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舒華
近年來,由于電子產品的普及,看電視、刷平板、玩手機,這是大多數兒童青少年休閑娛樂的日常,外加中小學生課內外負擔加重等因素,我國兒童青少年的近視問題日益嚴重,近視率不但居高不下,還不斷攀升且低齡趨勢明顯。今年六月,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發(fā)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小學生近視比例為45.7%,初中生近視比例為74.4%,高中生近視比例為83.3%,大學生近視比例則高達87.7%,青少年近視率居世界第一。今年8月,教育部發(fā)布了《中國義務教育質量監(jiān)測結果報告》,報告顯示,四年級、八年級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分別為36.5%、65.3%。
習近平總書記也作了重要指示:“我國學生近視呈現(xiàn)高發(fā)、低齡化趨勢,嚴重影響孩子們的身心健康,這是一個關系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大問題,必須高度重視,不能任其發(fā)展。”并指示有關方面,要結合深化教育改革,拿出有效的綜合防治方案,督促各地區(qū)、各有關部門抓好落實,并強調全社會都要行動起來,共同呵護好孩子的眼睛,讓他們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前不久,教育部、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共同起草了《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明確力爭到2030年,6歲兒童近視率控制在3%左右,小學生近視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視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生近視率下降到70%以下。
兒童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我國兒童青少年近視重度化日益嚴重,已經成為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大因素,成為一個關系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大問題。防控近視需要政府、學校、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家庭、學生等各方面共同努力,需要全社會行動起來,共同呵護好孩子的眼睛。
近視是指眼在調節(jié)松弛狀態(tài)下,平行光線經眼的屈光系統(tǒng)的折射后,焦點落在視網膜之前。
影響近視的因素有遺傳因素和環(huán)境或行為因素兩部分:一是遺傳因素。近視的發(fā)病與遺傳有一定關系。如果爸爸媽媽都有近視,特別是高度近視,那孩子患近視的幾率是90%以上;如果父母雙方都是近視,則孩子患近視的幾率是普通人群的7倍;如果父母有一方近視,則孩子患近視的幾率是普通人群的3倍。二是環(huán)境或行為因素。孩子出生以后的環(huán)境和用眼習慣也會影響到近視的發(fā)生和發(fā)展,而且在我國近視發(fā)生的構成原因中所占比重越來越大。大量的近距離用眼(包括各種手持式電子產品:手機、平板電腦等,大量的作業(yè)及閱讀,等等)、缺乏睡眠、缺乏陽光照射及適量運動等,都是誘發(fā)近視眼的高危因素。
近視是中小學生視力低下的主體,約占98%;而學生近視眼中,絕大部分是單純性近視眼,約占97.8%,病理性近視眼僅占2.2%。單純性近視眼屈光度數較低,進展緩慢,矯正視力好,青少年時期發(fā)病,到發(fā)育停止后,近視度也趨于穩(wěn)定,絕大多數為后天性近視。而單純性近視眼的形成,主要影響因素還是不良的視覺環(huán)境及行為。
單純性近視形成的兩個階段:一是生理性階段(假性近視):可逆階段。遠視力下降只是一種現(xiàn)象,問題出在眼肌上,眼球的生物結構并沒有發(fā)生改變(眼軸尚未異常增長)。二是生物結構改變階段(真性近視):不可逆階段。眼肌的功能性問題已演變成了眼睛生物結構的改變(眼軸已異常增長)。大數據研究結果表明:學生近視一旦產生,就難以逆轉,如不及時采取干預措施,聽之任之,近視度就會隨著年齡增加而增長,而且在10~13歲時增長更快。
近視需要早發(fā)現(xiàn)、早干預。家長、老師們要關注孩子在用眼習慣上的變化,如果出現(xiàn)以下征兆,請及時帶孩子就醫(yī)。
征兆一:瞇眼
當遠處目標看不清時,孩子往往采取瞇眼的辦法來彌補,因為瞇眼時眼瞼可以遮擋部分瞳孔,減少彌散光線和散光的影響,從而暫時提高和改善視敏度。
征兆二:揉眼
看不清目標時,常用手揉眼睛,以企圖更好地看清楚些。
征兆三:眨眼
頻繁眨眼在一定程序上可緩解近視,增加視力清晰度。不少人在流淚時,看東西也會更清楚一些。
征兆四:歪頭
常發(fā)生的是歪頭看電視,也是由于在歪頭時,可以減少部分彌散光線的干擾和影響,有些孩子甚至會養(yǎng)成歪頭的習慣。
征兆五:出錯
遠處目標不清楚,見了熟人也不打招呼??荚嚂r會抄錯題,在光線昏暗處行動時容易被東西絆倒或碰傷,還有的表現(xiàn)為學習成績下降,常須借別人的筆記來抄寫,等等。
征兆六:湊近
常常表現(xiàn)為在看電視時往近處湊,盡量靠近電視機;看書寫字時,趴得很近、很低。
征兆七:扳眼
少數孩子在看不清遠處目標時,常用手在外眼角,用力將眼角皮膚向外扳扯,達到同歪頭瞇眼一樣的效果。
征兆八:斜眼
部分近視孩子合并發(fā)生外斜視,一只眼看前方時,另一只眼偏向外面。所以,發(fā)現(xiàn)眼斜時也一定要先查視力。
征兆九:抱怨
由于視力不穩(wěn)定,一些孩子會抱怨教室光線太暗,或說因黑板反光看不清,還有不少孩子說晚自習時視力差等。
征兆十:皺眉
皺起眉頭,企圖使雙眼都“用力”,以此來改善視力。但實際上這樣做由于眼外肌壓迫于眼球,反而使近視眼的發(fā)展速度加快。
近視眼一旦產生,難以逆轉,因此,不能只“治”不“防”,更不能“病急亂投醫(yī)”,重視對孩子的視力健康管理,從“認識”近視到“走近”視力健康管理。
想要預防近視,首先要對近視有科學的認識,了解兒童眼部發(fā)育的生理特點,掌控眼屈光發(fā)育趨勢、了解眼生理功能狀況。
1.掌控眼屈光發(fā)育趨勢:兒童青少年時期是眼屈光變化最快的一個階段,規(guī)律是沿著“遠視→正視→近視”的方向變化,呈不可逆走勢。比較理想的情況是孩子到12歲后才由遠視眼發(fā)育成正視眼。
孩子將來會不會發(fā)生近視?什么時候發(fā)生近視?近視后的增長速度如何?通過眼生物學監(jiān)測可客觀地反映眼發(fā)育狀況。建議家長要從3歲起,每年帶孩子進行監(jiān)測。
2.了解眼生理功能狀況:眼生理功能檢測就是針對雙眼視功能進行的檢測。通過眼生理功能檢測和分析評估,對調節(jié)異常、集合功能異常、眼位異常等較為隱蔽性的視力健康問題做出判斷,找出導致近視發(fā)生和發(fā)展的眼生理功能異常指標,為采取針對性的健康干預提供依據。
3.此外,防控戰(zhàn)略上要做到3個“前移”。
(1)生命周期的前移。即抓早抓小,從3歲起就為孩子建立《視力健康檔案》,通過健康教育、監(jiān)測預警、綜合干預、動態(tài)管理維護好孩子的視力健康。
(2)防控環(huán)節(jié)的前移。從預防、治療前移至預測、預警。
(3)預防意識的前移。不僅是關注視力不健康和亞健康的孩子,也應對視力健康的孩子采取措施,落實“早監(jiān)測、早預警、早干預”,讓孩子安全、平穩(wěn)渡過近視高發(fā)時期。
1.改善視覺環(huán)境。
(1)采光:書桌應放在室內采光最好的位置,白天學習時應充分利用自然光線進行照明,注意避免光線直射在桌面上。
(2)照明:晚上學習時除臺燈照明外,還應使用適當的背景輔助光源,以減少室內明暗差,使桌面局部光線與周圍環(huán)境保持和諧。臺燈亦選用有燈罩臺燈,燈泡距桌面40厘米左右,放置在左前方,避免右手寫字時手影遮住光線,桌面平均照度值不低于300勒(克斯)。
(3)通風換氣:要注意室內通風換氣。避免室內積聚大量二氧化碳,使人感到頭昏,頭痛,增加視疲勞的癥狀。
(4)課桌椅:配置與孩子的身高相匹配的課桌椅,避免孩子被動養(yǎng)成不良的閱讀、書寫習慣。
2.培養(yǎng)視覺行為。
(1)控制用眼距離。注意讀寫姿勢,看書、寫字的時候,眼睛與書本的距離保持在33~35厘米左右,坐的姿勢要端正,頭要放正,背要挺直。
(2)注意用眼時間。在看書寫字或看電視30分鐘后要停下來休息或望遠5分鐘以上。操作各種電子視頻產品時間每次不宜超過20分鐘,每天累計時間建議不超過1小時。2歲以下兒童盡量避免操作各種電子視頻產品。
(3)注意閱讀條件。不要在震蕩、晃動的狀態(tài)下,如乘車走路時閱讀,不要躺著看書。
(4)充分睡眠。睡覺是眼睛不可或缺的“充電”方式,保持良好的作息、充足的睡眠,對緩解眼疲勞,預防近視很有必要。
3.加強陽光鍛煉與訓練。
學校嚴格落實體育與健康課程課時,確保小學一二年級每周4課時,三至六年級和初中每周3課時,高中每周2課時,每天安排25~30分鐘大課間體育活動。家長適當陪學生參加戶外運動,增加學生在陽光下活動的概率。特別是乒乓球、羽毛球、放風箏等活動,既可鍛煉身體,又能鍛煉眼肌,有益于視力健康。
4.科學合理飲食。
合理膳食,補充足夠的鈣、磷、鉻及維生素,少吃甜食。鉻元素也是人體必需的一種礦物元素,在眼球發(fā)育中的作用是使其滲透壓保持平衡,否則可導致晶狀體鼓出變凸,致使眼的屈光度增大,而成為近視眼。根據專家的測算,兒童每天約需鉻50~200微克。含鉻食物有:谷物、肉類、乳酪及蛋黃等。
鈣是我們較為熟悉也頗為重視的一種礦物元素,醫(yī)學專家們指出,鈣的缺乏是造成視力發(fā)育不良乃至形成近視的重要原因之一。其科學依據是:眼球如同一個盛滿清水的塑料小囊,如果鈣元素缺乏,其“液壓”就會忽高忽低,不能保持正常狀態(tài),這種狀況就像一個正在亮著的燈泡,很容易被忽高忽低的電壓燒壞一樣。眼球如果缺少了鈣,可使發(fā)育異常而形成近視。含鈣食物有:牛奶、豆制品、魚蝦、動物骨等,還要注意搭配動物的肝臟、蛋黃、綠色蔬菜等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以增加鈣的吸收與利用。
為什么在基本相同的生活環(huán)境、生活方式和用眼要求條件下,有些孩子近視了?有些卻不近視?因為,眼肌好、近視少。
主要是利用光學干預的方法來減輕孩子近距離持續(xù)用眼時的調節(jié)、集合負擔,提供近距離用眼光學保護,消除近距離用眼過度導致近視發(fā)生和發(fā)展的誘因。另外,通過戴用RGP(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觸鏡)、角膜塑形鏡、周邊離焦鏡來矯正視力,控制近視加深的技術也得到了廣泛應用,但要注意這些方法也有適應癥和非適應癥,不是人人適用。
兒童青少年的近視防控主戰(zhàn)場在家庭、學校及學生個人,但是呵護他們的雙眼,顯然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需要專業(yè)機構“五位一體”的綜合防控策略。
教育部加快修訂《學校衛(wèi)生工作條例》。成立全國中小學和高校健康教育指導委員會,指導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和學??茖W開展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和視力健康管理等學校衛(wèi)生與健康教育工作,開展兒童青少年近視綜合防控試點工作,強化示范引領。
進一步健全學校體育發(fā)展制度和體系,不斷完善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加快體育師資隊伍建設,聚焦“教”(教會健康知識和運動技能)“練”(經常性課余訓練和常規(guī)性體育作業(yè))“賽”(廣泛開展班級、年級和跨校體育競賽活動),深化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積極推進校園體育項目建設。
推動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加強中小學衛(wèi)生保健所等機構建設,按照標準和要求強化人員和設備配備。鼓勵高校特別是醫(yī)學高校開設眼視光、健康管理等相關專業(yè),培養(yǎng)近視防治和視力健康管理專門人才,積極開展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管理相關研究。會同有關部門開展全國學校校醫(yī)等專職衛(wèi)生技術人員配備情況專項督導檢查。會同有關部門堅決治理規(guī)范校外培訓機構,每年對校外培訓機構教室、采光照明、課桌椅配備、電子產品等達標情況開展全覆蓋專項檢查。
全面加強全國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及其相關危險因素監(jiān)測網絡、數據收集與信息化建設。會同教育部組建全國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治和視力健康專家隊伍,充分發(fā)揮衛(wèi)生健康、教育、體育等部門和群團組織、社會組織作用,科學指導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治和視力健康管理工作。2019年年底前,會同有關部門出臺相關強制性標準,適用對象為兒童青少年的教材、教輔、報刊及其他印刷品、出版物等的字體、紙張要有利于保護視力。
衛(wèi)生健康部門會同相關部門按照采光和照明國家有關標準要求對學校、托幼機構和校外培訓機構教室(教學場所)以“雙隨機”(隨機抽取衛(wèi)生監(jiān)督人員,隨機抽取學校、托幼機構和校外培訓機構)方式進行抽檢、記錄并公布。
積極引導支持社會力量開展各類兒童青少年體育活動,有針對性地開展各類冬夏令營、訓練營和體育賽事等,吸引兒童青少年廣泛參加體育運動,動員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為廣大兒童青少年參與體育鍛煉提供指導。持續(xù)推動各類公共體育設施向兒童青少年開放。
合理安排投入,積極支持相關部門開展兒童青少年近視綜合防控工作。
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新媒體等作用,多層次、多角度宣傳推廣近視防治知識。
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各相關部門都要關心、支持、參與兒童青少年視力保護,在全社會營造政府主導、部門配合、專家指導、學校教育、家庭關注的良好氛圍,讓每個孩子都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和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