guī)律、變化過程與分布特征。因此,高中地理教師需結合具體地圖精心設計一系列問題,以問題為導向全面發(fā)展學生的讀圖能力,并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能力,使其樹立端正的讀圖態(tài)度。
例如,教學《自然界的水循環(huán)》一課時,教師可針對“洋流”這一知識內容,并結合“世界洋流模式圖”,提問:世界洋流的分布規(guī)律是什么?南北半球洋流的方向有什么不同?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產生哪些影響?在問題驅使下,學生在讀圖時將會表現得異常積極主動。利用問題,幫助學生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由具體到抽象,由生動直觀到形象思維”的轉變,在讀圖中將知識掌握和知識發(fā)展相統(tǒng)一,最終提高他們的讀圖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學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可謂是相當重要,教師應當培養(yǎng)學生分析地圖的能力,使其可以結合知識經驗讀圖,采用多種行之有效的方式優(yōu)化地理教學,關注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yǎng),借此提高他們的地理知識水平和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