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碭山中學 劉欽果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基礎教育取得了較大的成就,但是總體水平還不高。為貫徹落實國家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政策,教育部決定大力推進基礎教育改革,調整和改革基礎教育的課程體系,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課程改革要求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強調“一切為了每位學生的發(fā)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而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教師就要改進課堂教學,打造高效課堂,創(chuàng)新課堂,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一節(jié)成功的歷史課離不開巧妙的導入,精彩的導入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開啟新課的金鑰匙。良好的課堂導入不僅可以使學生的思維和注意力迅速轉移到課堂上,還可以起到先聲奪人的作用,為整堂課的有效進行打好基礎,從而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興趣是幫助學生學習、為學生學習助力的最好的老師。課堂導入可以是一段故事,也可以是各類文學作品對所授知識的輕描淡寫,甚至可以是一個幽默、笑話等。高中歷史其實是一門十分有趣的課程,通俗來說,歷史就是由一個個歷史故事、事件組成的。在學習新課之前,教師可以講一些人物故事,以它為引子,在成功引起學生的注意之后,再進入新課的學習,這對構建高效課堂十分有利。
在高中歷史中,列強的侵略以及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這一部分,不僅是每次考試的必考內容,還是我們作為中華兒女要時刻記住的恥辱??谷諔?zhàn)爭是近百年來中國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偉大的民族解放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捍衛(wèi)了我們國家的領土完整,使我們免遭被奴役的命運,也為全世界人民的解放做出了重大貢獻。在學習這段歷史時,教師要以史為據(jù),為學生講述帝國主義的勃勃野心,以及我們中華兒女不屈不撓地與之斗爭的精神;還要教導學生勿忘國恥,讓學生記住今天的幸福、和平生活來之不易,現(xiàn)在的和平是我們的先輩們用鮮血換來的;激勵學生要有愛國熱情,讓學生知道有國才有家,讓學生明白,他們肩負著我們國家偉大復興的重任,只有好好學習,將來才有可能為國家做出奉獻,才能讓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強大。
認真學習歷史不僅僅是為了提升考試成績,還為了提升歷史素養(yǎng),從而做到古今貫通,以史為鑒。近年來的歷史考題,題量越來越大,覆蓋面越來越廣,對知識的考查越來越靈活。因此,要想讓學生取得更好的成績,教師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yǎng)。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包括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等。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要深刻領會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以歷史課程標準為基礎,把握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具體目標及其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并充分認識到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深化的過程。教師還要衡量教學目標是否有效,看它與教材內容是否相契合,是否真的適合學生學習。而這些種種付諸實施的前提,我認為首先就是教師自身歷史素養(yǎng)的形成。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實際上是為國家的未來打造人才。讀史使人明智,以史為鑒,學會古為今用,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感,這是每個歷史教師的責任與義務。
歷史教師所肩負的責任重大,要把我們中華五千多年的光輝歷史,以及那段被列強侵入的屈辱歷史,都要一一教授給學生,激發(fā)他們對歷史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不僅能夠取得好的成績,還能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yǎng),激發(fā)愛國熱情。教學是一門藝術,課堂教學的方法也要因人而異。隨著時代的進步,教育也在不斷改革,教學方法也在不斷改進。教師要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逐漸適應新課改的要求,讓課堂更加高效,讓學生更能適應形勢,引領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