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輝娟
(綿陽市安州區(qū)桑棗鎮(zhèn)第一小學 四川省 綿陽市 622654)
音樂教學是一種藝術教育。小學合唱教學,是音樂教育中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合唱教學可以很快地提高學生們的音樂素質(zhì),是提高學生們音樂素質(zhì)的有效手段,對于培養(yǎng)學生們的和聲感有很大的意義。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無論做什么事只要有興趣,那么結(jié)果也會事半功倍。 但如今,農(nóng)村小學中大多數(shù)學生對音樂課不重視,覺得是“副科”,導致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能力、欣賞水平、認知能力等方面有限,不能通過自身對音樂進行自我的欣賞,從而降低了對合唱教學的興趣。因此,在小學階段我們可以抓住學生階段性的生理以及心理的特征——好奇心強、參與積極性高等,通過借助其他音樂的表現(xiàn)形式,進而有針對性的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提高對合唱教學的興趣。如三年級上冊第七課《鐘聲叮叮當》一課,教師在課前可以先通各種渠道找尋生活中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鐘的聲音,然后在課上給予學生聽覺上的欣賞,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及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待學生欣賞結(jié)束后,可以讓學生對所聽到的聲音進行模仿,教師提示學生注意大鐘小鐘的聲音區(qū)別。當分別模唱會大鐘小鐘的聲音后,教師可拋出問題:“同學們想知道大鐘小鐘一起唱歌是什么樣的呢?”,引出合唱的定義,牽著學生繼續(xù)對音樂、對合成產(chǎn)生探究的興趣,然后通過創(chuàng)造聲音結(jié)合的方式將其鐘聲進行聽覺呈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欣賞能力,進而引起學生對合唱形式的積極性,最后再指導學生對歌曲進行合唱的演繹。
教材中一些合唱作品對于初學合唱的孩子,有一定難度的,對于像這樣的作品我們可以適當?shù)睾喕騽?chuàng)編適合學生水平的低聲部旋律,或者對歌曲的難點進行適當刪減。這樣就可以避免我們采用統(tǒng)一演唱高聲部的無奈舉措。如:歌曲《我怎樣長大》,針對學生的演唱水平,我將合唱部分的每一句的第一個音的三度改為同度,以此來降低歌曲的難度,讓學生快樂的、輕松的學習。課堂合唱教學有別于合唱隊的訓練,課堂合唱教學受時間、人數(shù)、聲音特點的限制,因此我覺得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更多的是要讓學生們認識、感受合唱的美。
小學合唱教學中存在最大的問題就是音準,而器樂能夠很好的表現(xiàn)不同聲部的音準、音高,因此在合唱教學中我們可以借助樂器來讓學生感受歌曲的音高。如《我怎樣長大》,這首二聲部歌曲,它的旋律不是很緊湊,節(jié)奏比較簡單,因此在學習這首歌曲前,我們可以提前給學生布置預習作業(yè),把學生分成兩個組,要求學生用豎笛分聲部進行演奏,這樣學生在學習這首歌曲時就對不同聲部的音高有了概念,提高了學生的音準。
總之,合唱教學是目前小學音樂教學工作所面臨的重點和難點,我們既要認識到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進步和發(fā)展,也要意識目前存在的不足之處。通過合理的教學方法、良好的教學資源,激發(fā)小學生對合唱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不斷提升小學生的合唱能力,提升小學生的音樂審美和鑒賞能力。